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8|回复: 12

[资料] 学习LAYOUT的方法(给新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8 00: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原来公司的一位MM写的用来指导新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刚学LAYOUT而又感觉无从下手的XDJM们一些有用的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00: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又忘记发文档了。。。我现在补上


学习LAYOUT的方法:                 
一,首先学会拉线ROUTE命令,如何处理走线技巧。再从TOOL的使用开始,实践运用每个TOOL下的命令。如:
层的设定,线宽线间距的设定,VIA的设定,检查ERROR,铺铜皮(copper),灌铜(pour copper)及文字的处理等等。
如果这些方面已经有所进步,那么理应深入了解下面的处理。
二,走线过程中必须熟悉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各种芯片,IC等等),了解元件的摆放,各元件排列,分布要合理和均匀,力求整齐,美观,结构严谨,达到工艺要求。以及网表的输入。
三,线路的走法:(关键)
(一)了解差分线的走法:
1,线路的长度必须相等。(否则会造成相位超前或滞后,即信号的速度问题)
2,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信号。如果必须在层间设置过孔以进行传输,那么它们需要VIA的个数是一样多。同时一般情况下1000MIL之内打一个地的VIA将其包地处理。
3,使线路保持恒定的间距,在转角时(用圆角即弧)维持此间距非常重要。
4,两条走线必须相互靠近。(避免被其它信号干扰)
(二)菊花链的走法:
对于菊花链布线,布线从驱动端开始,依次到达各接收端。如果使用串联电阻来改变信号特性,串联电阻的位置应该紧靠驱动端。
(三)时钟线的要求,一般情况时钟线跟其它走线的间距在2W以上。
(三)        了解相邻信号层不可以平行走线。
(四)        熟悉绕线功能,了解绕线的作用。
四,熟悉划分电源及地层的分岛。
五,自动标注板框尺寸的基本操作,了解有极性的电容,二极管及CONNECTOR等的标注。
六,了解一些特殊元件的处理:RJ45的挖空、USB、金手指、晶振、电源IC等。
七,了解GERBER文件和CAM的输出。NC DRILL,钻孔和X,Y座标的输出。
八,练习看懂原理图和LAYOUT GUIDE。
总结:PCB布线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设计高速板时。布线可以影响信号响应、端接、电磁干扰和许多其它因素。应特别注意电源层以及信号布线、切记线路、过孔和层在存在高速信号时有不同的特征。在高频率,如电感是有衰减信号的作用。布线还影响到其它因素,如串扰和电磁干扰以至影响到EMI等等问题,我们在布线时应该非常注意。
总之,PCB的设计流程分为:网表输入、规则设置、元器件布局、布线、检查、复查、输出六个步骤。
[em10][em10][em10]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8 20: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處學謝謝﹗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08: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17: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不错!顶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9: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个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3: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来顶下[em05]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16: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7]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09: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楼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8 13: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8]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6 07: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em01][em0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9 16: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不错,谢谢谢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帮助,谢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6-24 21:28 , Processed in 0.05133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