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9|回复: 1

主动反雷达隐身技术(转自军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0 11: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动反雷达隐身技术也称为雷达干扰技术,指采用有源干扰或无源干扰方法来规避敌方雷
达探测设备探测的一种技术。由于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雷达隐身技术,相对于被动反雷达
隐身技术来说,主动反雷达隐身技术具有成本低、易制造、容易在现有飞机上安装、维护
简便等优点。该技术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国专家的重视,主要包括低截获概率雷达技
术、电磁对消技术、具有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的射频干扰机/雷达诱饵技术、等离子
隐身技术、锌铂条、角反射器等。   

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在保证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机载电子设备电磁信号被截获的机
会  
,如自动管理发射功率,雷达一旦捕获到目标,立即自动将辐射能量降低到跟踪目标所需
能  
量的最小值。在时间、空间和频谱方面控制雷达的发射,并快速改变其发射频率等,使敌
方  
以为是杂波而难以发现察觉。例如 F/A-22 的 AN/APG-77 火控雷达系统就采用了这种技术
  
,它由大约 2000 个很小的发射/接收模块组成有源电子扫描阵,可以同时进行搜索、干
扰  
和通信功能。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出电磁波脉冲,而且似乎以随机变化频率和波形射
向  
不同的地方,使敌方很难探测或者被搞得晕头转向。   





    F-22利用雷达等传感器和计算机存储器识别敌方的雷达信号,确定敌方雷达锁定目标
所需的时间,以便在敌方雷达重新启动锁定循环的同时将雷达波束转到执行其他任务,并
在适当时间转回来对敌方进行干扰,直到离开敌方雷达的探测范围。 F-22 的雷达对敌方
雷达进行干扰时,只要分出一些发射/接收模块来发出一股很细的波束在很窄的频段内进
行干扰即可。 F-22 采用的干扰方法可能涉及保密的速度门拉离和距离门拉离技术,以此
来躲避敌雷达被动探测或反辐射导弹的攻击。与此同时, F-22 的飞行员还可利用其雷达
来了解敌方的电子战次序(EOB),这个术语是指确定战场上的电子信号,识别遇到的设备
(如引导面空导弹的雷达)并精确标出它们的位置。   

电磁对消技术  

  由于雷达靠稳定的电磁波同波来探测目标,因此利用电磁对消技术,使飞行器等效为
一  
个无反射体,那么飞行器就不会被雷达发现了,也就实现了雷达隐身,这就是电磁对消技
术  
的原理。电磁对消可分为无源对消技术,即阻抗(或电抗)加载技术,以及有源对消技术
,  
或称有源加载技术。   

  无源对消技术就是在目标表面引进另一个回波源,例如在表面开槽或开孔,通过合理
设  
计,使其散射场和原散射场相抵消。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破坏原有外形,不增加自重,结
构  
简单、制造容易、经济性好等。但这种方法只对简单形体容易实现,而对有众多散射中心
的  
复杂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此外,无源对消技术不可能覆盖所有频率,因此发展前景
不  
大。   





    有源对消技术是建立在逆反射基础上的,目标必须能预知本身的电磁散射特性,然后
发射一幅度与之相等、相位与之相反的电磁波,使之与目标本身的散射场相对消。要实现
对消就要对目标本身成像,这就要求设计出一套先进的系统。该系统应其有多种功能,响
应速度快,以便调整本机信号源的幅度和相位。有源对消法采用相干手段使目标散射场和
人为引入的辐射场在敌方雷达探测方向相干对消,使敌方雷达接收机始终位于合成方向图
的零点,从而抑制雷达对目标反射波的接收。目前,美国装备的 B-2 隐身轰击机所载的  
ZSR-63 电子战设备就是一种有源对消系统,它主动发射电磁波来消除照射在其机体上的雷
达能量,大大降低了自身的RCS。   

雷达干扰技术  

  雷达干扰技术是现代飞机等飞行器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一种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  
该技术利用雷达告警接收机、射频干扰机以及诱饵等进行电子欺骗和干扰,可使作战飞行
器  
战场生存能力提高50%以上。通过全向雷达告警在360°范围内探测接收来自地面和机载的
电  
磁波信号;用先进计算机鉴别战斗机可能遭到威胁的雷达工作频率,用射频干扰机发射这
种  
频率脉冲,使敌方雷达屏幕上出现虚假信号;或在兵器上安装干扰机,不断发射干扰信号
;  
或采用先进的空射或拖曳诱饵系统。这种诱饵能辨认敌方雷达或红外探测信号,并能快速
产  
生对抗信号,使敌方误认为诱饵是真目标。目前,美欧空军都十分重视雷达电子干扰技术
,  
大部分现役战斗机,如 F-15、 F-16、F/A-18、EF-2000、“阵风”等都装有先进的雷达电
  
子干扰设备。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等离子隐身技术是目前谈论最多的一种隐身技术,很多苏俄武器迷对它寄予厚望,希
望  
这种技术与苏式超级机动战斗机结合,可以打造出能够与美式新战机一较高低的未来超级
战  
斗机。   

  这种隐身技术依赖的等离子体是指当任何不带电的普通气体在受到外界高能作用后,
部  
分原子中电子成为自山电子,同时原子因失去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离子。这样,原中性气
体  
变成由大量自由电子、正电离子和部分中性原子组成的新气体,该气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
态  
或等离子态。等离子体能够吸收雷达电磁波。当外界雷达波的频率高于目标等离子的本底
频  
率时,高频雷达的波信号进入等离子体,通过波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把波的能量转移
到  
等离子体的带电离子上,从而减少反射回雷达站的电磁波信号。   

  当外界雷达波的频率低于目标等离子的本底频率时,电磁波具有绕过等离子体的倾向
。  
这是因为等离子体对电磁波来说相当于一个凹面镜,电磁波进入等离子体后会偏折方向,
自  
然绕过等离子体,从而绕过被等离子体包裹的物体。   

  等离子体能够使反射的电磁波失去原有的频率和相位特征。入射的雷达电磁波信号在
等  
离子体中会通过散射而发生频谱展宽、频移、相移,甚至通过激发不稳定性而发生模式转
化  
,使得出射电磁波完全丧失入射电磁波的特征。即使雷达站截获反射信号,也无法计算得
到  
目标的准确位置和速度信息。   

  生成隐身等离子体的方法 主要有脉冲放电式、电子束式、微波/激光激发式、碱金
属  
燃料燃烧、放射性同位素涂层等。   

  脉冲放电式即在低温下,通过电源以高频和高压的形式提供的高能量产生间隙放电、
沿  
面放电等形式,将气体介质激活,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电子束式是一种仿照老式电视发射机的阴极电子束产生装置,在真空中产生电子束,
将气体介质激活,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碱金属燃料燃烧是在燃料中掺有铯、钾、钠等易电离成分,从而形成火箭和喷气式发
动  
机的燃气射流,这些都可以形成弱电离等离子体。   

  微波激发式采用微波与自转磁体的组合方法激发易电离气体介质,生成等离子体。   


  激光激发式采用激光激发易电离气体介质,生成等离子体。   

  放射性同位素涂层是在飞行器的特定部位(如强散射区)涂层放射性同位素对雷达波
进  
行吸收。与前者相比,放射性涂料对其成员和维护保障人员十分危险,维护困难且维护成
本  
极高。(注: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被动隐身技术与主动隐身技术有时难以截然分开,
例  
如在被动隐身技术中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涂层产生等离子隐形的功能也包含了积极的隐身技
术  
成分)。   

  隐身等离子体存在方式 目前在飞行器表面产生隐身等离子体的存在方式分为外部开
放  
式(开式)和封闭循环式(闭式)以及二者混合式。
发表于 2007-3-15 1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时打发似的发射点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1-27 02:24 , Processed in 0.0441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