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1 09: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句话在深圳赛狗传为“佳话”,其深刻含意就是“手机”吃紧;深圳赛狗的员工好像总是缺手机用,就像吸毒者总是缺毒品一样(在深圳赛狗就是给每个员工发一万台手机,它们还是没有手机用);为什么会出现“弹药吃紧”的现象呢?其实这是有渊源的,在深圳赛狗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一个项目从Layout到量产之前所使用的PCBA至少也要800PCS,
然而在今天各个手机design house都在Cost down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深圳赛狗去甩着膀子大吃大喝。那么深圳赛狗的五脏六腑是如何消化这堆“食物”(800PCS的PCBA),它们“分红”大致是这样:Hardware:250PCS. Software:200PCS. TOP:200PCS.结构及其它部门:150PCS,
当然这是个保守的数字(说明这个项目还是成功的)有时一个项目甚至达到2400PCS.比如1205的PCBA(给TCL研发的项目)从P1打到P8(每次300PCS的PCBA).那么深圳赛狗的手机设计为啥会这么长呢?难道是在把握质量关吗?还是另有隐情?大家都知道在业界手机设计周期一般为二到三个月,当然这是一个保守的时间,也有疯狂的规模小的手机design house,比如西可德信、讯锐、无线新科技,联合同创,本瑞,上海精佑(CDMA手机)等等,其实还有更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就是这些公司它们的手机设计周期也就一到二个月,其实这个周期时间已经接近2001年以前韩国手机design house的水平了,那么当时在韩国这么快的设计周期是如何达成的?第一:这是由于中国市场的迫切需求造成的(比如02年以前的TCL,波导,夏新),第二:当时韩国手机design house也是群雄四起,在竞争急剧的情况下缩短设计周期是必须的步骤,人家韩国工程师通宵加班图的就是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其实话又说回来,中国工程师和韩国、日本工程师相比,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职业道德上都是有很大差距的,这点我们必须承认;深圳、上海一大部分小的手机design house为啥能生存下来靠的就是Cost down ,就是拿讯锐跟深圳赛狗比吧!它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创维大厦)却走的不同的路;我们从设计周期谈起,第一:测试,因为讯使用的展讯平台,所以它的测试系统搭建较为简单,几乎都是一个简易夹具和两根Cable线(Test cable和RF cable),
综测仪无□是Agilent8960还是CMU200都可,电源用HP的或者泰克的都行。再来看深圳赛狗的测试系统,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它们的测试系统非常之复杂,那么是什么历史原因呢?这个事情要追溯到97年,当时是飞利浦手机研发公司,它们那时只与罗德斯瓦茨合作开发手机测试系统,2000年赛狗买断飞利浦(法国)手机研发公司,但是在测试系统上面赛狗一直没有变更沿用至今,众所周知桑菲在很长一段时间给飞利浦代工,所以桑菲的测试系统也是飞利浦要求的,对深圳赛狗来说这也是近水楼台,当然也是深圳赛狗选址南山科技园的重要原因,04年年初桑菲的订单如雪片飞来,康佳、华为向桑菲抛绣球;另外加上自有品牌桑达、CECT,可以说桑菲为了应付生产任务疲于奔命,因此桑菲决定不再接手深圳赛狗的试产任务,这样无疑将延长深圳赛狗的设计周期,为此深圳赛狗不得不到处找试产SMT工厂,为啥深圳赛狗会落到这步田地?这是历史原因造成。从2003年到2006年深圳手机产业飞速发展,引起产业链的连锁反应,迫使以前生产电脑、收音机、复读机、MP3主板的SMT工厂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手机代工,而大批的SMT工厂多数都选择Agilent8960(至于其中原因同行都明白),这可把深圳赛狗的TOP人员(负责CTA、FTA、生产的测试人员)忙坏了,一到项目试产,深圳赛狗的TOP联队就开拔了,一行少则5人多则10人(06年2月,深圳赛狗的TOP人员就接近50人之多,TOP部门内容拉帮建派、内耗;最终深圳赛狗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人力资本;可笑的事,深圳赛狗还招了一批懂SMT的工程师,难道赛狗的钱多?),后面用汽车拉着“秘密”武器(CMU200、泰克电源、定制夹具、工控机、BT、FT机柜等等,你不要小看这个机柜,每个项目机柜都有所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它可是法国的定制货,这也是烧钱的历程吧)看这架势颇有点国民党军队拉着榴弹炮赶赴战场,那么展讯、MTK会笑赛狗吗?当然不会,展讯和MTK一直在苦练内功,至少不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吧!,而赛狗的人则心高气傲、侍人傲物;根本不把德信、希姆通、经纬放在眼里,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