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6|回复: 4

[3G资料]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讲述中国标准的故事——TD正传(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9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8年6月30日,在国际电联向全球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最后一天,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集团的前身)代表中国将TD-SCDMA 标准提交到国际电联。
  一年后,中国提交的TD-SCDMA 技术,被国际电联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 年3月16日,在美国加里弗尼亚州举行的3GPP TSG RAN 第11次全会上,TD-SCDMA标准被3GPP正式接纳为国际3G 标准之一。
  TD-SCDMA,自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标准,实现了中国百年电信史上的重大突破。
美国著名经济观察家T.勒维斯说:“在这个时代,谁掌握着标准,谁就掌握了挖掘阿里巴巴宝藏的咒符”。
  2006年,是TD-SCDMA标准诞生后的第八个年头。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想过到待遇更高的一些公司去做,我说没想过。因为我一直在做TD-SCDMA,时间很长,而且是我自己一直想做下去。因为,我想看到一个结果。”
  说这句话的人叫徐铁铸,最直接接触TD-SCDMA的幕后研发人员之一,今年也是他从事TD-SCDMA研发的第七个年头。无数个徐铁铸,在TD-SCDMA标准之路上默默地努力着。
  从试着了解TD-SCDMA历史轨迹的每一处细节开始,我们发现,原先对TD-SCDMA标准的很多表层的认识和评论,其实都是那么粗浅。

  上篇:TD-SCDMA标准的诞生
  1998年6月30日,是ITU向各国征求RTT建议(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的截止日,因为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提案提前暴露,所以几乎所有提出提案的国家都憋着劲,在最后一刻之前才把提案递交到国际电联。
  那一天,ITU-R共收到来自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提交的16个提案,美国、欧洲的国家以及日本的提案占了绝对多数,而我国仅有一个提案,即TD-SCDMA提案,正是这个惟一的提案把没有防备的各国巨头企业弄了个措手不及。
  而当时,WCDMA和cdma2000“打得正欢”。
  WCDMA的发起者主要是欧洲和日本标准化组织和厂商,因为WCDMA继承了第二代移动通信体制GSM标准化程度高和开放性好的特点,比其他标准都进展顺利,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在GSM网络上引入GPRS网络设备和新业务,培育数据业务消费群体,逐步过渡到3G。所以在1998年1月,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欧洲通信标准协会特别移动部(ETSI SMG)就采纳了一项WCDMA标准提案。与WCDMA交战的另一方,cdma2000,是美国向ITU-T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的建议,发起者是美国和韩国两大CDMA大国,cdma2000随即与WCDMA成为集中争论的3G标准两大热门选手。
  TD-SCDMA一出现,让很多国家一时感到莫名其妙,也打破了国际电联原本有意只设立一个国际3G标准的意图。
  在通信标准领域上几乎一片空白的中国,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提出自己的标准?

  前身SCDMA
  李世鹤,TD-SCDMA技术的“灵魂人物”。从结缘SCDMA,到将SCDMA促成TD-SCDMA技术提案并送上国际电联3G标准征集台,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4年,当时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李世鹤,得知原来在一起工作过、后来到美国留学取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陈卫,和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执教的徐广涵,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智能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
  智能天线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前卫的技术,在无线通信的用户容量、覆盖距离、节约成本上都很有优势,但技术上还比较粗糙,在民用通信上用得很少。此外,为了开发新系统,陈卫和徐广涵还开发出来另一个核心技术:上行同步技术。由这些新技术组成的新系统被命名为SCDMA(同步码分多址,我们后来称之为大灵通)。为了推广SCDMA技术,两人自掏腰包成立了Cwill合资公司。
  李世鹤当时正在研究美国的CDMA技术,当陈卫和徐广涵把这个技术介绍给李世鹤时,他敏锐地感觉到了SCDMA在无线传输上是个极具潜力的技术。
  夏日炎炎的六月,李世鹤和陈卫、徐广涵在一间闷热屋子里整整探讨了三天,三天里三个人的想法碰撞出了不少技术上的新火花,让三人都激动不已。
  李世鹤觉得,这技术有戏!当即确定了利用时分双工模式,即“TDD”这个关键模式。
  随后的1995年,李世鹤随当时任邮电部科技司司长的周寰,和部分国内通信专家一同到美国考察无线通信技术时,积极地向周寰引荐了这个技术。在德克萨斯大学一间教室里,他们把同步CDMA技术和智能天线详细地演示给周寰看,周寰在仔细了解SCDMA后,当即表示,这个技术好!回国后就开始张罗SCDMA在国内的应用。
  经过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后来的大唐集团)和Cwill公司双方多次洽谈,1995年11月,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和Cwill公司合资成立了信威公司,李世鹤任董事长,陈卫任总经理。紧接着,SCDMA被列入“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得到1500万元的资助,还得到国家计委的1000万元资助。
  被李世鹤和周寰看好的SCDMA技术,成了后来TD-SCDMA的雏形。

  在“零经验”上赌一把
  1997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向全世界各国发出了征集函,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确定了IMT-2000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制定了详细的IMT-2000 RTT形成的时间表和步骤,要求全部提案在1998年6月30日之前提交到国际电联。
  中国当时接到征集函后,就有了好几次关于“中国要不要做、究竟怎么做”的集中讨论。由于当时还没有自己3G标准准备,中国决定成立3G无线传输技术评估协调组,就算没有中国自己的标准,也可以通过评估组参与国际3G标准的活动,对其他国家提出的3G标准予以评估,并借此机会获得更多与新技术“亲密接触”的机会!
  同年7月底,由李金清、曹淑敏、李默芳、丁怀远、沈少艾等一批无线通信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3G无线传输技术评估协调组正式成立,并在国际电联进行了注册,成为国际上第11个评估组。
年轻的曹淑敏,当时任电信传输研究所副所长,她在评估组成立4个月后扛起了评估组组长的“重担”。
  10月初,曹淑敏和当时在原中国电信移动局工作的李默芳到欧洲考察3G情况,并作为中国代表第一次参加了欧洲的ETSI(欧洲标准化组织)会议,这次会议,不仅让曹淑敏和李默芳获知了好多欧洲标准的新进展,更让她俩深有感慨。
  “当时谁也没有奢望中国可以提交自己的候选技术,因为我们心里都没有底,甚至没有什么头绪”,曹淑敏坦言当时的压力,“可以想象,1997年的时候,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验是一片空白,华为、中兴当时也主要是生产程控交换机设备,在移动通信上也没有任何经验。但是我们也不想就此放弃,毕竟每一个标准背后,都是一个国家的利益。”
  回忆起那一段经历,李默芳说她“当时特别着急”。各国开始准备提交待选标准时,中国待选的标准是:无。“我们也不认为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标准,但是有了自己的标准以后,我们就可以多少摆脱一些被动的地位,可以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啊!”她说。
  在评估组开始积极地与国外的公司进行交流,想了解他们的3G技术做得怎么样时,一个颇有意思的场面出现了:欧洲的WCDMA、TD-CDMA两个派系、日本的派系、美国的派系,大家都来借机拉拢中国,因为看到中国市场大,几乎每一个派系都来说服中国加入到他们当中去。
  这个时候,中国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战略问题:到底自己该怎么做。那段时间,曹淑敏和部领导、专家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开了大大小小无数个会,了解各个国家、各个企业的意图,进而感觉,中国虽然实力很弱,但是也有些零星的技术,很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都很有想法,要不要集中起来进行一次评估?给我们自己一次机会?
  要!于是,有了后来影响中国3G决策的“香山会议”。
  香山会议十天前,周寰找到李世鹤,商讨是否能在两人之前一直看好的SCDMA技术上形成一个满足3G要求的框架,如果能通过专家评估,就做下去。李世鹤感到肩上一下子承担了一个巨大的任务。
  在SCDMA技术上搞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框架,就好比“让固定的设备动起来”,周寰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后来周寰回忆这一段经历时笑着说:“那是在很秘密的、没有别人的场合下说的,因为这个一旦做不好要弄出笑话来!当时我就找了一些人来讨论,看能不能实现,如果能,就做成TD-SCDMA。”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06-4-21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错,了解一下历史!后文呢……</P><P>刚申请账户,顺便进来看下自己的头像</P>[em08]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终于有人回复了,我还以为没人想看后文呢,整理好了就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1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看咱们的前辈们的工作吧,李世鹤,周寰,唐如安,张代君,曹淑敏,李默芳,杨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1-26 09:49 , Processed in 0.04527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