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MTK

转贴深圳一家手机design house从繁荣到衰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30 10: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广州的南高情况是不是也一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 11: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通篇文章的基调都是鄙夷,对赛龙非好感.
说出来的话也自然没什么好调.话里行间透着不尊重.
别误导才出来混的XDJM些[em10]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 11: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问题全面些,别就着一个问题没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 10: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至少让大家又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典案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22: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产业链条绷紧:设计公司掀关闭狂潮

经历过三家手机设计公司的裁员和倒闭之后,赵吉(化名)一心只想远离这个行业。由于竞争激烈,从去年开始,不少手机设计公司纷纷裁员甚至关闭,他不想在一个公司干不了几个月就被动离职。
  “半年之内还会有更多中小手机设计公司要倒闭。”手机设计公司闻泰集团总裁张学政悲哀地预言,由于技术门槛不断降低,上游芯片厂商又不断向下游侵蚀,手机设计公司的生存空间已被大大压缩。
  裁员倒闭潮
  “上海赛龙今年三月就倒闭了。”赵吉告诉记者。
  2007年年初,在上海赛龙的一次裁员中,赵吉离开了公司。当时他还拿到了公司3个月工资的补偿金,“公司200多名研发人员大部分被裁掉了,只留下少部分人做完最后的一点项目”。而在做完了最后的一点项目之后,2007年3月份,上海赛龙关门歇业。
  此时,与上海赛龙关联的北京中电赛龙和深圳赛龙也危在旦夕。“当时我们就觉得中电赛龙撑不过今年。”赵吉告诉记者,因为当时中电赛龙已经遭遇众多债主逼债,而且接不到大的手机设计订单。2007年7月,中电赛龙正式宣布倒闭。
  这只不过是赵吉经历的第二家倒闭的手机设计公司。在进入上海赛龙之前,赵吉工作过的上海贝豪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倒闭,这家由台湾大霸集团投资的手机设计公司,在其母公司经营的手机品牌迪比特被市场抛弃后,由于接不到订单,也在2006年宣布倒闭,200名手机设计研发人员不得不另谋出路。
  在离开上海赛龙之后,赵吉还曾在另一家大型手机设计公司龙旗科技有限公司干过三个月,龙旗科技同德信无线并称为国内手机设计行业的龙头老大,但是这家公司也没能抵挡住行业的激烈竞争。在2007年3月份的一次裁员中,赵吉离开了龙旗。当时龙旗的裁员行动波及范围非常广,有的事业部裁员幅度高达50%。
  德信无线也未能幸免。2007年5月,德信无线宣布了公司的重组计划:由于公司收入不断下滑,决定裁员30%。
  而据张学政统计,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业内起码已经有数十家手机设计公司关门大吉。
  上游重压之下
  “上游的展讯和联发科不断向下游挤压,压缩了手机设计公司的生存空间。”张学政分析,“经历了去年的亏损之后,今年将是手机设计行业彻底洗牌的一年”。
  手机设计行业的黄金时间开始于2002年,当时很多手机研发人员从摩托罗拉、中兴通讯等公司出走,转而成立自己的手机设计公司。由于当时门槛相对较高,整个手机设计行业的竞争并不是太激烈,德信无线等公司脱颖而出。
  在德信无线、闻泰集团等的成功效用带动下,外加国产手机纷纷陷入困境,众多研发人员不得不离开公司另谋出路,成就了大量的手机设计公司。
  “从2005年开始,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了。”张学政表示,由于小的外资手机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因此国内的手机设计公司的订单大部分都来自国产手机,但国产手机的衰落不可避免地传递到了设计公司层面。
  德信无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主要客户NEC退出中国2G手机市场,直接导致利润下滑,其 2007财年第一季度报表显示,公司净亏损34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亏损8美分。2006年第一季度,德信无线的净利润为13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收益3美分。
  更为致命的是,上游芯片厂商展讯和台湾厂商联发科开始转型,向市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挤占手机设计公司的市场份额。
  以联发科为例,其推出的 Turnkey Solution模式(将芯片与手机开发所需的软件平台和第三方软件捆绑销售),实际上是吃掉了下游手机设计公司的一块业务。此外,这些芯片厂商甚至可以提供整个手机的主板。在此前,这些上游厂商只是提供芯片,其他的软件开发、主板集成都是手机设计公司的活儿。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手机公司能做的就只是一些应用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和整个手机的结构设计部分了,“手机设计公司的作用就显得不重要了”。
  这也直接导致了整个行业利润的不断下滑,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2年,国内手机设计行业平均毛利率一度超过300%,但是近两年下滑很快,现在一般公司净利润只能保持15%左右。
  向下游突围?
  在张学政看来,上游厂商的进入改变了整个产业链,手机设计公司只有向上游或者下游突围。
  但向上游芯片产业突围并不现实。据iSuppli公司数据显示,2006年,联发科占据了中国内地基带芯片市场份额约40%,展讯约为10%,其他的都控制在德州仪器等公司手中。众多的手机设计公司根本就没有实力向上游突围。
  闻泰集团的方向是向下游生产环节迈进,只要客户需要,闻泰可以将生产好的整机直接交付给客户。而德信无线也开始向ODM转型。
  这样的模式吻合了像华为等公司的需求。对于华为等手机品牌厂商来说,只要控制好质量监测和型号选购两个环节,其他的都可以交给闻泰这样的手机设计公司来完成,显然更为省心。
  “因为下游还有生产链的管理、物流环节的管理。”张学政说,如果这些环节管理得好,不仅可以提高手机设计公司的利润,还可以提高竞争的门槛,因为很多中小手机设计公司没有实力进入生产和物流领域——这也是此前很多台湾电子企业转型的路径,在进入ODM领域之后,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为什么很多黑手机质量不好,因为提供这些黑手机的小型设计公司没有办法控制生产环节。”张学政分析,这正是闻泰集团等大型手机设计公司同小型手机设计公司竞争的优势所在。
  另外一些手机设计公司开始在策划进入整机市场。据了解,龙旗等几家手机设计公司正向发改委申请手机牌照。但是在很多国产手机纷纷退出市场的情况下,进入自主品牌市场显然也不是易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大小手机设计公司近千家,仅深圳就聚集了三四百家。在张学政看来,“接下来半年的洗牌会更惨烈。”[em03][em03][em03][em03][em03]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8 01: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这篇文章是闻泰的写手写的呀,哈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8 14: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可能吧。但是我觉得DH的日子的确会越来越不好过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8 15: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利浦半导体被NXP公司收购

[em02][em02][em02][em02][em02]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09: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算是赛龙体系的驱动工程师吧(入行以来我的上司一直是赛龙出来的人 ),真的觉得他们做事很急燥,不踏实.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0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很体系去理解飞利浦的系统,对软件来说,飞利浦的ssme架构是一个很严谨的架构,
飞利浦的文档很重要,对驱动来说,其实理解rtke是比较重要的,还有就是fsm等.
但我见过很多做mmi 的,他们对系统根本就没有概论,只是会照葫芦画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9 09: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赛龙做的都是51 ,operation clk为26M
现在他们也在做52 ,52 arm9的,
51确定是比较慢,很多东西是用软timer
优先级不够高,当然是反应慢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5-2-25 02:09 , Processed in 0.04550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