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44|回复: 11

[讨论] PIFA到底是从何种天线形式演变过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5 11: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弟最近刚刚接触PIFA天线,看过了一些资料,说PIFA演变过程有两种,一种是单极子>顶加载>倒L>倒F>PIFA;另一种说是从微带天线演变来的.我个人做个些仿真,貌似是与微带天线的关系更大.而且,天线的书籍中也没怎么找到有讲PIFA原理的.请问各位大神讲解下.不胜感激!
发表于 2011-11-25 00: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想深入了解PIFA天线的原理,可以去看看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54, NO. 1, JANUARY 2006上刊载的一篇文章《Radiating and Balanced Mode Analysis of PIFA Antennas》,作者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Kevin R. Boyle和Leo P. Ligthart。

文章用辐射与平衡模的理论来分析了PIFA天线的工作机理,同时推导出了一些很重要的结论,如:辐射模直接显示PCB对于辐射和带宽的影响程度。平衡模表明,短路引脚相当于一个具有并联电抗作用的阻抗变换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23: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PIFA天线是monopole天线或microstrip patch天线的变种,这些天线都可以推导出PIFA天线,PIFA天线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这些天线的特点。

PIFA天线最早源自于King等人在1960年提出的“并联驱动式倒L天线”(R. King, C. W. Harrison, and D. H. Denton, “Transmission line missile antennas,”IRE Trans. Antennas Propag., vol. 8, no. 1, pp. 88–90, Jan. 1960.)。

King,和之后的Guertler,从基本原理当中推导出天线的特性,例如驱动点阻抗和方向性。(R. Guertler, “Isotropic transmission-line antenna and its toroid-pattern modification,”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vol. 25, no. 3, pp. 386–392, May 1977.)

附上一个PIFA天线的演进图,这样比较直观些。三种天线都可以推导出PIFA天线。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11-11/201111242357185995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4 11: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说法:从微带天线转变过来,从对称偶极子天线转变过来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15: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微带天线转过来的,看下微带天线就知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12: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问??也想知道,前面也查过天线的原理,确实没看到PIFA天线的原理介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8: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agicsissy在2011-11-29 10:33:45的发言:


附图摘自陈志宁(Zhi Ning Chen)和谢润华(Michael Y. W. Chia)两位教授的《Broadband Planar Antenna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你所指的“看到增益方向图与偶极子的增益方向图很像”,实际上指的是手机PIFA天线在低频段(例如GSM900)上的辐射场型与偶极子的辐射场型相似。这是因为手机的参考地通常都不大,不能视为理想地平面。尤其是针对低频段而言,这种情况下的地不再是反射体而是辐射体,换而言之,地是天线的一部分,常说的地长度满足四分之一波长即是指此意。实际上在低频段上,地的辐射贡献是要超过手机天线本身的。而对于高频段(例如DCS1800)而言,地的长度就显得较大了,通常超过了半个波长,所以辐射主要由天线本身贡献。高频段的辐射场型也不再是类似于偶极子天线那样的苹果图了,而变得较为复杂畸形。

地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手机天线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参考地尺寸都不大,对天线性能的作用很显著,尤其在低频段上的辐射是地占主导地位。手机低频段的辐射性能不理想,如果排除干扰的原因,通常都是地出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手机天线出现低频段SAR超标的时候,会非常难处理,因为地起主要辐射作用,而调整地则对工程师而言无疑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难题。这还可以理解为什么翻盖机天线做在手握处时,低频段辐射很差,需要对转轴进行处理,实际上还是一个对地的处理问题。


多谢LS强力人士的解答,发现自己想的还是有些不足。向您学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9 10: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nch282275894在2011-11-28 21:47:31的发言:


多谢楼上兄弟的,请问你上传的那个图是那本书或论文的,烦请告知。
还有一个问题,我用HFSS仿真了一个手机PIFA天线,看到增益方向图与偶极子的增益方向图很像,而微带天线的图只有在地板上的部分。发现这个差别,让我觉得有点迷糊。


附图摘自陈志宁(Zhi Ning Chen)和谢润华(Michael Y. W. Chia)两位教授的《Broadband Planar Antenna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你所指的“看到增益方向图与偶极子的增益方向图很像”,实际上指的是手机PIFA天线在低频段(例如GSM900)上的辐射场型与偶极子的辐射场型相似。这是因为手机的参考地通常都不大,不能视为理想地平面。尤其是针对低频段而言,这种情况下的地不再是反射体而是辐射体,换而言之,地是天线的一部分,常说的地长度满足四分之一波长即是指此意。实际上在低频段上,地的辐射贡献是要超过手机天线本身的。而对于高频段(例如DCS1800)而言,地的长度就显得较大了,通常超过了半个波长,所以辐射主要由天线本身贡献。高频段的辐射场型也不再是类似于偶极子天线那样的苹果图了,而变得较为复杂畸形。

地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手机天线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参考地尺寸都不大,对天线性能的作用很显著,尤其在低频段上的辐射是地占主导地位。手机低频段的辐射性能不理想,如果排除干扰的原因,通常都是地出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手机天线出现低频段SAR超标的时候,会非常难处理,因为地起主要辐射作用,而调整地则对工程师而言无疑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难题。这还可以理解为什么翻盖机天线做在手握处时,低频段辐射很差,需要对转轴进行处理,实际上还是一个对地的处理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9 09: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呀[em07]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1: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agicsissy在2011-11-25 0:01:57的发言:
如果想深入了解PIFA天线的原理,可以去看看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54, NO. 1, JANUARY 2006上刊载的一篇文章《Radiating and Balanced Mode Analysis of PIFA Antennas》,作者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Kevin R. Boyle和Leo P. Ligthart。

文章用辐射与平衡模的理论来分析了PIFA天线的工作机理,同时推导出了一些很重要的结论,如:辐射模直接显示PCB对于辐射和带宽的影响程度。平衡模表明,短路引脚相当于一个具有并联电抗作用的阻抗变换器。


多谢楼上兄弟的,请问你上传的那个图是那本书或论文的,烦请告知。
还有一个问题,我用HFSS仿真了一个手机PIFA天线,看到增益方向图与偶极子的增益方向图很像,而微带天线的图只有在地板上的部分。发现这个差别,让我觉得有点迷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8 15: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讲的非常透彻,谢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1 14: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5-1-23 00:01 , Processed in 0.0503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