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4|回复: 1

英特尔和AMD先后出售RISC芯片业务的真正意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6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英特尔和AMD围绕86架构微处理器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其势头前所未有。在英特尔最近举行的新产品发布会上,直接引用AMD的竞争产品,展示了本公司产品的特点。与过去那个不把竞争对手的产品放在眼里的英特尔形成了鲜明对照。

  英特尔和AMD最近2周陆续做出了同样的经营决策。即对面向嵌入产品的RISC架构微控制器业务的清算。AMD将以低耗电MIPS内核为特点的Alchemy系列出售给了美国Raza微电子公司,而英特尔则把面向PDA和手机等产品的XScale相关业务出售给了美国Marvell科技公司。顺便提一下,Alchemy和XScale均汲取了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的“StrongARM”的传统,二者具有相通性。1997年与DEC公司之间的纠纷达成和解时,英特尔收购了StrongARM业务。当时,由在DEC参与StrongARM设计的部分技术人员独自成立的就是美国Alchemy公司,该公司于2001年被AMD收购。

  二者此番的出售举动意义何在呢?当然,其中之一在于对今后预计无法大幅增长的部门所做的重组。但在它的背后则是双方试图向PDA和手机领域普及86架构微处理器的信号。也就是说,通过出售面向同一市场的RISC架构微控制器业务,自断退路。将个人电脑和服务器配置的86架构微处理器应用于便携终端,要是过去,大家也许都会当作荒诞无稽的念头而一笑了之。因为面向容许范围在数十W到数W不等的耗电量存在天壤之别的不同用途,使用设计思想相同的微处理器根本不现实。

  但是,这种状况最近已经大大改变。原因在于随着泄漏电流的增加,虽说是面向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86架构微处理器,但已经难以按照先前的步调继续提高工作频率了。结果,采用集成了多个结构简单的CPU内核的多内核结成为了捷径。假如从多内核结构中取消一个CPU内核,并将外部电路集成在单芯片中,那么实现符合便携终端所要求的芯片面积小、耗电量低这一特点的微控制器已经不是很困难了。其实,如果关注一下表示CPU内核电路规模的管线级数,就会发现英特尔最近发布的86架构微处理器所采用的“Core”架构只有14级,不足原有86架构的一半。和ARM公司的高性能CPU内核“Cortex-A8”的13级几乎没什么区别。虽说还有决定CPU内核电路规格的其他要素,比如运算器结构,有无动态变更指令执行顺序的out-of-order执行功能,以及分支预测的程度高低等。但只要回顾一下过去的86架构微处理器和嵌入用途RISC芯片,应该说二者之间有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

  将86架构微处理器配备于便携终端的尝试,以前就有过。比如,上世纪90年中期微软提倡的“WinPad”构想。这是一种使用Windows 3.1简易版的笔输入式终端,但没有公开过。微软最近大力倡导的便携电脑“Ultra-Mobile PC(UMPC)”也是基于同样的概念。如果再加上在微处理器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超低耗电86架构微处理器,也许会形成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市场。
发表于 2006-7-6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有点意思,可能性大大的</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6-27 15:48 , Processed in 0.06379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