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guyanmim

[讨论] 请教:为什么要加IR-cu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09: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啊,自己懂的东西这么少,多多向前辈高人学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1: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下个人意见:
SENSOR传递信号是靠接收的能量多少来传递信号的强弱.(大家都知道RGB都分有0到255个阶段,就是这么定义的)
SENSOR上共有三种接收不同波段的小的接收单元组成,分别接收RGB三色的能量级别定义传递信号.
之上是SENSOR部分,下面说镜头部分
首先[/COLOR]:说设计是光源要定义,一般情况定义在480到650(因为这部分是人眼能感应敏感的波段,为了最后图象处理后能达到人眼感光需求而限定)
其次[/COLOR]:光学设计所用的材料均有色散系数且波长相差越大色散越大,虽然光学设计师会通过正负透镜组合把色散调到最小且光学成像是把从一点发射的光成像为一个弥散斑.(这样波长在480到650之间光成像如8楼给的最后图不同光成像在不同位置,为了达到最优效果一般把接收面定在G光处,可认为G光正好在接收面聚焦斑点,B光则在接收面前聚焦再发散到接收面形成斑点,R光聚焦位置在接收面后面则在接收面上形成聚焦前的斑点)

下面回到SENSOR:
现在SENSOR开始接收经过镜头后的各色光的能量给出响应的强弱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还原到显示屏就是我们看到的图片.
但是透过镜头的光不仅仅是设计师设计时用到光,还有比650更长波段(因为对480更小波段接收能力很差,所以不考虑这部分,而650之后的接收能力强)因为色散的关系这部分光所成的弥散斑很大,造成大面积内R接收单元内接收到的能量差异很小,对比度下降从而造成画面模糊.由于R接收单元多650之后接收能力也是超强,造成R接收的信号明显比G,B接收单元的信号强,自然还原后的画面R色偏重.
所以一定要用IR-CUT将650之后的波段滤掉,这样RGB信号比就恢复正常了,图象也就正常了.
有不足之处,请加以指点.
[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3: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今天算是领教了。
多谢高手指点![em01][em0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2 21: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12365874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3 1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講的都對
但是也都漏淖一個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人眼看不到紅外光"
CMOS sensor可以接受紅外光
因為我們使用cmos sensor拍照的目的是要重現人眼看到的畫面
因此要把人眼看不到的光給濾掉

因為IR在sensor上的反應和一般紅色光不相同
所以不能用數字處理的方式(例如自動白平衡)來消除

還是老話一句
在做攝像頭相關產品時
很多問題先回到傳統光學的角度來看
會讓事情看來簡單得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4 15: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well, 更正一下各位的說法
1. 就單色光言 UV的能量一定比IR 強  E = lamda / c (lamda: wavelength, c: light speed in vacuum)
2. Solar Radiation 的分布來說 用輻射通量計算  UV 總量是比 IR少的
3. sensor 對IR會有反應 (去查silicon對 IR的respond spectrum)
4. 我們能區分RGB是藉由color filter去做fillter

所以不加IR cut
sensor對光的反應是更靈敏的(不管什麼顏色)
所以在A-light下面 原本畫面偏紅 會變得更紅
D-light下面 看不到特別的變化 但在暗態會表現比具IR cut更清楚
在暗室裡 sensor對IR仍有反應  但是IR對color filter來說是具有穿透性的
所以你仍會看到影像 但是各點的強度都一樣 就會變成灰灰的
[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5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1-27 09:51 , Processed in 0.04675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