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6|回复: 2

[讨论] 手机设计中pcb设计(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机设计中pcb设计(转)
手机设计中pcb设计也够复杂,高中低频全有,数模混合,最要命的是要过FTA,即使有悟空的功夫和火眼晶晶也要经常失手.所有手机设计最棘手的指标都和他有关,比如desense,audio buzz(217Hz),esd从根本上讲就是由pcb决定的.  
   各个公司的原理图都很类似,ic厂家都给完善的参考设计,而且也可以通过某种渠道搞到市场上销售手机的设计原理图,甚至版图,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可是很多公司这些指标就是解决不了,就是死在这些指标上了.最惨的是,死了都不知道原因,还叹息:"运气不好,这回输了,赶上下笔买卖赚回来,过几年又是一条好汉."
1.    外设:
1.1 USB大多数设计中会有个LDO,从USB cable取5V电压,降为3.3V,给BB 的USB单元供电.这个LDO要靠近connector, 而且它的进出电容要靠近LDO. 在BB 的USB单元处要有一个电容. 此线最小为10mils.接口处要加ESD.接口处要加EMI 低通滤波器.   接口处要加终端匹配器件---pcb设计匹配器件时要靠近connector.这个问题曾问过n个人而不得结果.   USB线是差分线---地球人全知道.   尽量少用via和转折线, 这是为了减少阻抗变化和信号反射.   不要把USB线走在晶体,晶阵,PLL附近.   尽量有连续得地平面.   平行,尽量近.减少层的切换.
1.2    LCD走线规则和memory 同.这把线要走在一起,尽量短.
1.3    cameracamera的时钟都是10兆以上,噪音比较大. 特别是高fps的camera module,其时钟随着fps增高而增高, 应注意.这把线要走在一起,尽量短.尽量原理别的线, 包地. Hehe,这是不可能的,因为BB的BGA有很多线,不可能做到这点.但是至少要和临近层垂直,使起危害最小.
1.4    红外红外的关键点使功率. 在发送时最大电流会超过100mA,可以考虑由电池直接供电. 注意走线宽度,不要太小.
1.5    存储卡速度也不低,尽量远离敏感区域.
1.6    I2C两根线成对走. 上拉电阻放在那不重要,但是不要分叉太远(T).  
--   上次讲的是接口PCB设计。下面从系统级的角度谈一谈。关于工具,强力推荐protel。理由是:我所见过的cadence和mentor手机PCB设计工程师,没有一个仿真和自动布线的,那还用这些高档工具干吗?其实,对于手机小而复杂,仿真和自动布线毫无意义。protel低廉的价格,方便的一键操作,随心所欲的修改功能,还有广泛的工程师,没有不用的理由。很多人说protel操作太随意,易出错。 我说操作随意正是他的优点。C语言的指针也操作随意,易出错。但没了指针,C还能那么高效吗,还能写unix吗,还能直接对硬件操作吗? 没了指针的C变成了java,只能写些上层的东西。 操作随意,设计者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设计,比如直接copy,直接修改,只要设计者是高手,不会出错的。不喜欢C和M用鼠标画斜线,画折线来操作。protel一个快捷键搞定。高级程序员不用鼠标的,非技术人员用鼠标次数最多。很多做手机的用C和M是因为历史上作手机的大公司用这个东西,也就跟着用了。没必要。还得弄个服务器配着。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堆永远用不到的功能,而且用起来很麻烦。
2.1手机是由基带和射频两部分组成。目前基带主流方案是由两个芯片构成:基带处理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前者负责数字基带协议处理;后者是由电源管理,codec及若干功率放大器组成。 还有一些方案再有一个应用处理器,负责多媒体应用,多见于高端手机。
2.2关键区域:--和射频接口的信号,如I,Q。--所有audio线。--系统时钟,可能倍频到百兆以上。--memory接口也要仔细考虑,尤其是高速存储总线。
2.3布局和层次排列我所了解的手机方案大多是8层板,激光孔。 要是用四层板是要一定魄力的,不是每个人都敢。S-S-S-G-P-S-S-S;如果允许,可以多用个地层。主地层禁止走任何线;所有走线层都要铺铜,并且和主地平面层相连接。对于关键线,如audio线,在所在层要用地铜皮包住,这样可以和数字及RF线隔离开来。2.4数模混合芯片数模混合芯片负责充电,电源管理,CODEC,AUDIO数字接口等,他的位置应考虑:--尽量和PA近,减小电源回路--靠近电池connector--考虑音频走线--散热[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份很有价值的资料,虽然不是原创,但我觉得这些东西可能会对大家有用,所以把他发在上面,如有侵权的嫌疑,谨请见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6-4 03:59 , Processed in 0.05731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