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自毕业已十年有余。。。尼玛,打住,我不是坐在明亮的高中教室写着无聊的作文,或者衣锦还乡的写回忆录,而是赋闲在家找不到出路的中年待业大龄男无聊的写点自己的事。本来想起个更加恶俗的名字,什么天堂向左,LAYOUT向右,什么我做机的这十年,全尼玛扯淡,生活没有文字描述的那么诗情画意,工作如果不能给你换来快乐,那就只能指望能换来点钱了。
2004年,我毕业于一所非211的工科学校的电子专业,有惊无险的拿到了学位,参加了招聘会,然后去了一家苏州的台湾企业,做layout助理工程师,台湾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相当系统,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每天的拉线,无聊的学习计划,磨灭了我对这个工作的新鲜感和热情,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将来又在何方,每天坐上公司的班车,听着廉价MP3里放出的音乐昏昏沉沉的路过苏州园区高耸的大楼,宽敞干净的马路,美丽的金鸡湖,而那一切貌似和我无关。
生活得到了一些转机,第二年有同事去了上海LQ,而后把我介绍了进去,全新的环境,陌生的同事。我租住在公司附近的一个小区里,一个房间,房租680,二房东两个是东北人,见面的时候手里拿了一大把的钥匙,骑着摩托车,一口的东北口音,人高马大,满脸横肉,一脸凶相,呵呵,其实,这两个东北小伙人都不错。跑题了。
老大是个女的,人挺好,我来之后主动给我涨了几次工资,当然也因为我好学,很快的从allegro切换到了pads,貌似是用了一周的学习软件的时间我就开始用pads画第一个MTK的pcb了,与项目组其他成员的配合也赢得了认可。在LQ是快乐的2年,第一次拿半年奖的时候居然有4个月的工资,当然的当时我的工资也不高,但是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奖金还是第一次,后来LQ就再也没有发过这么多。LQ是个大公司,当时进去的时候才400多人,到07底年我走的时候已经900人左右了吧,具体数字不太清楚了。在LQ我也认识了很多人,做了不少的项目,影响了我后面的几年,后面两家公司都是LQ的同事推荐去的。有人说LQ是手机界的黄埔军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手机最火的那几年,多少人从LQ出去想着要打造一片天空,而又有多少人铩羽而归。这边应该来段背景音乐,那些花儿。。。多少LQ的娃散落在天涯。
感谢LQ,我从只会allegro,笔记本,到精通pads软件,手机layout,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很多的同事,有些人成为了朋友,他们给你介绍工作,私活,闲暇时候一起聊天扯淡,说着业界的一些鸡毛蒜皮。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后面的经历就简单多了,07年底去了LQ同事的一家小公司,薪水多了50%,当时认为是相当可观了,而从如今的眼光来看,或者在LQ呆个几年也能到这个薪水,而且在LQ会有更多的人脉资源,而不是窝在一个20+人的小公司,每天都见的这么几个人,圈子小了,机会也小了,而最后这个小公司一度欠薪,虽然最后撑到2013年,现在应该是黄了。如今的手机圈小公司就更加难以成活了,国内的大品牌都低下身段,小公司怎么活呢。大公司可能薪资稍微低一些,但相对稳定,更大的人际圈,更多的机会。或许我的一点看法能给新入手机圈的朋友一点建议。
11年的时候我又去了Y公司,去的时候说是主管职位,其实手下的人从来没大于等于2.。。。。当时是100人的中小公司,也是以前LQ的同事介绍去的,去年的我离开的时候不过200人,如今已经快500人了,上次和Y公司的同事吃饭,调侃是我拖了他们的后腿,自从我走了之后,公司蓬勃发展,前途不可限量,据说在准备上市了。
手机业就是这样,有些公司成立不过几年,就估值上亿,如FZ,小米更是到400+亿美刀,也有一些公司成立开始就是捉襟见肘,如履薄冰,世事皆是如此,之前某小品不是有句话说:人和人的区别咋就这么大呢。
如今,我已经打包返乡近半年了,在上海,一直是一个硬盘,在老家,还只能算是半个外地人,朋友圈需要重新走动,但是赋闲在家,靠的还是在上海的圈子介绍的一点私活果腹,处境有点尴尬,但是人总得向前看,且行且珍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