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0|回复: 1

[资料] 还在争论FDD和TDD么?那你们OUT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4 1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FDD和TDD两兄弟为了争宠吵得不可开交时,突然从石头里蹦出个NDD,宣称自己才是世上最牛的“DD”,FDD和TDD两兄弟顿时惊慌失措、黯然失色,私下里打探了一下NDD的底细。今天我们就来揭揭NDD的底,看看他到底牛在哪里?
首先要从双工方式说起。
FDD(频分双工):采用两个对称的频率信道来分别发射和接收信号.
TDD(时分双工):发射和接收信号是在同一频率信道的不同时隙中进行的.

有人说,FDD是全双工,TDD是半双工。从一定意义上,这两个都不是全双工,因为都不能实现在同一频率信道下同时进行发射和接收信号。
今天我们介绍的NDD,可以实现发射和接收信号在同一频率同一时间进行传输,就是一个真正的全双工。不过,我更喜欢叫它“没有分工(No Division Duplex,NDD )”。

难道以前我们就没有想到过这么牛的全双工方式?当然不是。由于无线系统中发射信号会对接收信号产生强大的自干扰,如果按NDD那样的玩法,系统根本无法工作。在NDD那样的全双工模式下,如果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不正交,发射端产生的干扰信号比接收到的有用信号要强数十亿倍(大于100dB)。
那么,NDD是怎么做到的?NDD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消除了这100dB的自干扰。
先来看一看发射信号是怎样对接收信号产生强大的自干扰的。

由上图可知,由于双工器泄露、天线反射、多径反射等因素,发射信号掺杂进接收信号,产生了强大的自干扰。
怎样消除这些干扰呢?幸运的是,由于发射信号是已知的,那么就可以用发射信号作为参考来消除自干扰。但是,这个参考信号只能从数字基带域获得。当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由于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很难从中获得参考。因此,任何自干扰消除技术如果要想成功,必须要考虑发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
另外,为了避免接收饱和,必须要考虑接收端模/数转换器的分辨率限制,因此,输入模/数转换器的自干扰信号强度必须确保小于一个确定值。
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有效的分解出干扰信号,将它消除。
这个问题,据说NDD的主人已经解决了。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Sachin Katti和他的团队突破了以上难题,并在2012 年成立了 Kumu Networks初创公司,目前正在部署将这一技术应用于small cell。
他们是怎样突破的?Kumu给出了一些简单的原理介绍。

其实Kumu的自干扰消除技术并非首创,但Kumu的电路算法是目前性能最强的,能够消除110dB的干扰信号。

得益于强大的自干扰消除技术,使得真正的全双工通信成为可能,无线频谱效率和时延将会得到大大提升,如果能够完美应用,这无疑是一次颠覆性的创新。
1)比较FDD/TDD,频谱效率将提升一倍。

2)比较TDD,大幅度缩短时延。


因为TDD是时分双工,不能在同一时间收发数据,NDD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发送完数据,即刻接收反馈信息,减少时延。
另外,在传送数据包的时候,无需等待数据包完全到达才发送下一个数据包,特别是在重传的时候,大大减小时延。
这一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微波回程、WIFI接入、移动设备和LTE接入等,目前最快捷的应用是作为“Self-Backhaul Small cell”部署于现网。

Self-Backhaul Small cell部署只需要在基站侧加装板件,而现网其它硬件部分无需改动。

目前,Kumu Networks已经获得了大量融资,但要真正实现落地,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1)电路板件设计。
自干扰消除电路设计需要支持宽频(>100MHZ),多MIMO(>32天线),且要求尺寸小,功耗低,成本不能太高。
2)物理层、MAC层的优化设计。比如编码、调制、同步、检测、侦听、冲突避免、ACK等,尤其是针对MIMO的物理层优化。
3)对全双工和半双工之间动态切换的控制面优化,以及对现有帧结构和控制信令的优化。
不过,正如Sachin Katti所言,所有的挑战只是时间问题,一切都会实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3: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弄不上来, 这是传说的5G 技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5-1-25 09:04 , Processed in 0.06874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