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当SIMD代码逆向遇上大模型:惊出一身冷汗的逆向工程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1 15: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逆向分析某安全程序时,遇到一段堪称"反人类"的防护代码:不仅数据经过多层异或+Base64编码,核心还原算法更是直接用AVX2指令集写的SIMD实现。

作为从业十年的老逆向,我第一次产生了"这活没法干"的绝望感——人类的脑缓存根本塞不进8个并行的256位寄存器状态!



常规动态调试遇到反调试陷阱,静态分析又卡在SIMD矩阵运算上。绝望中把反编译的汇编丢给GPT-4,要求它:

  • 转写成带详细注释的C代码
  • 输出等效的非SIMD实现
  • 解释算法设计意图



结果不仅两版代码直接编译通过,更恐怖的是:原代码中调用了3个外部加密函数(我故意没提供上下文),AI竟然根据参数类型和调用上下文,自动补全了符合PKCS#7标准的padding实现!虽然事后验证发现其中有个别常量值偏差,但整体功能逻辑完全正确。

这让我惊觉:当AI能通过有限上下文推测出程序员的知识背景(比如看到魔数0x9e3779b9就联想到TEA算法),传统逆向工程中的"经验优势"正在快速贬值。更残酷的是——AI不需要记住所有背景知识,它只需要在推理时临时检索学习。

                                                                                                  ——t0mbkeeper



最后给基础岗位程序员的生存建议吧:

<顺便吆喝一句,技术大厂,前后端测试多地捞人,待遇给的还可以,感兴趣可以一试>


  • 深耕调试能力:gdb+IDA的动态分析组合技必须练到肌肉记忆
  • 吃透硬件底层:至少掌握一种SIMD指令集的优化套路(推荐NEON/AVX2)
  • 构建AI工作流:把大模型当作你的”第二工作记忆”,但必须建立交叉验证机制
  • 培养抽象思维:多练习从二进制代码反推设计意图的”逆工程”能力
  • 关注安全领域:内存安全(Rust)、形式化验证等防御性编程将成为护城河



这场逆向遭遇战让我明白:不是AI要取代程序员,而是会用AI的程序员将取代不会用AI的。保持对底层原理的敬畏,同时积极拥抱智能增强工具,或许是我们这代码农的进化之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5-2-20 06:51 , Processed in 0.0505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