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此文章原载于国内某网站,的确其见解和数据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其措辞实在是值得商榷,比如‘台湾和中国、两国’一类的说法。
讨论讨论,大家!!
声明:不代表个人意见!!
检视台湾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近几年利用外资打造出所谓的世界生产据点美名,一时之间使得台湾在国际上的能见度似乎变得非常薄弱,然而事实上台湾在高科技的产业竞争力却持续提高。台湾以中国没有的OEM/ODM技术当作武器,快速朝向Post PC移动动电话、数字电视、PDA、NB-PC、LAN、投影机、数位相机、CNC加工机、半导体制程设备、素材产业、光学镜片、光学组件、平面显示器、无线通信、光通信组件等高科技领域大幅迈进,进而成功巩固OEM/ODM生产王国的地位。在此同时台湾企业陆续将劳动密集型模块,以及组装为中心的OEM产业移往中国,藉此强化本身的价格竞争力,因此一般认为未来台湾应集中火力,在先端科技领域采取少量多样化生产方式发挥既有的优势。
90年代水平分工新商业模式大致底定,台湾的高科技产业以受托生产为中心的收益也随着大幅成长,不过最近几年由于劳务成本极低廉的中国窜起,使得台湾产业的竞争力是否已经遭受弱化的质疑声浪不断,然而实际走访台湾的半导体、LCD、PC、移动电话、投影机、数字相机、数字电视系统厂商之后,却发现台湾产业的竞争力远比预期更强大,主要理由分别如下:
‧第一是台湾产业快速跨足高附加价值产品,在严苛的价格竞争中,PC的OEM/ODM不易维持以往的收益性,因此台湾厂商一改以往热衷投资产品应用产业,相继大手笔投资半导体、LCD、光电、软件、通信等上游组件产业。
‧第二是对拥有丰富PC经验的台湾而言,移动电话、数字电视,以及光电产品的水平分工,不啻是另一个绝佳的商业机会。
‧第三是高效率的台湾政府当局的产业政策与支持;此外台湾政府对高科技,例如半导体与LCD前段制程的西进,进行严密的资金与技术管控。
强韧的台湾产业体质
在中国崛起威胁下,为了彻底检视台湾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日本瑞穗证券公司公平调查部,根据台湾与中国高科技产业特征,制作表1所示的SWOT分析表。由表1可以清楚了解中国的优势是廉价劳工、无所不包的政府优惠政策、庞大的潜在市场、国内行销网络,以及低廉的基础建设成本(infrastructure coast);弱点是产业技术贫弱、资金调度力低落、欠缺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贫瘠尚未集成的基础公共建设环境。
相较之下台湾的优势是强大高效率的政府后援力道、优秀的技术能力、强大的国际融合力(global presence)、充沛的资金市场,以及完善的基础公共建设环境;反面缺点是高科技产业对人事成本偏高、市场局限性,以及重迭的设备投资相当苦恼;台湾与中国的未来共同机会是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奥运、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以及IPO带来的商机荣景(boom);对台湾而言则是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的水平分工、上游关键零组件产业的培育,以及西进南向投资布局,已经造成台湾掌握非常有利的至高点;此外对台湾最大威胁是人民币升值、优惠税制的变动与取消、国内政治动荡风险、资金/技术的挟带外流。
2004年3月美国政府向WTO正式提出不公平诉讼,指责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优惠税制违反WTO精神,一般认为此举未来势必会阻碍各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设备投资意愿。表2是台湾、日本与中国的基础公共建设成本比较。
整体而言中国的基础公共建设成本比台湾、日本低;电力成本比台湾略高,不过却只有日本的一半左右,尤其是上海地区很少发生停电现象,即使发生停电也可以用自行发电方式救急;中国的水资源成本是台湾的2/3,日本的1/3左右,虽然长江的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水质未含金属成份,不过必需去除有机成份,整体而言中国的水质比日本差;有关瓦斯费用,中国的瓦斯费用比台湾、日本低;有关交通运输,目前只有上海、广东沿海地区距离机场、港口比较近,两地的高速公路网络还算完善,高速公路通行费用大约是日本的70%左右;土地使用权限为30年,不过租金非常低廉,此外上述两地几乎没有地震,因此即使大型建筑物也不需使用粗大梁柱,相对得建筑成本比台湾、日前低;有关优惠政策,中国政府提供比台湾更优惠(incentive)的税赋减免措施,法人税赋中国为15%,台湾为25%,高科技产业的税赋优惠政策则完全抄袭台湾,享有2年免税3年减半的缴赋假期(tax holiday),不过外资企业必需另外缴纳全球独一无二,中国特有的17%增值税,业者可从中获大约得3~5%的退税额度;此外有关关税,中国政府预定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未来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除了资金汇出会受到管制之外,整体营运成本未必比亚洲其它国家有利。
台湾中国
优势
(strange)丰富的IT经验
优秀的技术能力
强大的国际融合力
完善的基础建设
政府的优惠政策
高效率的stock option
强大的设计、制作能力
华语共通性政府的优惠政策
庞大的潜在市场
国内行销网络
廉价劳工
低廉的人材
低成本的基础建设
经营者的区域性格
华语共通性
劣势
(weak)人事成本比中国高6~7倍
高成本的基础公共建设
国内市场规模太小
客户库存风险偏高
业绩容易受市况影响
国土狭窄
重迭的设备投资
对美国市场依赖度偏高欠缺经营管理能力
产业技术贫弱
资金调度力低落
先端设备的输入受到国际管制
对国外关键组件的依赖度极高
尚未集成的基础建设环境
组装代工的边际产业体质
国际行销能力极弱
换职率极高
机会
(opportunity)加入WTO
政府主导培育两兆双星产业
积极培育上游产业
移动电话与数字电视的国际水平分工机制奏效
严密的集团后援
强化ODM生产08年奥运,10年国际博览会商机
IPO荣景下的资金市场
企业文化的国际化
庞大人口与潜在市场
华语商业网络
从台湾与日本招募专家
招募海外华人专家
世界投资中心
威胁
(threaten)国内政治动荡不安
与中国的统独政治纷争
工程师的西进
中国的新工厂林立
台湾IT产业的空洞化、产能过剩
SARS、流禽感等偶发性困扰优惠税制的变动与取消
人民币升值
美国的评击
人事成本高涨
泡沫经济
严重环境污染
藐视智产权,伪造品泛滥
频发SARS、流禽感等问题
表1 台湾与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项目台湾日本中国
电力0.04~0.05USD/kWh
价格偏低0.12USD/kWh
价格偏高0.06USD/kWh供电系统未统一
水资源河川不足,未含有机成份略含重金属成份水资源丰富,含有机成份不含重金属成份水资源丰富,含有机成份
不含重金属成份
瓦斯
0.32USD/m3
0.5USD/m3
0.22USD/m3
土地
免费提供
1500USD/m2
30USD/m2
建筑物有地震之虞有地震之虞无地震
运输交通网络完善交通网络完善沿海地区尚称便利,成本是日本70%
表2 台湾、日本与中国的基础公共建设成本比较
两国的技术能力评比
有关生产技术如图1所示,例如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即使最先进厂商仍采用0.13μm design rule,与SMIF box的弹性生产线(flexible line),由此可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整体而言比台湾落后数世代;有关个人计算机的生产技术,由于部份外商已经引进cell生产线,不良率大约只有数%左右,因此PC的生产技术能力与台湾的差距被缩短成3年左右;有关移动电话,产品本身比台湾、日本落后2年左右,不过技术能力则落后5~10年以上,主要原因是自动化不普及,而且RF模块与关键零组件,几乎完全仰赖进口所致。
根据以上的分析获得以下初步结论:「虽然台湾的生产成本比中国高,由于过去PC产业累积丰富的OEM/ODM know how以及生产经验,因此台湾的技术研发能力大幅超越中国,笔者建议台湾可以朝少量多样先端产品方向发展,藉由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发挥既有优势,并与中国商品作区隔,在此同时台湾企业可将劳动密集型模块,以及组装为中心的OEM产业移往中国,藉此强化本身的价格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正大力辅导国内企业建立高科技产业,未来台湾、日本以及旅居欧美各国的中国工程人员,势必会成为中国政府招揽对象,因此未来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出现,以及技术能力提升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图1 台湾与日本、韩国、美国、中国的科技能力比较
如表3所示,台湾PC厂商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液晶电视、电浆电视等新世代数字显示器,对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地区的依赖度极高,Amtran与大同等系统大厂大约生产5~10万台左右,其它为数众多的小厂的产量则以3万台居多,2003年台湾的数字电视总产量大约是40~50万台左右,全球占有率为10%,2004年之后由于各厂商已经备妥增产动作,因此一般预估2004年的数字电视总产量可望超过150~200万台,全球占有率即将突破20%。
去年开始日本、欧洲、美国的移动电话厂商为降低开发成本,纷纷对台湾的移动电话OEM/ODM厂商增加订单,2003年台湾厂商的总产量大约是5000万支左右,全球占有率为10%,其中明碁为1500万支,Arima为1000万支,Compal、Quanta、Liton分别是400~00万支。根据业者与经济部人员表示,2005年台湾的移动电话全球占有率预估20%,3~5年后可望超过40%,此外Sony Ericsson与美国Motorola的移动电话,30%是委托台湾厂商制作,未来Nokia与三星等厂商也打算增加对台湾的委托数量。
液晶电视OEM厂商TV系统厂商面板厂商2003年
年度营收营收利益获利率
声宝
20吋以上
20吋以下
View Sonic
View Sonic
奇美
奇美 19,728 8434
明碁
20吋以上
20吋以下
三洋、汤姆笙
三洋、汤姆笙
奇美、友达
友达、LG 108,699 3,2433
大同
20吋以上
20吋以下
JVC、WALMART
JVC、WALMART
翰宇、华映、LG
富士通 83,644-669 -1
Amtran
20吋以上
20吋以下
普腾、SHARP
SHARP、Gateway
奇美
富士通 14,532409 3
Vision Bank
20吋以上
20吋以下
Dell
Liteon
奇美
富士通 n/a n/a n/a
广达
20吋以上
Gateway
QDI 292,28910,407 4
Compal
20吋以上
Gateway
View Sonic 华映 11,562 -3355
JEAM
Gateway
View Sonic 华映 11,562 -335 -3
电浆电视声宝View Sonic
Gateway
Haier三星、LG 19,7288434
JEAMGateway华映11,562-335-3
大同Haier华映、LG83,644-669-1
(资料来源:Display Search,日本瑞穗证券公司整理 营收资料来源:各企业集团发表资料)
表3 台湾的数字电视产业供应链
结语
以上探讨台湾、日本、中国的科技产业竞争力。一般国际性产业调查报告,通常只针对该国与邻近国家的产业特征,进行特定范围的分析比较,依此判断该国未来发展动向。然而以往的历史却证实产业发展与政治、社会结构、法规条文息息相关,此为中国面对全球化与信息爆炸等时代潮流时必需面临的转型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