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4|回复: 1

[讨论] 无线市话网工程设计指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9 16: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无线市话网工程设计
暂行规定




Temporary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Wireless Local Telephone Network Engineering








YD XXXX-XXXX
(2004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施行日期:200X年XX月XX日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X 北 京




前言

本暂行规定主要依据近年来无线市话网络设计及建设过程中的实际经验结合相关设计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编写。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征求了设备制造厂商、电信业务运营商以及相关设计单位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本暂行规定主要包含了无线市话网工程设计中有关核心网络、无线网络、增值业务网络、操作维护中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本暂行规定具体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信息产业部。
本暂行规定的主编单位:山西省信息工程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XXX  XXX  XXX  XXX
本暂行规定的参编单位: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参加人:XXX  XXX  XXX  XXX



目     次
1  总    则. 1
2  名 词 术 语. 2
3  无线市话网络的定位与构成. 3
4  核心网络设计. 3
4.1网络组织 3
4.2网元设置 3
5 无线网络设计. 4
5.1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4
5.2无线覆盖区设计 4
5.3无线网络扩容 5
5.4频道配置 5
5.5系统间干扰协调 5
6、无线市话增值业务网络设计. 5
6.1  网络组织 5
6.2  网间互联 6
6.3  网络管理 6
6.4  域名系统及IP地址分配 6
6.5  设备配置 6
7 信令、接口与同步要求. 6
7.1信令、接口 6
7.2同步方式 7
8、网路管理. 7
9、计费. 7
10 局、站址选择. 8
10.1 交换节点局址选择 8
10.2 CSC局址选择 8
10.3 基站站址选择 8
10.4 机房环境要求 8
10.5 供电要求 9
10.6 天线要求 9
11、防雷与接地. 9
12 编号、拨号方式. 9
12.1 编号 9
12.2 拨号 10
13 服务质量指标. 10
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1
1  总   则. 1
2  名词术语. 1
5  无线网络设计. 1
5.1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1
5.2 无线覆盖区设计 1
5.3 无线网网络扩容 2
5.4 工作频段 2
5.5 系统间干扰协调 4
6  无线市话增值业务. 4
10  局、站址选择. 4
11  防雷与接地. 6
12 编号、拨号方式. 6


1  总    则
1.0.1《无线市话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无线市话网的工程设计,改建、扩建、优化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1.0.2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通信行业的相关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3工程设计应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规划密切结合,在满足近期业务发展的前提下,确保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易于扩容。
1.0.4工程设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基础设施,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
1.0.5工程设计采用的产品应同时满足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入网标准和通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标准。未获得入网许可证和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的产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6工程设计应进行技术方案比较,并做好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注重提高工程项目的投入产出比。
1.0.7本设计规范与国家标准或规范、规定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或规范为准。
1.0.8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设计规范中的部分条款确有困难时,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提交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2  名 词 术 语
GW        综合网关
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AUC       鉴权中心
OMC       操作维护中心
CSC       基站控制器
CS         基站
PHS       个人手持电话系统
LE        本地交换机
PSTN      公用电话交换网
RAS       数据接入网关
X-MODE   终端直接上网业务
UUI       用户-用户信息
UUS       用户-用户信令
CC        呼叫控制
PS         手机
SMS       短消息业务
SMSC      短消息业务中心
MO        提交短消息
MT        交付短消息


3  无线市话网络的定位与构成
3.0.1无线市话发展初期定位于在接入层面采用无线手段(PHS技术体制)为PSTN网络提供接入的一种方式,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灵活、便捷、可在本地网覆盖区范围内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自由接入的业务。PHS系统通过标准的V5.2接口与本地交换机(LE)相连,其话务交换和话务疏通均由本地交换机完成。
3.0.2随着近年来无线市话业务的高速发展,PHS网络的规模急剧扩大,市场推出了集无线接入、交换、网络管理、无线市话增值业务平台为独立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另外,随着移动3G商用化进程的不断临近,无线市话业务与3G业务的融合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业务网的建设中应考虑无线市话网与3G网的融合。
3.0.3无线市话网络由核心网子系统、无线子系统、增值业务平台、操作维护中心等组成。

4  核心网络设计
4.1网络组织
4.1.1无线市话网是PSTN网的组成部分。
4.1.2 无线市话核心网在扩大后的C3本地网中的等级相当于本地交换端局。
4.1.3在扩大后的C3本地网中,无线市话核心网设备可视话务流量、流向等实际情况与本地汇接局、长途局、关口局设置中继电路,也可与其它市话端局设置直达中继。其组网方式和配置要求可执行YD-5076-98《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4.1.4对于本地语音业务,无线市话网与其它运营商网络的互联通过本地网内PSTN关口局完成。对于长途语音业务,在采用受端入网的情况下,无线市话网与其它运营商网络的互联通过受端PSTN关口局完成。
4.2网元设置
4.2.1无线市话核心网包括以下网元设备: GW、VLR、HLR、AUC
4.2.2  GW、VLR的设置
1.GW与VLR宜采用综合设置的方式,即每一个GW设置一个VLR。
2.GW、VLR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交换设备,其容量应能满足近期本地用户话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需求,并为将来的业务发展留有余地。GW可以是基于电路交换方式,也可以是基于ATM/IP分组交换的方式。
3.根据业务发展需求,一个本地网内可设一个或多个GW、VLR。从网络安全的角度考虑,一般情况下一个GW的容量不宜超过40万。
4.GW应能提供与增值业务平台的各种接口,以便于迅速开展无线市话增值业务。
5.GW应能提供智能网的业务交换点(SSP)功能。
4.2.3  HLR、AUC的设置
1.HLR与AUC应采用综合设置的方式。
2.单个HLR的容量配置以不超过60万为宜。
3.当本地网出现多个HLR时,不同HLR不应集中安装在同一局址。
4.HLR容量很难做到利用率为100%、且需要给停机用户留出一段时间和空间保存其用户数据,HLR容量应按照实际用户数的1.5倍配置
5.若干个GW可以共用一个HLR,也可以为每个GW设置独立的HLR,应视HLR的容量是否经济及HLR-GW之间的中继线路是否经济决定。
6.工程设计中应选用大容量的HLR/AUC,并应有容灾备份机制。

5 无线网络设计
5.1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5.1.1无线网络网元包括基站控制器(CSC)和基站(CS)等。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连接采用星形网络结构。
5.1.2无线网络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 无线网络设计应满足无线市话通信网服务区的覆盖质量和用户容量需求。
2. 无线网络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在技术方案和投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合理性。
5.2无线覆盖区设计
5.2.1 无线覆盖区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覆盖无线市话通信网的目标服务区。
2.满足网络服务质量指标及频率干扰指标。
3.频谱利用率与网络质量的统一。
5.2.2 无线网络应按蜂窝结构规则进行设计。
5.2.3 每个无线市话网可分成若干个寻呼小区,若干个寻呼小区组成一个无线区簇。由全部无线区簇覆盖整个服务区。
5.2.4 无线覆盖区设计宜遵循如下基本步骤
1.确定无线市话通信网的目标覆盖区及网络容量、覆盖质量。
2.预测覆盖区内话务分布,并确定基站初始布局方案。
3.选择传播模型和计算传输损耗。
4.覆盖预测。
5.容量测算。
6.呼叫区划分
(1) 每个呼叫小区的寻呼次数不大于8000次/小时;
(2) 一个呼叫小区不可归属不同的GW;
(3) 每个CSC单元内的基站仅可归属唯一的呼叫小区;
(4) 呼叫小区的划分应结合小区话务量并保持地理位置的连续性,呼叫小区边界应尽量避免设在话务密集区、道路中心线等位置。
7.调整基站初始布局方案。
8.确定最终方案。
5.2.5 在无线覆盖区设计中,应依据增强覆盖、减少干扰的原则选择天线类型,并应在工程设计中对基站各小区天线的方向和俯仰角度进行合理设置。在设计中应积极采用智能天线技术,提升网络质量。
5.2.6 无线网络设计中应优先使用大功率基站,增强网络覆盖效果。在话务密集区应采用捆绑基站,解决网络容量需求。对于需要覆盖而增设大功率基站(500mw)不经济的局部地区或基站区内的盲区,可采用小功率基站、室内分布天线系统来满足覆盖需求。
5.2.7 在应用小功率基站时,应充分考虑时延、切换的影响和隔离度指标。
5.2.8 小功率基站主要用于补盲或大基站覆盖的阴影区。
5.2.9 室内分布系统一般配合基站使用,主要解决某些有一定话务量潜力的大型建筑物的室内覆盖。
5.2.10 积极采用增强型技术,如塔放、延伸器等,增强覆盖效果并降低工程造价。

5.3无线网络扩容
5.3.1 为适应用户增长的需要,应对无线网络进行扩容。
5.3.2 应对覆盖区内的话务密度进行调查和预测,得出今后一定时期内的话务密度分布预测结果,作为选择不同扩容方式的依据。
5.3.3 可采用下列方法来扩充无线网网络容量
1.建设室内分布系统。
2.采用基站捆绑。
3.增加新的基站。
5.4频道配置
5.4.1 工作频段:  1900MHZ—1920MHZ
5.4.2频道间隔:   300KHZ
5.4.3占用带宽:   ≤288 KHZ
5.4.4频率稳定度: ≤±3x10-6
5.5系统间干扰协调
5.5.1 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与其他各运营商相同或相近频段无线网络的干扰协调,除了考虑必要的保护频带外,工程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地形地物、空间隔离、天线方向去偶或加装滤波器来满足隔离度要求。
5.5.2 与广播电视系统干扰协调。基站不宜与广播电视系统同址建设,在同址的情况下,应对干扰进行计算,并实地测试。做好系统间干扰协调。

6、无线市话增值业务网络设计
无线市话增值业务网络目前主要包括数据业务平台、短消息业务平台、X-MODE平台、位置服务平台以及预付费业务平台。
6.1  网络组织
6.1.1无线市话数据网是固定电话数据网的组成部分,其网络组织以本地网为单位。电路组织为GW通过数据网关连接到互联网核心节点。
6.1.2短消息中心负责同类设备区域内的短消息传递。省内不同的设备厂家应设置独立的短消息中心。每省应建设一个二级网关,负责与一级网关的连接、与省内不同厂家无线市话短消息网络的连接、与其它运营商短消息网络的互联、各类SP/CP等的接入。
6.1.3 各GW通过中继电路连接到X-MODE平台,网络为星型结构。省内建设应采用比较主流的X-MODE业务平台,建设一套共享平台,不同厂家设备均可接入。
6.1.4 无线市话移动定位平台以本地网为单位组织建设。定位平台实时取得无线市话网管系统、无线市话HLR、VLR等网元包含的基站和终端的信息。定位平台可以通过短消息、X-MODE、互联网等方式查询无线市话用户的位置信息。不同的厂家应统一和公开对外的查询接口。

6.2  网间互联
6.2.1无线市话数据网一般采用TCP/IP协议进行网间互联。
6.2.2无线市话短消息网络与各类SP/CP、其它运营商的互联,应采用多协议,应支持目前网通、电信、移动、联通以及其他运营商的短消息协议规范。与省内其它短消息中心应采用7号信令进行互联。
6.2.3无线市话X-MODE业务应采用统一规范。
6.2.4无线市话移动定位系统需要和短消息中心、短消息二级网关、短消息SP/CP、互联网SP/CP、以及其它增值业务平台进行互联。省内的不同厂家无线市话定位平台的外部接口应统一和规范。
6.2.5空中网络参数直接影响到增值业务的后续发展。建设中应对空中参数进行省内甚至国内的统一。
6.2.6设备配置。数据库服务器、信令网关、长途电路等关键设备和线路应采用冗余备份方式。
6.3  网络管理
6.3.1 无线市话数据网的网络管理应纳入本地数据网的网络管理中心。
6.3.2 无线市话短消息的网络管理应以设备提供商为单位,管理设置在区域内设备提供商的无线市话短消息中心。二级网关的管理可以分设也可以与短消息中心合设。
6.3.3 无线市话X-MODE的网络管理应位于省内的X-MODE平台上。
6.3.4 无线市话定位系统的网络管理应以本地网为单位进行管理。
6.4  域名系统及IP地址分配
6.4.1 无线市话数据网域名系统遵循国际internet的域名组织原则。
6.4.2 无线市话数据网IP地址应采取申请使用的原则,数据网关按容量申请相应的公网地址。
6.4.3 无线市话短消息网络的设备采用A类私网地址。这类地址应在全省无线市话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同时也应采取申请使用的原则。
6.5  设备配置
6.6.1无线市话增值业务设备配置,包括网关设备、网管设备、路由器、服务器、磁盘阵列、以太网交换机、防火墙等。配套设备包括各类配线架、电源设备等。
6.6.2设备配置原则:应满足近期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留有发展和扩容的余地。选择设备应考虑技术先进、稳定可靠、价格合理、维护管理方便等要求。

7 信令、接口与同步要求
7.1信令、接口
7.1.1 GW与GW之间的接口应采用符合G.703标准、标称速率为2.048Mbit/s的数字接口,也可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接口。
7.1.2 GW与其它网元之间的接口应采用符合G.703标准、标称速率为2.048Mbit/s的数字接口。也可视中继线群的数量采用155Mbit/s的光接口。
7.1.3 GW与无线子系统(基站控制器(CSC))之间可以采用内部接口连接。
7.2.4 系统与操作维护中心采用标准接口。
7.2.5 基站控制器(CSC)与基站(CS)采用U接口,该接口符合ITU-Q931的ISDN接口规范标准。
7.2.6 空中无线接口符合PHS制式的日本RCR-STD28标准。
7.2.7 GW至其它局的接口采用标准的2M端口,信令为SS7。
7.2.8 GW至HLR/AC间采用标准SS7信令接口。
7.2.9 无线市话设备使用的信令点编码应与PSTN网内各信令点统一考虑进行编码。
7.2同步方式
7.2.1无线市话系统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无线市话网交换设备GW以固定市话网的同步信号作为主同步时钟源。
7.2.2 GW的同步时钟单元根据当地市话局的时钟标准配置对应的二级钟或三级钟(通常配置以三级钟为主)。
7.2.3 各CSC同步于上级节点的模块时钟。CS同步于CSC,由ISDN的物理层完成其同步要求。
7.2.4 CS基站的PHS帧同步方式以40—50个CS为一组群,其中之一主CS的输入接口RS224与GPS接收机对接,主CS接收秒信号和200ms定时,完成该组群的空中帧同步。

8、网路管理
8.0.1无线市话通信系统的网管系统应能对设备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处理设备在运行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设备进行性能分析、统计,调节系统性能。同时可以通过协议转换纳入当地的网管中心,实现对无线市话网络的远程集中监控和本地维护。
8.0.2系统设备与网管设备间采用内部TCP/IP协议接口,网管设备与当地的网管中心采用标准接口。
8.0.3 网管OMC系统是构架在计算机广域网技术和TCP/IP协议上的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它可以对网元设备进行集中维护、集中监控,并完成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计帐管理、安全管理功能。
8.0.4 OMC包括OMC-S和OMC-R。OMC-S完成交换子系统的管理;OMC-R完成无线子系统的管理。

9、计费
9.0.1 无线市话通信系统由GW对用户的计费信息进行采集、记录,输出详细的计费话单。
9.0.2 话单包含了话单类型、用户号码信息、时间信息、路由信息、位置信息等,根据这些信息可实现灵活的计费方式,如任意划定计费区域、设定不同费率、漫游计费等。
9.0.3 原有固定网的计费中心一般不能识别用户位置等信息,为了今后便于实现各项与用户位置相关业务计费,话单可以存储在本地计费服务器中,或者是用磁带机、MO盘等方式进行存储,由计费服务器进行结算;或者可以通过DDN/X.25方式将话单送至计费中心,由计费中心进行统一的结算。
9.0.4 无线市话计费系统支持详单计费。
9.0.5 无线市话数据业务对上网时间进行计费,计费在数据机房计费服务器上完成。
9.0.6 无线市话X-MODE业务网络费、信息费等计费操作在其平台完成。
9.0.7 无线市话厂家区域内短消息计费在短消息中心完成。短消息中心、固网、其他运营商、各类SP/CP等相互之间经过二级网关的短消息计费在二级网关完成。


10 局、站址选择
10.1 交换节点局址选择
10.1.1交换节点局址宜选择在传输网的骨干节点处。所选局址应满足新建及扩容要求,供电条件良好,便于维护管理,并有提供同步时钟信号的BITS系统。交换节点局址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其它交换设备同址设置。
10.1.2交换节点局址的选择应执行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10.1.3鉴于无线市话通信网络容量的考虑,交换节点局址不宜过分分散,一个本地网最好不超过两个交换节点局址。
10.2 CSC局址选择
10.2.1基站控制器CSC局址应以市话线路服务区为基础,与市话线路服务区的交换局、模块局、接入网设备同址。对于模块局、接入网点较密集的城市,可将模块局、接入网点按区域划分,设置区域中心局,基站控制器CSC局址选择在区域中心局,负责与该区域基站的连接。
10.3 基站站址选择
10.3.1基站站址宜选择在规则蜂窝结构的基站位置附近,其偏离范围应以不影响频道干扰指标为原则结合具体工程条件决定。
10.3.2站址选在非电信专用房屋时,应根据基站设备重量、尺寸等对楼面负荷进行核算以便决定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10.3.3不宜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和具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生产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炉的企业附近设站。
10.3.4基站的目标覆盖区应视野开阔,其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高度的高大建筑物阻挡(如霓虹灯牌、标志牌、广告牌等带有金属构架的架子)。基站低层天线底部要超过女儿墙,具体要达到:水平无阻挡可视角必须为大于330°以上,垂直视角必须大于等于标准角度。
10.3.5应在安全的环境内设站。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设站。
10.3.6在雷击多发区建站,应符合防雷和接地的相关规定,天线必须安装在避雷针的有效范围之内(45°)。
10.3.7 U口线路的传输损耗应该小于39dB(40kHz)。基站的直流环阻应小于1.1kΩ。
10.4 机房环境要求
10.4.1设备机房内温湿度测量值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长期工作条件:15℃~25℃(温度),30%~70%(湿度)。
短期允许条件:0℃~45℃(温度),20%~90%(湿度)。
短期工作条件指连续工作不超过48小时和一年内累计不超过15天
基站的长期工作条件:-30℃~50℃(温度),30%~70%(湿度)。
短期允许条件:-40℃~65℃(温度),20%~90%(湿度)。
5µm的灰尘浓度小于3×104粒/m3,且灰尘粒子应为非导电、非导磁性和非腐蚀性。
10.4.2 照明要求
机房主体照明采用镶入天花板的日光灯,平均照度以300lx~450lx为宜。
经常停电单位,可安装一个事故照明灯(直流灯)。
蓄电池室规定需装防爆灯,光线不宜太强。
10.5 供电要求
10.5.1 基站采用交流供电,电源要求为220V±10V,50Hz±2.5Hz波形失真小于5%。
10.5.2  CSC采用-48V直流供电,电压波动范围-57V~-40V。
10.5.3  核心网设备采用-48V直流供电,电压波动范围-57V~-40V。
建设单位提供满足设备要求性能稳定、可靠的直、交流供电系统。
10.6 天线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下倾角、不同增益的全向或定向天线。

11、防雷与接地
11.0.1 无线市话设备接地系统要求如下
1. 防雷接地系统,应能有效地防止直击雷、雷电感应及通过室外管线引入雷电流而引起的可能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事件发生。
2. 保护接地系统(包括防干扰的地线系统),应注意限制通信设备或系统向公共地线线路泄放干扰电流,并防止外来干扰电流引入设备或系统。
11.0.2 无线市话通信系统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11.0.3 基站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Ω,对于年雷爆日小于20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小于10Ω;核心局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1Ω。
11.0.4 基站的杆塔及天馈线系统应有避雷措施,以防止基站的电子设备及其他设施受雷击破坏。
11.0.5 基站杆塔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
11.0.6 基站天线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闪器应设置专用雷电引流下线,材料宜采用40mmx40mm镀锌扁钢或35mm2以上铜芯电源线。
11.0.7 架设在房屋建筑物顶部的天线及其金属支撑杆塔、避雷引下线,应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带就近可靠连接。凸出建筑物顶部的天线杆塔的避雷泄流引下线,至少应有2个不同方向的主干路由。
11.0.8 无线市话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11.0.9 除上述规定外,无线市话通信系统的接地设计应执行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及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
12 编号、拨号方式
12.1 编号
12.1.1 CSID的构成
服务商ID号   呼叫区号   16bit         附加
10000 00010000 0000 0000 00010000 0000 0000 0001 1

公众(1)
家庭(0)                            合计42比特
12.1.2 PCS用户号码(PS Number)
PCS用户号码是指PCS用户对外公开的电话号码,采用与市话号码相同的编号计划,建议PCS系统最好统一分配网络局号(PQR)。
12.1.3 PCS用户识别码(PSID)
PCS用户识别码(PSID)是在PCS网络中唯一地标识一个PCS用户的号码,在PCS用户入网时烧入手机内,为一个最多13位数字的号码(十进制),目前建议烧号用12位,统一分配。该号码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ABCDH      

ABCD四位填写区号;
H填写HLR的代码,缺省为0,若一个本地网有多个HLR,可依次标识。
12.2 拨号
无线市话用户采用与市话用户完全相同的拨号方式。

13 服务质量指标
13.0.1 无线市话通信网的无线可通率应满足覆盖区内的移动台在90%的位置和99%的时间可以接入网络。
13.0.2 不考虑区内无线可通率的影响,无线频道的呼损率应不大于5%。当考虑可通率时,实际呼损率可用下式计算:
实际呼损率=1-(1-r%)Fu
Fu—无线可通率
r%--无线频道呼损率
13.0.3 接收灵敏度:≤16μV.(-113dBm)
13.0.4 掉话率:≤2%
13.0.5切换时延:待定
13.0.6 切换成功率:待定






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在本规定的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此采用以下三级写法:
A.0.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A.0.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0.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无线市话网工程设计
暂行规定

Temporary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Wireless Local
Telephone Network Engineering

YD****-**



条  文  说  明


1  总   则
1.0.1  本设计暂行规定根据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的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1900MHz PHS制式的无线市话通信工程设计。
由于目前尚未下发无线市话网技术体制,无线市话网工程暂行规定主要参照实验网的取得的基础数据和工程建设中的基本经验编写。无线市话网技术体制颁发后,本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应遵循技术体制的相关要求。

2  名词术语
本章中列出了与无线市话网络相关性较大的技术术语和中英文对照。
由于目前尚未对无线市话网中网元设备的称谓进行规范,本规定暂按其完成的具体功能命名。
目前无线市话交换网均采用基于移动通信交换网络的基本架构,主流设备供应商也提供相应的网络设备,故无线市话交换网网元设备参照移动交换网进行描述。

5  无线网络设计
5.1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5.1.2 条中2款,应对无线网络工程设计进行技术和经济评估。
1.技术方面,在无线网络工程设计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充分考虑现网覆盖情况(在建网初期,考虑现阶段覆盖目标)和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统一规划,并充分进行方案论证,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
2.经济方面,主要根据无线网络设计的覆盖及容量目标作投资效益分析。
总之,工程设计中,应以设备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为原则,制定出合理的无线网络设计目标和策略,并选择最佳建设方案。
5.2 无线覆盖区设计
5.2.1无线市话通信系统无线覆盖区设计宜遵循的基本步骤详述如下。
1.确定无线市话通信网的目标覆盖区及网络容量、覆盖质量。应通过对现有覆盖区状况和人文资料的分析,对无线市话通信网的用户数进行预测;通过考察话务量产生的区域和强度,将整个覆盖区划分为不同用户密度的多个区域,从而对用户话务分布进行预测;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制定覆盖质量目标和无线网络设计基本参数,从而制定出无线网总覆盖目标。
2.确定基站初始布局。主要包括:根据用户预测,估算网络所需的基站数量;初步选定站址,初步测算网络容量;初步设置基站的各项参数,如天线类型、天线高度、发射功率等。
3.覆盖预测。在确定覆盖区及其服务区质量指标后,应对每个基站的覆盖区作出理论上的覆盖预测,覆盖应满足预定的目标,反之则应调整工程设计方案,并对理论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4.容量测算。根据用户话务密度分布和计算出的个基站覆盖范围,计算基站可满足的话务量,测算基站容量能否满足用户容量需求以及基站的覆盖是否合理,如果不满足或不合理则应进行修正。
5.在大型建筑物内使用室内分布天线系统时,宜采用大功率基站作为信号源。室内分布天线系统主要包括四类型,既普通电缆分布系统、光纤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分布系统及混合分布系统。工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覆盖效果及投资,确定室内分布系统所采用的合理覆盖方案。
3.2.2.寻呼区的划分是无线网络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寻呼区划分过大,会造成寻呼信道资源的大量占用;寻呼区划分过小,又会造成用户频繁的位置更新,加大交换机的负荷。寻呼区的设置应在网路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
5.3 无线网网络扩容
5.3.1 无线市话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网络将由覆盖受限系统转化为容量受限系统。因此工程设计要从满足覆盖向满足话务量需求过渡。在高话务密度区其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建设室内分布系统,以吸收话务量。
2.在维持原有覆盖区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多基站捆绑方式,增设频点,增加信道,提升接入能力。
3.采用小功率基站进行小区分裂,减少单基站的覆盖面积,提升系统的接入能力。
目前采用较多的为第1、第2种方式,第三种方式用于小面积的盲区覆盖。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室内覆盖时,应考虑其与3G、WLAN共享室内分布系统。
5.4 工作频段
5.4.1工作频道频率分配如下表5.4.1所示:
表5.4.1       工作频道频率分配表
序号信道号中心频率(MHZ)用途
1181900.25公众或专用通信
2191900.55公众或专用通信
3201900.85公众或专用通信
4211901.15公众或专用通信
5221901.45公众或专用通信
6231901.75公众或专用通信
7241902.05公众或专用通信
8251902.35保护信道
9261902.65公共通信控制信道
10271902.95保护信道
11281903.25公共通信控制信道
12291903.55保护信道
13301903.85公众或专用通信
14311904.15公众或专用通信
15321904.45公众或专用通信
16331904.75公众或专用通信
17341905.05公众或专用通信
18351905.35公众或专用通信
19361905.65公众或专用通信
20371905.95公众或专用通信
21381906.25公众或专用通信
22391906.55公众或专用通信
23401906.85公众或专用通信
24411907.15公众或专用通信
25421907.45公众或专用通信
26431907.75公众或专用通信
27441908.05公众或专用通信
28451908.35公众或专用通信
29461908.65公众或专用通信
30471908.95公众或专用通信
31481909.25公众或专用通信
32491909.55公众或专用通信
33501909.85公众或专用通信
34511910.15公众或专用通信
35521910.45公众或专用通信
36531910.75公众或专用通信
37541911.05公众或专用通信
38551911.35公众或专用通信
39561911.65公众或专用通信
40571911.95公众或专用通信
41581912.25公众或专用通信
42591912.55公众或专用通信
43601912.85公众或专用通信
44611913.15公众或专用通信
45621913.45公众或专用通信
46631913.75公众或专用通信
47641914.05公众或专用通信
48651914.35公众或专用通信
49661914.65公众或专用通信
50671914.95公众或专用通信
51681915.25公众或专用通信
52691915.55公众或专用通信
53701915.85公众或专用通信
54711916.15公众或专用通信
55721916.45公众或专用通信
56731916.75公众或专用通信
57741917.05公众或专用通信
58751917.35公众或专用通信
59761917.65公众或专用通信
60771917.95公众或专用通信
61781918.25公众或专用通信
62791918.55公众或专用通信
63801918.85公众或专用通信
64811919.15公众或专用通信
65821919.45公众或专用通信
66831919.75公众或专用通信

5.4.2 每个载波可建立4个双工信道,每帧5ms,分8个时隙,其中1-4时隙用于基站至PS手机下行链路,5-8时隙用于PS手机至基站上行链路,构成4个时分双工信道。其中1个信道为控制信道,3个为业务信道,每个时隙625μs。
5.5 系统间干扰协调
5.5.1 为避免系统间干扰,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利用自由空间距离、地形地物和天线方向区耦满足隔离度要求。
2.调整干扰基站发射天线的下倾角。
3.不同运营商无线网络之间的系统干扰处理办法应按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定执行。

6  无线市话增值业务
4.1.1无线市话数据网提供微机通过终端无线移动上网功能。
4.1.2无线市话X-MODe网提供手持终端直接上网业务。同时可以按不同费率下载相关图片、铃声、音乐,也可以收发邮件。
4.1.3无线市话短消息除了提供点对点的短消息业务。同时支持大量的业务,包括:短信群发、集团群发、短信定制、自编、点播短信、短信聊天、小额支付、有奖答题、建议留言、资源行业应用、交互式短信、信息通知和查询、股票类、人工坐席等。

10  局、站址选择
随着3G进程的不断加快,无线市话网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个本地网不宜设置两个以上的交换节点局址。
10.3 基站站址选择的总体原则
1. 尽可能使无线电波能均匀的覆盖服务区,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其他服务区的干扰。在PHS系统的同一网络中所有基站的控制载频是一样的即同频,因此控制载频存在同频干扰,如果基站间这种干扰很大,则它们无法正常工作。在布放基站时要尽量减少这种干扰。
2. 保证服务区间有合理的重叠,既避免出现盲区又避免频繁切换。
3. 充分考虑覆盖区的话务量,确定是否采用组控基站。
4. 在密集商业区的选择原则
1) 基本选址原则
天线类型以10dBi下倾10-20度全向天线为主,安装高度7-12层屋顶,具体安装位置屋顶靠边缘,尽量避免近距离(小于20-30内)有建筑物阻挡。选址首选十字路口,基站间最好交错选点。
2) 高层建筑物的覆盖
当高楼在16层以下时,可以在高楼附近选一个较高点,采用10dBi下倾全向天线用副波瓣去覆盖高层。一般用10度或者20度下倾全向天线副波瓣可以覆盖高于站址十层以下的楼层。当高楼在20层至24层左右可以选择定向天线覆盖,更高的楼层则需要用小基站来补盲或者用高射天线。
3) 楼房特别密集区域的覆盖
尽量选择相对高点,基站周围无阻挡。如果实际情况无法找到高点,这时盲区一般在楼房的低层,建议不要用加密大功率基站的方法,适宜采用10mW基站来补盲。
4) 特别高话务密集区的覆盖
在高话务密集区一般需要每平方公里的基站的数量较大,较少存在覆盖问题。为了避免干扰应尽量使用低增益,大下倾角度的天线,同时选择较低的安装位置。还可以采用组控技术以减少占用C-CH的数量。
5. 一般居民区的选址原则
1) 基本选址原则
天线类型10dBi下倾10度全向天线,安装高度6-7层屋顶,具体安装位置屋顶靠向路边,选址原则在小区的中间使覆盖尽量大,基站间最好交错选址。
2) 规则居民小区
在规则的居民小区楼高6-7层,楼间距和楼高之比为1:1时,安装基站在纵向上可以覆盖三幢以上楼房,第四幢楼房一般一楼会存在盲区,第五幢楼的低层会有盲区,可以用10mW基站补盲。
3) 不规则居民小区
在居民区内一般由学校、医院、花园等较开阔的区域,在这些地区选择合适的地点安装基站。
6. 平房区的选址原则
天线类型10dBi下倾5度全向天线,安装高度4-7层屋顶,选址原则选择平房区中心较高楼房楼顶,可以使信号向周围区域辐射。
7. 郊区的选址原则
天线类型10dBi下倾5度全向天线,安装高度3-7层屋顶,尽量选择高点,相邻基站间距500米左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8. 高速公路覆盖的选址原则
基站可以选择安装在25-35米的楼顶,如果道路两边没有适合的楼房,且小山线路条件不允许,可以考虑将基站直接建在小山顶上。一般情况下建站后道路两旁建筑的覆盖会比较好。但如果道路两边有较大的特别重要的建筑物需要覆盖,考虑用10mW基站专项补盲。
5.2 由于无线市话基站设备一般是建在居民楼楼顶,所以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尺寸及房屋的结构进行核算,以决定采取加固措施。

11  防雷与接地
城市中基站附近无高大建筑,应设置基站避雷天线。但必须进行接地电阻测试,保证满足防雷系统的接地电阻指标要求。
12 编号、拨号方式
12.1.2无线市话用户编号宜采用特定的万群号或千群号,以减少处理机处理时间,提高系统响应和接续速度,便于对无线市话用户的管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6: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无线市话网工程设计
暂行规定




Temporary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Wireless Local Telephone Network Engineering








YD XXXX-XXXX
(2004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施行日期:200X年XX月XX日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X 北 京




前言

本暂行规定主要依据近年来无线市话网络设计及建设过程中的实际经验结合相关设计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编写。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征求了设备制造厂商、电信业务运营商以及相关设计单位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本暂行规定主要包含了无线市话网工程设计中有关核心网络、无线网络、增值业务网络、操作维护中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本暂行规定具体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信息产业部。
本暂行规定的主编单位:山西省信息工程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XXX  XXX  XXX  XXX
本暂行规定的参编单位: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参加人:XXX  XXX  XXX  XXX



目     次
1  总    则. 1
2  名 词 术 语. 2
3  无线市话网络的定位与构成. 3
4  核心网络设计. 3
4.1网络组织 3
4.2网元设置 3
5 无线网络设计. 4
5.1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4
5.2无线覆盖区设计 4
5.3无线网络扩容 5
5.4频道配置 5
5.5系统间干扰协调 5
6、无线市话增值业务网络设计. 5
6.1  网络组织 5
6.2  网间互联 6
6.3  网络管理 6
6.4  域名系统及IP地址分配 6
6.5  设备配置 6
7 信令、接口与同步要求. 6
7.1信令、接口 6
7.2同步方式 7
8、网路管理. 7
9、计费. 7
10 局、站址选择. 8
10.1 交换节点局址选择 8
10.2 CSC局址选择 8
10.3 基站站址选择 8
10.4 机房环境要求 8
10.5 供电要求 9
10.6 天线要求 9
11、防雷与接地. 9
12 编号、拨号方式. 9
12.1 编号 9
12.2 拨号 10
13 服务质量指标. 10
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1
1  总   则. 1
2  名词术语. 1
5  无线网络设计. 1
5.1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1
5.2 无线覆盖区设计 1
5.3 无线网网络扩容 2
5.4 工作频段 2
5.5 系统间干扰协调 4
6  无线市话增值业务. 4
10  局、站址选择. 4
11  防雷与接地. 6
12 编号、拨号方式. 6


1  总    则
1.0.1《无线市话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无线市话网的工程设计,改建、扩建、优化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1.0.2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通信行业的相关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3工程设计应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规划密切结合,在满足近期业务发展的前提下,确保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易于扩容。
1.0.4工程设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基础设施,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
1.0.5工程设计采用的产品应同时满足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入网标准和通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标准。未获得入网许可证和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的产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6工程设计应进行技术方案比较,并做好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注重提高工程项目的投入产出比。
1.0.7本设计规范与国家标准或规范、规定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或规范为准。
1.0.8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设计规范中的部分条款确有困难时,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提交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2  名 词 术 语
GW        综合网关
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AUC       鉴权中心
OMC       操作维护中心
CSC       基站控制器
CS         基站
PHS       个人手持电话系统
LE        本地交换机
PSTN      公用电话交换网
RAS       数据接入网关
X-MODE   终端直接上网业务
UUI       用户-用户信息
UUS       用户-用户信令
CC        呼叫控制
PS         手机
SMS       短消息业务
SMSC      短消息业务中心
MO        提交短消息
MT        交付短消息


3  无线市话网络的定位与构成
3.0.1无线市话发展初期定位于在接入层面采用无线手段(PHS技术体制)为PSTN网络提供接入的一种方式,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灵活、便捷、可在本地网覆盖区范围内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自由接入的业务。PHS系统通过标准的V5.2接口与本地交换机(LE)相连,其话务交换和话务疏通均由本地交换机完成。
3.0.2随着近年来无线市话业务的高速发展,PHS网络的规模急剧扩大,市场推出了集无线接入、交换、网络管理、无线市话增值业务平台为独立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另外,随着移动3G商用化进程的不断临近,无线市话业务与3G业务的融合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业务网的建设中应考虑无线市话网与3G网的融合。
3.0.3无线市话网络由核心网子系统、无线子系统、增值业务平台、操作维护中心等组成。

4  核心网络设计
4.1网络组织
4.1.1无线市话网是PSTN网的组成部分。
4.1.2 无线市话核心网在扩大后的C3本地网中的等级相当于本地交换端局。
4.1.3在扩大后的C3本地网中,无线市话核心网设备可视话务流量、流向等实际情况与本地汇接局、长途局、关口局设置中继电路,也可与其它市话端局设置直达中继。其组网方式和配置要求可执行YD-5076-98《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4.1.4对于本地语音业务,无线市话网与其它运营商网络的互联通过本地网内PSTN关口局完成。对于长途语音业务,在采用受端入网的情况下,无线市话网与其它运营商网络的互联通过受端PSTN关口局完成。
4.2网元设置
4.2.1无线市话核心网包括以下网元设备: GW、VLR、HLR、AUC
4.2.2  GW、VLR的设置
1.GW与VLR宜采用综合设置的方式,即每一个GW设置一个VLR。
2.GW、VLR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交换设备,其容量应能满足近期本地用户话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需求,并为将来的业务发展留有余地。GW可以是基于电路交换方式,也可以是基于ATM/IP分组交换的方式。
3.根据业务发展需求,一个本地网内可设一个或多个GW、VLR。从网络安全的角度考虑,一般情况下一个GW的容量不宜超过40万。
4.GW应能提供与增值业务平台的各种接口,以便于迅速开展无线市话增值业务。
5.GW应能提供智能网的业务交换点(SSP)功能。
4.2.3  HLR、AUC的设置
1.HLR与AUC应采用综合设置的方式。
2.单个HLR的容量配置以不超过60万为宜。
3.当本地网出现多个HLR时,不同HLR不应集中安装在同一局址。
4.HLR容量很难做到利用率为100%、且需要给停机用户留出一段时间和空间保存其用户数据,HLR容量应按照实际用户数的1.5倍配置
5.若干个GW可以共用一个HLR,也可以为每个GW设置独立的HLR,应视HLR的容量是否经济及HLR-GW之间的中继线路是否经济决定。
6.工程设计中应选用大容量的HLR/AUC,并应有容灾备份机制。

5 无线网络设计
5.1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5.1.1无线网络网元包括基站控制器(CSC)和基站(CS)等。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连接采用星形网络结构。
5.1.2无线网络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 无线网络设计应满足无线市话通信网服务区的覆盖质量和用户容量需求。
2. 无线网络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在技术方案和投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合理性。
5.2无线覆盖区设计
5.2.1 无线覆盖区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覆盖无线市话通信网的目标服务区。
2.满足网络服务质量指标及频率干扰指标。
3.频谱利用率与网络质量的统一。
5.2.2 无线网络应按蜂窝结构规则进行设计。
5.2.3 每个无线市话网可分成若干个寻呼小区,若干个寻呼小区组成一个无线区簇。由全部无线区簇覆盖整个服务区。
5.2.4 无线覆盖区设计宜遵循如下基本步骤
1.确定无线市话通信网的目标覆盖区及网络容量、覆盖质量。
2.预测覆盖区内话务分布,并确定基站初始布局方案。
3.选择传播模型和计算传输损耗。
4.覆盖预测。
5.容量测算。
6.呼叫区划分
(1) 每个呼叫小区的寻呼次数不大于8000次/小时;
(2) 一个呼叫小区不可归属不同的GW;
(3) 每个CSC单元内的基站仅可归属唯一的呼叫小区;
(4) 呼叫小区的划分应结合小区话务量并保持地理位置的连续性,呼叫小区边界应尽量避免设在话务密集区、道路中心线等位置。
7.调整基站初始布局方案。
8.确定最终方案。
5.2.5 在无线覆盖区设计中,应依据增强覆盖、减少干扰的原则选择天线类型,并应在工程设计中对基站各小区天线的方向和俯仰角度进行合理设置。在设计中应积极采用智能天线技术,提升网络质量。
5.2.6 无线网络设计中应优先使用大功率基站,增强网络覆盖效果。在话务密集区应采用捆绑基站,解决网络容量需求。对于需要覆盖而增设大功率基站(500mw)不经济的局部地区或基站区内的盲区,可采用小功率基站、室内分布天线系统来满足覆盖需求。
5.2.7 在应用小功率基站时,应充分考虑时延、切换的影响和隔离度指标。
5.2.8 小功率基站主要用于补盲或大基站覆盖的阴影区。
5.2.9 室内分布系统一般配合基站使用,主要解决某些有一定话务量潜力的大型建筑物的室内覆盖。
5.2.10 积极采用增强型技术,如塔放、延伸器等,增强覆盖效果并降低工程造价。

5.3无线网络扩容
5.3.1 为适应用户增长的需要,应对无线网络进行扩容。
5.3.2 应对覆盖区内的话务密度进行调查和预测,得出今后一定时期内的话务密度分布预测结果,作为选择不同扩容方式的依据。
5.3.3 可采用下列方法来扩充无线网网络容量
1.建设室内分布系统。
2.采用基站捆绑。
3.增加新的基站。
5.4频道配置
5.4.1 工作频段:  1900MHZ—1920MHZ
5.4.2频道间隔:   300KHZ
5.4.3占用带宽:   ≤288 KHZ
5.4.4频率稳定度: ≤±3x10-6
5.5系统间干扰协调
5.5.1 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与其他各运营商相同或相近频段无线网络的干扰协调,除了考虑必要的保护频带外,工程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地形地物、空间隔离、天线方向去偶或加装滤波器来满足隔离度要求。
5.5.2 与广播电视系统干扰协调。基站不宜与广播电视系统同址建设,在同址的情况下,应对干扰进行计算,并实地测试。做好系统间干扰协调。

6、无线市话增值业务网络设计
无线市话增值业务网络目前主要包括数据业务平台、短消息业务平台、X-MODE平台、位置服务平台以及预付费业务平台。
6.1  网络组织
6.1.1无线市话数据网是固定电话数据网的组成部分,其网络组织以本地网为单位。电路组织为GW通过数据网关连接到互联网核心节点。
6.1.2短消息中心负责同类设备区域内的短消息传递。省内不同的设备厂家应设置独立的短消息中心。每省应建设一个二级网关,负责与一级网关的连接、与省内不同厂家无线市话短消息网络的连接、与其它运营商短消息网络的互联、各类SP/CP等的接入。
6.1.3 各GW通过中继电路连接到X-MODE平台,网络为星型结构。省内建设应采用比较主流的X-MODE业务平台,建设一套共享平台,不同厂家设备均可接入。
6.1.4 无线市话移动定位平台以本地网为单位组织建设。定位平台实时取得无线市话网管系统、无线市话HLR、VLR等网元包含的基站和终端的信息。定位平台可以通过短消息、X-MODE、互联网等方式查询无线市话用户的位置信息。不同的厂家应统一和公开对外的查询接口。

6.2  网间互联
6.2.1无线市话数据网一般采用TCP/IP协议进行网间互联。
6.2.2无线市话短消息网络与各类SP/CP、其它运营商的互联,应采用多协议,应支持目前网通、电信、移动、联通以及其他运营商的短消息协议规范。与省内其它短消息中心应采用7号信令进行互联。
6.2.3无线市话X-MODE业务应采用统一规范。
6.2.4无线市话移动定位系统需要和短消息中心、短消息二级网关、短消息SP/CP、互联网SP/CP、以及其它增值业务平台进行互联。省内的不同厂家无线市话定位平台的外部接口应统一和规范。
6.2.5空中网络参数直接影响到增值业务的后续发展。建设中应对空中参数进行省内甚至国内的统一。
6.2.6设备配置。数据库服务器、信令网关、长途电路等关键设备和线路应采用冗余备份方式。
6.3  网络管理
6.3.1 无线市话数据网的网络管理应纳入本地数据网的网络管理中心。
6.3.2 无线市话短消息的网络管理应以设备提供商为单位,管理设置在区域内设备提供商的无线市话短消息中心。二级网关的管理可以分设也可以与短消息中心合设。
6.3.3 无线市话X-MODE的网络管理应位于省内的X-MODE平台上。
6.3.4 无线市话定位系统的网络管理应以本地网为单位进行管理。
6.4  域名系统及IP地址分配
6.4.1 无线市话数据网域名系统遵循国际internet的域名组织原则。
6.4.2 无线市话数据网IP地址应采取申请使用的原则,数据网关按容量申请相应的公网地址。
6.4.3 无线市话短消息网络的设备采用A类私网地址。这类地址应在全省无线市话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同时也应采取申请使用的原则。
6.5  设备配置
6.6.1无线市话增值业务设备配置,包括网关设备、网管设备、路由器、服务器、磁盘阵列、以太网交换机、防火墙等。配套设备包括各类配线架、电源设备等。
6.6.2设备配置原则:应满足近期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留有发展和扩容的余地。选择设备应考虑技术先进、稳定可靠、价格合理、维护管理方便等要求。

7 信令、接口与同步要求
7.1信令、接口
7.1.1 GW与GW之间的接口应采用符合G.703标准、标称速率为2.048Mbit/s的数字接口,也可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接口。
7.1.2 GW与其它网元之间的接口应采用符合G.703标准、标称速率为2.048Mbit/s的数字接口。也可视中继线群的数量采用155Mbit/s的光接口。
7.1.3 GW与无线子系统(基站控制器(CSC))之间可以采用内部接口连接。
7.2.4 系统与操作维护中心采用标准接口。
7.2.5 基站控制器(CSC)与基站(CS)采用U接口,该接口符合ITU-Q931的ISDN接口规范标准。
7.2.6 空中无线接口符合PHS制式的日本RCR-STD28标准。
7.2.7 GW至其它局的接口采用标准的2M端口,信令为SS7。
7.2.8 GW至HLR/AC间采用标准SS7信令接口。
7.2.9 无线市话设备使用的信令点编码应与PSTN网内各信令点统一考虑进行编码。
7.2同步方式
7.2.1无线市话系统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无线市话网交换设备GW以固定市话网的同步信号作为主同步时钟源。
7.2.2 GW的同步时钟单元根据当地市话局的时钟标准配置对应的二级钟或三级钟(通常配置以三级钟为主)。
7.2.3 各CSC同步于上级节点的模块时钟。CS同步于CSC,由ISDN的物理层完成其同步要求。
7.2.4 CS基站的PHS帧同步方式以40—50个CS为一组群,其中之一主CS的输入接口RS224与GPS接收机对接,主CS接收秒信号和200ms定时,完成该组群的空中帧同步。

8、网路管理
8.0.1无线市话通信系统的网管系统应能对设备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处理设备在运行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设备进行性能分析、统计,调节系统性能。同时可以通过协议转换纳入当地的网管中心,实现对无线市话网络的远程集中监控和本地维护。
8.0.2系统设备与网管设备间采用内部TCP/IP协议接口,网管设备与当地的网管中心采用标准接口。
8.0.3 网管OMC系统是构架在计算机广域网技术和TCP/IP协议上的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它可以对网元设备进行集中维护、集中监控,并完成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计帐管理、安全管理功能。
8.0.4 OMC包括OMC-S和OMC-R。OMC-S完成交换子系统的管理;OMC-R完成无线子系统的管理。

9、计费
9.0.1 无线市话通信系统由GW对用户的计费信息进行采集、记录,输出详细的计费话单。
9.0.2 话单包含了话单类型、用户号码信息、时间信息、路由信息、位置信息等,根据这些信息可实现灵活的计费方式,如任意划定计费区域、设定不同费率、漫游计费等。
9.0.3 原有固定网的计费中心一般不能识别用户位置等信息,为了今后便于实现各项与用户位置相关业务计费,话单可以存储在本地计费服务器中,或者是用磁带机、MO盘等方式进行存储,由计费服务器进行结算;或者可以通过DDN/X.25方式将话单送至计费中心,由计费中心进行统一的结算。
9.0.4 无线市话计费系统支持详单计费。
9.0.5 无线市话数据业务对上网时间进行计费,计费在数据机房计费服务器上完成。
9.0.6 无线市话X-MODE业务网络费、信息费等计费操作在其平台完成。
9.0.7 无线市话厂家区域内短消息计费在短消息中心完成。短消息中心、固网、其他运营商、各类SP/CP等相互之间经过二级网关的短消息计费在二级网关完成。


10 局、站址选择
10.1 交换节点局址选择
10.1.1交换节点局址宜选择在传输网的骨干节点处。所选局址应满足新建及扩容要求,供电条件良好,便于维护管理,并有提供同步时钟信号的BITS系统。交换节点局址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其它交换设备同址设置。
10.1.2交换节点局址的选择应执行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10.1.3鉴于无线市话通信网络容量的考虑,交换节点局址不宜过分分散,一个本地网最好不超过两个交换节点局址。
10.2 CSC局址选择
10.2.1基站控制器CSC局址应以市话线路服务区为基础,与市话线路服务区的交换局、模块局、接入网设备同址。对于模块局、接入网点较密集的城市,可将模块局、接入网点按区域划分,设置区域中心局,基站控制器CSC局址选择在区域中心局,负责与该区域基站的连接。
10.3 基站站址选择
10.3.1基站站址宜选择在规则蜂窝结构的基站位置附近,其偏离范围应以不影响频道干扰指标为原则结合具体工程条件决定。
10.3.2站址选在非电信专用房屋时,应根据基站设备重量、尺寸等对楼面负荷进行核算以便决定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10.3.3不宜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和具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生产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炉的企业附近设站。
10.3.4基站的目标覆盖区应视野开阔,其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高度的高大建筑物阻挡(如霓虹灯牌、标志牌、广告牌等带有金属构架的架子)。基站低层天线底部要超过女儿墙,具体要达到:水平无阻挡可视角必须为大于330°以上,垂直视角必须大于等于标准角度。
10.3.5应在安全的环境内设站。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设站。
10.3.6在雷击多发区建站,应符合防雷和接地的相关规定,天线必须安装在避雷针的有效范围之内(45°)。
10.3.7 U口线路的传输损耗应该小于39dB(40kHz)。基站的直流环阻应小于1.1kΩ。
10.4 机房环境要求
10.4.1设备机房内温湿度测量值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长期工作条件:15℃~25℃(温度),30%~70%(湿度)。
短期允许条件:0℃~45℃(温度),20%~90%(湿度)。
短期工作条件指连续工作不超过48小时和一年内累计不超过15天
基站的长期工作条件:-30℃~50℃(温度),30%~70%(湿度)。
短期允许条件:-40℃~65℃(温度),20%~90%(湿度)。
5µm的灰尘浓度小于3×104粒/m3,且灰尘粒子应为非导电、非导磁性和非腐蚀性。
10.4.2 照明要求
机房主体照明采用镶入天花板的日光灯,平均照度以300lx~450lx为宜。
经常停电单位,可安装一个事故照明灯(直流灯)。
蓄电池室规定需装防爆灯,光线不宜太强。
10.5 供电要求
10.5.1 基站采用交流供电,电源要求为220V±10V,50Hz±2.5Hz波形失真小于5%。
10.5.2  CSC采用-48V直流供电,电压波动范围-57V~-40V。
10.5.3  核心网设备采用-48V直流供电,电压波动范围-57V~-40V。
建设单位提供满足设备要求性能稳定、可靠的直、交流供电系统。
10.6 天线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下倾角、不同增益的全向或定向天线。

11、防雷与接地
11.0.1 无线市话设备接地系统要求如下
1. 防雷接地系统,应能有效地防止直击雷、雷电感应及通过室外管线引入雷电流而引起的可能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事件发生。
2. 保护接地系统(包括防干扰的地线系统),应注意限制通信设备或系统向公共地线线路泄放干扰电流,并防止外来干扰电流引入设备或系统。
11.0.2 无线市话通信系统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11.0.3 基站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Ω,对于年雷爆日小于20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小于10Ω;核心局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1Ω。
11.0.4 基站的杆塔及天馈线系统应有避雷措施,以防止基站的电子设备及其他设施受雷击破坏。
11.0.5 基站杆塔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
11.0.6 基站天线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闪器应设置专用雷电引流下线,材料宜采用40mmx40mm镀锌扁钢或35mm2以上铜芯电源线。
11.0.7 架设在房屋建筑物顶部的天线及其金属支撑杆塔、避雷引下线,应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带就近可靠连接。凸出建筑物顶部的天线杆塔的避雷泄流引下线,至少应有2个不同方向的主干路由。
11.0.8 无线市话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11.0.9 除上述规定外,无线市话通信系统的接地设计应执行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及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
12 编号、拨号方式
12.1 编号
12.1.1 CSID的构成
服务商ID号   呼叫区号   16bit         附加
10000 00010000 0000 0000 00010000 0000 0000 0001 1

公众(1)
家庭(0)                            合计42比特
12.1.2 PCS用户号码(PS Number)
PCS用户号码是指PCS用户对外公开的电话号码,采用与市话号码相同的编号计划,建议PCS系统最好统一分配网络局号(PQR)。
12.1.3 PCS用户识别码(PSID)
PCS用户识别码(PSID)是在PCS网络中唯一地标识一个PCS用户的号码,在PCS用户入网时烧入手机内,为一个最多13位数字的号码(十进制),目前建议烧号用12位,统一分配。该号码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ABCDH      

ABCD四位填写区号;
H填写HLR的代码,缺省为0,若一个本地网有多个HLR,可依次标识。
12.2 拨号
无线市话用户采用与市话用户完全相同的拨号方式。

13 服务质量指标
13.0.1 无线市话通信网的无线可通率应满足覆盖区内的移动台在90%的位置和99%的时间可以接入网络。
13.0.2 不考虑区内无线可通率的影响,无线频道的呼损率应不大于5%。当考虑可通率时,实际呼损率可用下式计算:
实际呼损率=1-(1-r%)Fu
Fu—无线可通率
r%--无线频道呼损率
13.0.3 接收灵敏度:≤16μV.(-113dBm)
13.0.4 掉话率:≤2%
13.0.5切换时延:待定
13.0.6 切换成功率:待定






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在本规定的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此采用以下三级写法:
A.0.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A.0.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0.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无线市话网工程设计
暂行规定

Temporary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Wireless Local
Telephone Network Engineering

YD****-**



条  文  说  明


1  总   则
1.0.1  本设计暂行规定根据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的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1900MHz PHS制式的无线市话通信工程设计。
由于目前尚未下发无线市话网技术体制,无线市话网工程暂行规定主要参照实验网的取得的基础数据和工程建设中的基本经验编写。无线市话网技术体制颁发后,本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应遵循技术体制的相关要求。

2  名词术语
本章中列出了与无线市话网络相关性较大的技术术语和中英文对照。
由于目前尚未对无线市话网中网元设备的称谓进行规范,本规定暂按其完成的具体功能命名。
目前无线市话交换网均采用基于移动通信交换网络的基本架构,主流设备供应商也提供相应的网络设备,故无线市话交换网网元设备参照移动交换网进行描述。

5  无线网络设计
5.1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5.1.2 条中2款,应对无线网络工程设计进行技术和经济评估。
1.技术方面,在无线网络工程设计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充分考虑现网覆盖情况(在建网初期,考虑现阶段覆盖目标)和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统一规划,并充分进行方案论证,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
2.经济方面,主要根据无线网络设计的覆盖及容量目标作投资效益分析。
总之,工程设计中,应以设备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为原则,制定出合理的无线网络设计目标和策略,并选择最佳建设方案。
5.2 无线覆盖区设计
5.2.1无线市话通信系统无线覆盖区设计宜遵循的基本步骤详述如下。
1.确定无线市话通信网的目标覆盖区及网络容量、覆盖质量。应通过对现有覆盖区状况和人文资料的分析,对无线市话通信网的用户数进行预测;通过考察话务量产生的区域和强度,将整个覆盖区划分为不同用户密度的多个区域,从而对用户话务分布进行预测;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制定覆盖质量目标和无线网络设计基本参数,从而制定出无线网总覆盖目标。
2.确定基站初始布局。主要包括:根据用户预测,估算网络所需的基站数量;初步选定站址,初步测算网络容量;初步设置基站的各项参数,如天线类型、天线高度、发射功率等。
3.覆盖预测。在确定覆盖区及其服务区质量指标后,应对每个基站的覆盖区作出理论上的覆盖预测,覆盖应满足预定的目标,反之则应调整工程设计方案,并对理论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4.容量测算。根据用户话务密度分布和计算出的个基站覆盖范围,计算基站可满足的话务量,测算基站容量能否满足用户容量需求以及基站的覆盖是否合理,如果不满足或不合理则应进行修正。
5.在大型建筑物内使用室内分布天线系统时,宜采用大功率基站作为信号源。室内分布天线系统主要包括四类型,既普通电缆分布系统、光纤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分布系统及混合分布系统。工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覆盖效果及投资,确定室内分布系统所采用的合理覆盖方案。
3.2.2.寻呼区的划分是无线网络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寻呼区划分过大,会造成寻呼信道资源的大量占用;寻呼区划分过小,又会造成用户频繁的位置更新,加大交换机的负荷。寻呼区的设置应在网路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
5.3 无线网网络扩容
5.3.1 无线市话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网络将由覆盖受限系统转化为容量受限系统。因此工程设计要从满足覆盖向满足话务量需求过渡。在高话务密度区其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建设室内分布系统,以吸收话务量。
2.在维持原有覆盖区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多基站捆绑方式,增设频点,增加信道,提升接入能力。
3.采用小功率基站进行小区分裂,减少单基站的覆盖面积,提升系统的接入能力。
目前采用较多的为第1、第2种方式,第三种方式用于小面积的盲区覆盖。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室内覆盖时,应考虑其与3G、WLAN共享室内分布系统。
5.4 工作频段
5.4.1工作频道频率分配如下表5.4.1所示:
表5.4.1       工作频道频率分配表
序号信道号中心频率(MHZ)用途
1181900.25公众或专用通信
2191900.55公众或专用通信
3201900.85公众或专用通信
4211901.15公众或专用通信
5221901.45公众或专用通信
6231901.75公众或专用通信
7241902.05公众或专用通信
8251902.35保护信道
9261902.65公共通信控制信道
10271902.95保护信道
11281903.25公共通信控制信道
12291903.55保护信道
13301903.85公众或专用通信
14311904.15公众或专用通信
15321904.45公众或专用通信
16331904.75公众或专用通信
17341905.05公众或专用通信
18351905.35公众或专用通信
19361905.65公众或专用通信
20371905.95公众或专用通信
21381906.25公众或专用通信
22391906.55公众或专用通信
23401906.85公众或专用通信
24411907.15公众或专用通信
25421907.45公众或专用通信
26431907.75公众或专用通信
27441908.05公众或专用通信
28451908.35公众或专用通信
29461908.65公众或专用通信
30471908.95公众或专用通信
31481909.25公众或专用通信
32491909.55公众或专用通信
33501909.85公众或专用通信
34511910.15公众或专用通信
35521910.45公众或专用通信
36531910.75公众或专用通信
37541911.05公众或专用通信
38551911.35公众或专用通信
39561911.65公众或专用通信
40571911.95公众或专用通信
41581912.25公众或专用通信
42591912.55公众或专用通信
43601912.85公众或专用通信
44611913.15公众或专用通信
45621913.45公众或专用通信
46631913.75公众或专用通信
47641914.05公众或专用通信
48651914.35公众或专用通信
49661914.65公众或专用通信
50671914.95公众或专用通信
51681915.25公众或专用通信
52691915.55公众或专用通信
53701915.85公众或专用通信
54711916.15公众或专用通信
55721916.45公众或专用通信
56731916.75公众或专用通信
57741917.05公众或专用通信
58751917.35公众或专用通信
59761917.65公众或专用通信
60771917.95公众或专用通信
61781918.25公众或专用通信
62791918.55公众或专用通信
63801918.85公众或专用通信
64811919.15公众或专用通信
65821919.45公众或专用通信
66831919.75公众或专用通信

5.4.2 每个载波可建立4个双工信道,每帧5ms,分8个时隙,其中1-4时隙用于基站至PS手机下行链路,5-8时隙用于PS手机至基站上行链路,构成4个时分双工信道。其中1个信道为控制信道,3个为业务信道,每个时隙625μs。
5.5 系统间干扰协调
5.5.1 为避免系统间干扰,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利用自由空间距离、地形地物和天线方向区耦满足隔离度要求。
2.调整干扰基站发射天线的下倾角。
3.不同运营商无线网络之间的系统干扰处理办法应按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定执行。

6  无线市话增值业务
4.1.1无线市话数据网提供微机通过终端无线移动上网功能。
4.1.2无线市话X-MODe网提供手持终端直接上网业务。同时可以按不同费率下载相关图片、铃声、音乐,也可以收发邮件。
4.1.3无线市话短消息除了提供点对点的短消息业务。同时支持大量的业务,包括:短信群发、集团群发、短信定制、自编、点播短信、短信聊天、小额支付、有奖答题、建议留言、资源行业应用、交互式短信、信息通知和查询、股票类、人工坐席等。

10  局、站址选择
随着3G进程的不断加快,无线市话网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个本地网不宜设置两个以上的交换节点局址。
10.3 基站站址选择的总体原则
1. 尽可能使无线电波能均匀的覆盖服务区,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其他服务区的干扰。在PHS系统的同一网络中所有基站的控制载频是一样的即同频,因此控制载频存在同频干扰,如果基站间这种干扰很大,则它们无法正常工作。在布放基站时要尽量减少这种干扰。
2. 保证服务区间有合理的重叠,既避免出现盲区又避免频繁切换。
3. 充分考虑覆盖区的话务量,确定是否采用组控基站。
4. 在密集商业区的选择原则
1) 基本选址原则
天线类型以10dBi下倾10-20度全向天线为主,安装高度7-12层屋顶,具体安装位置屋顶靠边缘,尽量避免近距离(小于20-30内)有建筑物阻挡。选址首选十字路口,基站间最好交错选点。
2) 高层建筑物的覆盖
当高楼在16层以下时,可以在高楼附近选一个较高点,采用10dBi下倾全向天线用副波瓣去覆盖高层。一般用10度或者20度下倾全向天线副波瓣可以覆盖高于站址十层以下的楼层。当高楼在20层至24层左右可以选择定向天线覆盖,更高的楼层则需要用小基站来补盲或者用高射天线。
3) 楼房特别密集区域的覆盖
尽量选择相对高点,基站周围无阻挡。如果实际情况无法找到高点,这时盲区一般在楼房的低层,建议不要用加密大功率基站的方法,适宜采用10mW基站来补盲。
4) 特别高话务密集区的覆盖
在高话务密集区一般需要每平方公里的基站的数量较大,较少存在覆盖问题。为了避免干扰应尽量使用低增益,大下倾角度的天线,同时选择较低的安装位置。还可以采用组控技术以减少占用C-CH的数量。
5. 一般居民区的选址原则
1) 基本选址原则
天线类型10dBi下倾10度全向天线,安装高度6-7层屋顶,具体安装位置屋顶靠向路边,选址原则在小区的中间使覆盖尽量大,基站间最好交错选址。
2) 规则居民小区
在规则的居民小区楼高6-7层,楼间距和楼高之比为1:1时,安装基站在纵向上可以覆盖三幢以上楼房,第四幢楼房一般一楼会存在盲区,第五幢楼的低层会有盲区,可以用10mW基站补盲。
3) 不规则居民小区
在居民区内一般由学校、医院、花园等较开阔的区域,在这些地区选择合适的地点安装基站。
6. 平房区的选址原则
天线类型10dBi下倾5度全向天线,安装高度4-7层屋顶,选址原则选择平房区中心较高楼房楼顶,可以使信号向周围区域辐射。
7. 郊区的选址原则
天线类型10dBi下倾5度全向天线,安装高度3-7层屋顶,尽量选择高点,相邻基站间距500米左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8. 高速公路覆盖的选址原则
基站可以选择安装在25-35米的楼顶,如果道路两边没有适合的楼房,且小山线路条件不允许,可以考虑将基站直接建在小山顶上。一般情况下建站后道路两旁建筑的覆盖会比较好。但如果道路两边有较大的特别重要的建筑物需要覆盖,考虑用10mW基站专项补盲。
5.2 由于无线市话基站设备一般是建在居民楼楼顶,所以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尺寸及房屋的结构进行核算,以决定采取加固措施。

11  防雷与接地
城市中基站附近无高大建筑,应设置基站避雷天线。但必须进行接地电阻测试,保证满足防雷系统的接地电阻指标要求。
12 编号、拨号方式
12.1.2无线市话用户编号宜采用特定的万群号或千群号,以减少处理机处理时间,提高系统响应和接续速度,便于对无线市话用户的管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1-28 00:55 , Processed in 0.05210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