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rryh

[讨论] 关于echo 的个人总结,以及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ing[em0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机器边上放音乐就会啸叫那是自激了。可以降低sidetone试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7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MIC的进声孔不要与Speaker与Receiver在一个面上,就像楼主说的,尽量注意MIc进声孔的角度问题。
      根据声音的衍射,我们目前人类的音频,在手机的尺寸范围内,衍射是很明显的,虽然echo现在可以在后面的算法中消除,但是在进声孔设计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密封性重要,如果要严格的密封好,手机的声腔结构设计要注意了,目前的手机(薄,小)声腔较小,所以达到完全密封非常困难,如果手机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声腔方面的考虑,echo去掉就比较容易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7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i,请教一下,灵敏度过高,为什么会产生回声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4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mic与speaker和receiver的距离要尽量大。
mic开孔的位置尽量不与receiver在同一个平面.
这两点我深有感触,目前我在开的蓝牙车载的案子就是因为这样原因引起了回音难以消除,要求结构上做了调整后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4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好dongxiya东西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4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ryh在2006-7-12 15:06:00的发言:
echo的形成,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1。speaker/receiver的音量,要控制不能太大
2。mic的灵敏度不要太高。35dB---44dB已经够用
3。mic与speaker和receiver的距离要尽量大。mic开孔的位置尽量不与receiver在同一个平面。
4。mic/receiver,speaker的设计密封。
以上四条是本人总结的。但是还有下面几点不是非常明确,希望得到高人指点。
1。speaker/receiver的声音是否会因为pcb的固体传声而到达mic,从而形成echo呢?
2。如果上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尽量不要选择贴片mic,或者焊接的mic?
3。设计时,直接将speaker贴在pcb上是否会对echo产生影响?


<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5 RD币</font></p>

1.rec音量在spec范围内尽量小,有助于减小echo。
2.mic灵敏度这个不太了解,正常的即可了,只是slr调到10-11之间,可以尽量减小echo
3.mic与receiver距离,这个一般控制不了,design已经定了,是否一个平面也是design定的。
4.mic密封很重要。要不然,从mic和keypad的缝隙进音,导致echo大,而且这种echo是从手机腔体里过来的。

echo的形成路径主要是rec发生后被mic接收又发过去了,这个应该都知道,rec到mic的路径有很多,如下
1.手机外面rec-mic,直接传输
2.手机外面rec-mic,间接传输(反射路径)
3.手机腔体里rec-mic
4.手机pcb传输到mic
个人感觉第3个队echo影响最严重,这也是为什么bar type echo最严重的原因,所以mic一定要密封好。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小腔体干扰
还可以通过修改echo tail参数修改。6dB,12dB,18dB,不要再大了,超过12的话,send distortion就很难pass了。

差不多先说这些,一个被echo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敬上
点评回复 1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ryh在2006-7-12 15:06:00的发言:
echo的形成,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1。speaker/receiver的音量,要控制不能太大
2。mic的灵敏度不要太高。35dB---44dB已经够用
3。mic与speaker和receiver的距离要尽量大。mic开孔的位置尽量不与receiver在同一个平面。
4。mic/receiver,speaker的设计密封。
以上四条是本人总结的。但是还有下面几点不是非常明确,希望得到高人指点。
1。speaker/receiver的声音是否会因为pcb的固体传声而到达mic,从而形成echo呢?
2。如果上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尽量不要选择贴片mic,或者焊接的mic?
3。设计时,直接将speaker贴在pcb上是否会对echo产生影响?


<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5 RD币</font></p>


35dB-44dB的灵敏度已经很高了。。。。。采用这么高的灵敏度,可想而知,这机器做的有多差
echo与speaker/receive音量确实有关系,但是如果太小的话,用户能接受吗?还是需要在结构上想想办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ryh在2006-7-17 14:16:00的发言:
楼上老兄所说当然有道理,RLR,SLR这些当然是有标准的,但是要知道现在的国内市场上的机器有可以完全过标准的有几个?我所强调的是一种设计方向,在设计时候应当注意的。如果我把receiver的音量在标准范围内调整小一点,是可以有效减少echo形成的。MIC的位置也是一样,我当然尽量调整其增益,使slr在标准范围。但是此时mic采集声音的方向绝对影响echo的形成, 因为mic本身不是处在自由场内,其周围的声压不是一样的,应用声波回折,衍射原理就可以知道。加大chipset的增益不是解决发送音量的好方式,有可能把mic的噪音信号放大。所以现在设计电路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高增益的mic来实现slr的范围。针对这样的现象所以我提供给大家我的想法,与总结。mic本身的灵敏度不能太高,容易收集太多背景噪音。

soundquality先生 请给与点评
<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老兄,国内市场上,只要是正牌机,这些标准肯定能过,本身CTA的标准就不是很苛刻。
MIC的灵敏度是不能太高,这个我赞同。高增益的MIC也就是调节MIC的输出而已,过分的依赖搞灵敏度的MIC,发送失真可能又过不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oundquality在2006-7-17 18:04:00的发言:
+5點
樓上的說法大部分都正確,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澄清的。
今天假設在全部過法規的情況之下來說(否則討論沒有任何意義),從麥克風感度、pass gain...得到SLR,不是mic的感度高,就是gain要高,我不知道還有啥方法可以讓SLR變大。
也許你說的mic的出音孔位置是一個因素是對的,但是它不是絕對必然的因素,否則市面上那麼多上收音孔的手機是怎麼製作的?難道它們的echo都不好? 更何況mic的出音孔位如果在手機的底部,收音的效果必然比手機上面的收音孔差,要達到相同的SLR,還是需要增益。

[em11]
<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影响SLR的因素就首先要知道SLR的流程:
人工嘴->MIC->模拟增益调节->编码器->调制->射频发送
这个过程中影响SLR的只有:1.人工嘴到MIC之间有声强的损失;2.MIC的灵敏度;3.模拟增益调节.4.有些平台支持数字增益调节。
对1来讲,损失是必不可免的,但是结构做的好的话,摆放位置正确的话,可以尽量使得声强的损失小。
对2来将:MIC的灵敏度的选择也是要考虑的
对3来讲:模拟增益不能调节到太高,否则发送失真肯定是过不了。
如果保证CTA的话,而模拟增益不能再调节时,就要看你的结构和MIC的灵敏度的,这两项对SLR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另外:发送频响曲线的调节也会影响SLR的,全通时SLR最好,不是选通的时候SLR一般要低1-3dB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ryh在2006-7-20 9:18:00的发言:




看来你理解echo的形成了。效果是在对方手机上体现出来的、但是想象一下:你的手机有echo,你的朋友电话你,发现有问题(以为自己手机问题,),但是他再和其他人通话发现没有问题,于是向你提出可能是你的手机有问题。是否你会多做几次试验,检查一下呢?这样你自己的手机牌子影响力就加大了(但是是负面影响哦)。虽然用户不明白原理,但是他们更相信的是事实。站在用户的立场上,不管是谁的问题都是不能接受的,影响通话质量,影响通信。同时也会影响你公司手机的销量。
为了我们的通信质量,还是把echo重视起来吧。
<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通过过程中,我方出现回音,对方没有,我以前是认为是对方的手机有问题,这从echo的机制上很好理解,对方的SPEAK/REC到MIC之间的声强损失太小产生的。
我现在认为这个想法可能只是影响echo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说明我方手机没问题。希望高手提出其它的思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ryh在2006-7-27 8:59:00的发言:
通过内部通道声音隔离,腔体谐振特性的改变来解决问题,不现实.??


这个在设计的前期是要绝对注意的,不能什么事情都找软件,软件是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也有很多弊端,有时候要加入一个芯片可以解决echo,这时成本就会增加。现在市面上有好多echo的芯片,但是多数是解决line echo问题的,而实际解决acoustic echo的的软件实际上不是很多,一般是用nlms算法。但是如果软件自己做这个工作,显然是很困难的。有大量的运算。

要解决问题不如预先杜绝他的发生,或者削弱它形成条件。


我同意不能只是单纯的软件出来,用单纯的软件出来可能会导致手机变为单工,而且通话过程中有写停顿或者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MIC对TDD没啥帮助!只是通话效果好一般都是为降噪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yi ge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与手机回音的问题,主要的反映就是通话时对方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大部分直板手机容易出现回音问题,这是由于你的手机结构设计的问题或软件回音参数还没有调试到最佳状态所致。

1,首先避免对结构上MIC 和Receiver的位置在同一平面,这样可以减少外部回音传递的路径。

2,内部MIC 和 Reciver 要保持密闭。

做到以上2点就可以从结构方面避免回音的产生,也是最有效的。

3,从软件方面,在保证音量的前提下(CTA 的声音多偏小,不能作为上市标准)尽量降低MIC,
    Receiver 音量,MIC 我们选用灵敏度为 -42dBm,不要采用高灵敏的(仅送检时需要高灵敏的)。


4,通过对回音参数的调整来降低回音问题(需要注意double talk时的声音衰减)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clgpeter在2006-7-12 16:04:00的发言:
1 3 4赞同,2不知道,希望高手回答
mic 因为PCB传到receiver的声音叫侧音(高手指正!)? STMR.                CTA上有要求吧
最后希望大侠们解释
1.ECHO 是指对方的声音还是自己的声音
2.ECHO 路径
不要见笑,真正能答对的不多~~
<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对方听到你的声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ryh在2006-7-17 14:16:00的发言:
楼上老兄所说当然有道理,RLR,SLR这些当然是有标准的,但是要知道现在的国内市场上的机器有可以完全过标准的有几个?我所强调的是一种设计方向,在设计时候应当注意的。如果我把receiver的音量在标准范围内调整小一点,是可以有效减少echo形成的。MIC的位置也是一样,我当然尽量调整其增益,使slr在标准范围。但是此时mic采集声音的方向绝对影响echo的形成, 因为mic本身不是处在自由场内,其周围的声压不是一样的,应用声波回折,衍射原理就可以知道。加大chipset的增益不是解决发送音量的好方式,有可能把mic的噪音信号放大。所以现在设计电路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高增益的mic来实现slr的范围。针对这样的现象所以我提供给大家我的想法,与总结。mic本身的灵敏度不能太高,容易收集太多背景噪音。

soundquality先生 请给与点评
<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呵呵 楼主,你增益大那么放大器的噪声也大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0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oundquality在2006-11-2 9:18:00的发言:



這是参考機的echo cancellation 沒有做好, 或是網絡的問題.
很多人常常搞不清楚這一點, 以為在自己的手機中聽到echo, 是自己手機的問題. 在這裡強調, 如果你在自己手機聽到自己的聲音, 且有時間上的延遲, 都是對方的手機, 或是有線電話的網路(line echo)的問題.
<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请问line echo的形成原理是怎样的?只有固话(有线电话)才会出现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6-11 05:30 , Processed in 0.06367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