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22|回复: 6

[讨论] 成型不良(结合线)解决之实战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7 22: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合线(welding line)
合线产生原因:两股料流交汇而产生,存在与填充末端以及有空的位置。
结合线强度差的原因:1.其中一股料流过冷,或存在冷料屑。
                                   2.填充末端气体未排出。
结合线影响产品强度,也可能影响外观。产品上消除结合线只有两种情况:
1.      开溢料井,将结合线赶到溢料井上,加工掉。
2.      单孔简单形状产品,在圆孔处开圆行薄膜浇口。
通常只能改善结合线的强度、外观,后者将结合线赶到产品强壮处。
改善方法:
一.产品设计:
1.      结合线位置加Rib加强结构,改善流动。
2.      局部减胶,起节流作用,改变结合线位置。
3.      避免结合线位置壁太薄。
4.      实在没办法:放粗表面掩盖结合线(前提:强度没问题)。
二.模具
1.      通过浇口大小、位置调节结合线位置。
2.      加强排气,特别是填充末段一定要割入子排气。
3.      加溢料井。
4.      流道开节流调节结合线位置。(可以在流道处设置顶针或者入子开节流,通过调节其高度来调节结合线位置)。
5.      合理设置水路,避免结合线位置离水路太近。
6.      局部加热。
三.成型
1.      高料温
2.      高模温
3.      高射压射速(不能太高,否则容易烧焦,或困气)
4.      适当降低锁模力
5.      避免烘料不够(水气),避免背压过高(分解)
6.      两阀针浇口,其中之一延时调节
本文为我在深圳某大公司两年多手机跟模经验之总结。
各位如果觉得好,请帮忙顶。
我会继续上传其它成型缺陷之解决对策[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发表于 2007-9-17 18: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可是还是没看明白welding line 是怎么开成的,如果是只一个水口的话,是不是只能有一条welding line.如果是两个水口呢?应该有几条welding line.
那么 welding line和水口的关系是什么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11: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9: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樓上welding line的問題,陳述本人的一些理解
水口和水口之間一定有結合線(稱為大結合線).模具直接成型靠破孔處一定有結合線(稱為小結合線).小結合線一般在塑膠成型通過滑塊和斜銷形成.水口的多或少和welding line的條數沒有確定的關係.
1.比如說筆記本電腦的背蓋,如果是單點直接進膠的話,就沒有welding line(不包括破孔處的小結合線).如果是兩個水口直接進膠的話,一定有一條大結合線(不包括破孔處的小結合線).也就是說兩個水口進膠最終會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大結合線.四個水口進膠的話,理論上來說有四個大結合線.
2.有一些水口在進膠時不是直接進膠,而是通過分膠道外加節流閥進膠,分膠道可能為2個,3個...基本上是基于模流分析及塑膠成型需要而定,那這個時候結合線的條數就不好確定了,有機會可以到塑膠成型廠看短射的產品去了解會更具體.
若不足之處,還請高人指點.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10: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8]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22: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wo yao mai , [em0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22: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真好,有道理,支持一下;
一般来说结合线与浇口的关系是成正比的,但主要还是看产品的结构和模具的设计情况是怎样的,成型对结合线有一定的改善,我个人觉得还是前面那两个最有影响了,因为成型时不同的人,不同的机台对成型的参数会有很大的影响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1-24 07:37 , Processed in 0.04782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