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8|回复: 17

不为人知的“活烈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8 2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军史》,一幕幕壮烈的场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催人泪下。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用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8名敌人同归于尽的孙占元,等等,就是这支部队造就出来的战斗英雄。《军史》中还有一段记载:1951年5月,为阻止美军第十军东援,保障我第九兵团东线歼敌作战,志愿军司令部决定进行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斗。在沙五郎对峙战斗中,某团第三营进至281高地时,尖刀连一排与敌遭遇,该排突入敌阵中,英勇与敌搏斗,因敌众我寡,全部壮烈牺牲……

    翻着《军史》,庞得来、张绍奎两位在战场上从未流泪的老人却早已泣不成声。他们就是《军史》中记载的尖刀连一排的排长和机枪班的班长。他们依然在河南焦作农村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奉献着,几十年来从未对人们提起过这段往事。

    一场战斗与一身伤疤

    1946年底,张绍奎、庞得来在太行山革命老区参加了解放军。三年解放战争,他们南征北战,先后参加洛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又千里追击,征战两广,剿匪西南。他们在硝烟弥漫、连天炮火中,一次又一次从死神身边走过。淮海战役中,为突破敌人的防线,他们扔下机枪,背着一筐筐炸弹冲向敌阵,隆隆炮火声中张绍奎的背部被枪炮打穿,庞得来在一次战斗中还曾创下连续扔20多筐炸弹的纪录。从中原到江南、再到西南,他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张绍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庞得来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

    就在全国刚刚解放的时候,又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爆发了。1951年初,张绍奎所在的部队奉命从西南到河北香河县乘汽车直达祖国边境安东(现丹东),把写有姓名、职务、通信地址的白布缝在棉衣内,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在异国战场上,他们仍然扛着那笨重的机枪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出色完成大大小小的战斗任务几十次。

    在临津江,担任机枪班长的张绍奎参加营里的尖刀排,夺取附近的281高地。午夜,尖刀连副连长兼一排排长庞得来率领一排夺得281高地后,美军丧心病狂地又一次反扑,281高地顿时成了火海。尖刀排利用地形优势插入敌军后背,出奇不意地消灭了20多个敌人。次日,天蒙蒙亮,敌军竟然炮轰阵地,80多个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向阵地运动。当敌人行至百米时,张绍奎听到命令,跳出坑道端起机枪猛烈扫射,吓得敌军弃尸40多具,仓皇逃窜。时值中午,敌人再次炮击,尖刀一排的勇士们边运动边还击。阵地上手榴弹、手雷、爆炸筒、机枪火力一齐上人在阵地在的气势压倒敌人。经过激战,副连长庞得来受重伤,晕倒在地。占领281高地时的29名战士,仅剩下张绍奎,一个个战士都倒在了血泊中……一种为战友报仇、为祖国争光的信念在张绍奎心中升腾,他站在坑道上拼命扫射。突然,张绍奎感到肩部一阵疼痛,锁骨被打穿了四个洞,上牙床连同几颗牙齿被打掉。但是,他仍然坚持战斗,直到敌人弃尸而逃。张绍奎强忍自己的伤痛,给血肉模糊的庞得来简单包扎了一下。不久,后援部队到达,他俩才被送去医院。

    张绍奎被送回国治疗,庞得来在朝鲜治病。从此,两位战友失去了联系。

    日后提起那场恶战,两位老人泪水纵横:“我们坚守住了281高地,我们胜利了。可是,我们一个排打没了,只有我们两个人回来了。想想那些壮烈牺牲的战友,他们连骨灰都留在了国外,我们有啥值得炫耀的呢?”晚年,张绍奎老人一看战斗影片就落泪,就想起当年牺牲的战友……
“二级金盾”荣誉奖章的背后

    庞得来从281高地下来后,被送到朝鲜人民军医院抢救,后被送到国内长沙治疗。1952年10月,作为副连长的庞得来被安置到山东省荷泽地区公安处银行保卫科工作,不久被派到荷泽县银行当起了保卫股股长,此后又当过农村公安特派员。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虽然生活坎坷,但他毫无怨言,他说:“烈士战死为报国,我尽心工作是本分!莫把‘官’看得太重,想想死去的战友,咱还有啥资格谈待遇。老为自己打算的人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在全国“赶英超美”大炼钢铁的1958年,庞得来被推上了荷泽县钢铁厂厂长的位置。他拿出战场上打敌人的干劲埋头工作,学习冶炼技术,在荷泽地区同时兴办的10多个县钢铁厂中,只有他这个厂的炉出了铁。不久,一场灾难降临到庞得来的头上,有人诬陷他与犯罪分子勾结,造成了3000元公款被诈骗。他被停职检查,白天写交待,晚上挨批斗,整整3个月,人瘦了一圈。直到上海黄浦公安分局抓获了外逃的犯罪分子,人们才明白事实真相:勾结犯罪分子的人正是诬陷庞得来的人。蒙受了一场不白之冤之后,庞得来被恢复了职务。

    1973年,庞得来离休调回河南省焦作市公安局政保科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像一名普普通通的侦察员,恪尽职守,任务紧张时,常常顾不上回家,饥一顿饱一顿,在外面一住就是半个月。庞得来的精神影响着周围干警,大家齐心协力,相继侦破一批大案要案。

    1984年,庞得来离休回到了老家焦作市马村区庞冯村。他不甘寂寞,主动到乡里与派出所联系,当上了义务治安员。调解邻里纠纷,教育帮助失足青少年,参加夜间巡逻,维护社会治安,常常忙得顾不上休息、吃饭。村里有几个年轻人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搅得村民很不安宁。庞得来和这些年轻人谈心,帮助他们改过认错,一次次地登门,一次次地苦口婆心,使这些人猛然醒悟,决心改过。他还是“编外送信员”,不管刮风下雨,邮递员把报纸、信件往他家一放就回去了,庞得来再忙着分拣、往各家分发。村里人说,庞得来忙里忙外,分文报酬不要,有点怪,又让人觉得可敬。久而久之,他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怪老头”。

    庞得来负责的村治安片,没有发生一起失窃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1991年,他被评为焦作市“优秀共产党”和“老干部先进个人”;1992年,公安部还授予他一枚“二级金盾”荣誉奖章。

    隐功埋名回乡过平民生活

    张绍奎负伤后被送回国,在沈阳医院住了3个月。他的右肩伤得历害,右胳膊一直抬不起来,牙床的重伤和牙齿的掉落,使他每天只能靠喝流质食物维持生命。而当部队来电要求痊愈的战士归队时,他毅然加入了出院队伍,再次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在战前体检中,是军医发现伤势过重的他已不能打仗,硬是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送回祖国治疗。

    1952年,张绍奎复员时,按痊愈者对待,未发任何等级的残疾证。张绍奎二话没说,带着100元安家费,带着弹片回到河南省修武县金陵坡区阴阳河村,隐功埋名,过着普普通的平民生活。

    阴阳河村,这个听起来有些古怪的村名一直和贫困连在一起。张绍奎做了10年的村支书,总是吃苦在前,先考虑群众的疾苦,不贪不占。他的大儿子张国平双腿瘫痪,家庭负担很重,国家向参加解放战争的老同志提供的每月26元的定补,他常拿出来捐给贫苦的左邻右舍。

    1972年底,举家搬迁到方庄公社韩庄村,从山上到山下,日子照样平平淡淡又极其清贫。尽管家里负债累累,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张绍奎没有向组织开过一次口,伸过一次手。儿子张国平曾多次劝他办个残疾证,老人总是说:“跟死去的战友比,我能活到今天,看到新中国的今天已经很不错了,还照顾个啥?”

    1993年,张国平从所在中州铝厂工作的原副师长宋起峰的儿子手中借来一本《军史》,回家看,一幕幕悲壮的场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使张国平很受感动。有一天,张国平给父亲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时,张绍奎突然哭了,儿子纳闷,便问:“爸,你怎哭呢?是不是你在朝鲜战场上打过仗?”老人没说话,让儿子一段一段读,儿子读道:“1951年,为阻止美军第十军东援,保障第九兵团东线歼敌作战……”儿子读着读着,张绍奎早已老泪纵横,掩面哭泣。他在焦作农村默默生活了40多年,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这段往事。今天,又勾起他对已牺牲战友的怀念,勾起他对一起入伍南征北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庞得来的回忆。难道他真的成为“烈士”了吗?
生离死别喜相逢

    几十年来,张绍奎与庞得来失去了联系,但彼此总认为对方还活着,他们四处打听,可一直找不到对方下落。

    张绍奎回到太行山区后,始终没有放弃找庞得来。尽管家境十分贫困,生活异常艰辛,但他带着多种疾病四处寻找。记得在部队时,庞得来似乎给他说过家住冯营村,这似是而非的印象使他走了一趟又一趟。谁知孤儿出身的庞得来,18岁当兵至今杳无音信,村里的人大多也忘记了他,有的还认为他早在战场上献身了。这么多年,张绍奎把附近7个冯营村全跑遍了,竟没有一点点消息,他只有认定庞得来“光荣”了。

    庞得来也认为张绍奎没有死,心中不时挂念同乡的战友。调到焦作后,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找遍了金陵坡所有村庄,可是一无所获,因为张绍奎所在的阴阳河村早已没家没户了——庞得来也绝望了。

    互相寻找的时间差,使得两位早可以重逢的“烈士”无法见面,老天开了一个大玩笑。可是,人间的事情往往使人所料不及,事情的发展往往随着奇迹的出现。

    1972年底,张绍奎全家搬到太行山下方庄公社韩庄村。这时候,庞得来怎能找得着?再说张绍奎由于体弱多病,常在韩庄村公路上闲坐。1993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他同往日一样在路边晒日头,与一位赶马车的路人聊天。两人聊着,赶车的聊起了庞冯营村一个“怪老头”庞得来的故事。说庞得来离休回村修桥补路,当义务治安员、义务邮递员,调解邻舍纠纷,帮助失足青年改过,是村里神秘的“怪老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着听着,张绍奎眼泪夺眶而出,他认定这是自己的老战友、老连长。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忘记给那个无意传递信息的人打个招呼,就迫不及待地返回家。

    过春节时,张绍奎心情极好。大年初四,年已七旬的老人早早起床,打点礼物包裹,和老伴急急赶到10多里外的马村区庞冯营村,去看看几十年来没见面的庞得来。

    张绍奎蹒跚地来到庞家门口,与正送客人的庞得来相迎。两位老人对视着站立了许久,张绍奎小心翼翼地说:“得来?!”瞬间,庞得来老人也认出了生离死别几十载的张绍奎老人。庞得来激动地喊了声:“绍奎!”哇的一声哭了。他们积蓄多年的情感融在了一起,两位老人在人群中抱头失声痛哭起来……

    两位老人的老伴和孩子感到莫名其妙。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也不知道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心情。这天,两位老人流着泪水讲了离别后的一切。老伴和孩子们以及村里人第一次听到这悲壮的故事,人们落泪了。随着老人的回忆,大家内心波澜起伏……

    感人肺腑的事迹与令人传颂的姻缘

    1994年5月8日,在河南中州铝厂工作的魏春江回到老家湖北省新洲县汪集镇魏咀村探亲。在闲聊中,他随口谈起已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两位“烈士”奇相逢的佳话。一大家人听着听着,不由得个个泪水盈眶,深深被这两位老英雄的感人故事所打动,也深深被他们隐功埋名40多年的高尚风格所感动。

    魏春江走后,奇特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敲击着22岁侄女魏红英的心,她悄悄对妈妈说:“我想去河南照顾张伯伯。”妈妈震惊了,但爸爸和妈妈也理解女儿的心。

    父亲魏春波为此专门去河南中州铝厂找在该厂工作的哥哥魏春江,哪知张绍奎家就住在铝厂附近的韩庄村。更深入了解到一些情况后,哥哥还告诉他,张绍奎的大儿子张国平因患小儿麻痹症下肢萎缩,只能用双手拉着双脚蹲在地上走路,30多岁还没娶妻。魏春波回到家后,给女儿讲了这些情况。一种新的想法,在魏红英心头油然而生:“如果我和张国平结婚,不就能照顾老人家了吗?”魏红英的想法得到了全家的支持。

    于是,魏春波和女儿一起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张绍奎家后,只见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但是这些并未冷却魏家人的真情。魏春波给张绍奎交了实底后,张家父子坚决不同意,他们说:“我们不能毁掉红英的幸福呀!”魏春波动情地说:“红英就是看你们家困难,可不能冷了我们全家人的一片诚心呀?”

    1994年5月20日,魏春波带着女儿返回老家,办理了迁移手续。6月21日,魏红英与张国平举行了简朴了婚礼。进了张家门,魏红英就支撑起这个贫困的家。婚后不久,她就来到中州铝厂做临时工,每天把50斤的铝材一袋袋搬上搬下。累,她不怕,但每月仅有100多元工资,远远不能维持家庭开支。

    红英在新洲家里时,曾卖过油条、瓜子、冰棒。她想:能不能做点小生意?一次看到厂里的师傅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红英灵机一动:能不能加工点豆制品去卖?晚上,她兴冲冲把这个点子告诉国平,国平连声说好。试做凉粉皮,夫妻俩围着灶台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眼看着30斤绿豆粉报废了,一家人都心疼:那是100多元钱哪。也许是精诚所至,做凉粉皮的技术终被夫妻俩掌握了。

    每天6点多,天蒙蒙亮,魏红英就推着满载凉粉皮、豆腐和小菜的平板车出了门,前往3里外的中州铝厂集贸市场,丈夫张国平摇着轮椅车与她同行。中午,从集贸市场回来,魏红英常常揣着一个冷馒头又赶着去进货。进油豆皮,要坐60多里汽车到焦作进货——焦作的油豆皮便宜些。张国平愧疚地对她说:“红英,休息几天吧!”红英笑了笑说:“不累。”

    1994年秋天,30多岁的张国平有生以来,第一次摇着轮椅车去了焦作市——那是因为红英一边骑自行车,一边从后面推着他的轮椅车。两人说说笑笑走了几十里长路。他们的邻居张连英说:“村里的姑娘媳妇没有谁比红英担子更重,吃苦更多,但没有见过她愁眉苦脸,她总是在笑。”

    魏红英不仅做生意、卖小菜,还下地种小麦、种棉花、种菜,成了家里的好劳力。婆婆腰不好,田里的农活全落在红英和尚未出嫁的小姑子张继荣身上。红英在家时种的是水稻,北方的农活也学得挺快。种小麦、种玉米、种棉花、锄草,红英干得飞快,把看起来身体比她还结实多的小姑子甩在后面。就在她生孩子的当天,还在市场卖菜;生孩子后,几天就下床,烧开水、打粉浆、兑凉皮、炸脆豆腐……

    结婚这些年来,魏红英从未跟公公婆婆红过一次脸。婚后第四天,张绍奎就因病住院了。魏红英一日三餐往医院送饭,有时推着丈夫国平一起到20多里外的医院,给公公喂饭喂药,端水洗衣。有一个冬夜,因为病痛而不思茶饭的公公突然想吃柿子。寒冬腊月,平原上见不到这种水果,只有上山去找。第二天一早,天下着小雪,魏红英7点从家里出发,走了30多里山路,在附近的云台山上找到了柿子。赶回家里,她笑吟吟地捧着几枚红彤彤的柿子,送到公公床前,这时已是下午3点。张绍奎老人倍受感动。
流血不流泪的老英雄

    的确,张绍奎家太需要帮助了。破旧不堪的平房内,墙壁脱落,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看了让人心酸。

    张绍奎体弱多病,生活异常艰难。1998年,张绍奎胃病发作了,痛得他全身发抖,脸色苍白,住进了医院。没几天,家里没钱了,魏红英只好推着张国平到亲戚朋友家借钱。为借400元药费,两人找了好几家也没借到,后来又走了40多里夜路,才勉强借到了钱。为了给张绍奎看病,张国平瞒着父亲四天跑了三趟县民政局,才拿到100元钱。张绍奎看到张国平和魏红英为了钱,天天奔波,他说:“回家吧!等有钱再治吧!”一家人默默无语,魏红英露出一丝微笑:“不要紧,我们去借钱,现在只要人勤快,就能挣到钱,不管欠多少债,我和国平都能还清。”有几次,老人拔掉输液管,偷偷跑回了家。

    魏红英把公公治病的事写信告诉了湖北新洲的父母。不久,她收到了父母寄来的1000元钱。红英拿着汇款单淡淡一笑,对丈夫说:“我们那儿日子好过。”其实,魏红英父母住的是村里唯一的土砖房,别人住的是红砖房。

    秋天到了,公公十分心疼衣衫单薄的儿媳,硬塞给她50元,让她买件毛衣,魏红英收下。几天后,又把钱还给公婆,说:“没买到合适的衣服,新洲家里衣服很多,已写信给父母寄来。”不多久,魏红英的父母来河南看女儿,背来了鼓鼓的两包旧衣服。春节,张国平执意要为魏红英买一套新衣,他们在市场上转来转去,魏红英最后挑中了一套,50元。“嫂子刚来时,还挺好打扮,有时还描描眉,现在顾不上了。”小姑子张继荣说起这一点,轻轻叹了一口气。

    村里为了帮助他家,允许他们在村小学门口前摆个卖零食小摊,每天仅卖上几元钱,利润又是多少呢?时任焦作市委书记得悉张绍奎病情后,派民政局领导带着礼品和300元救济金来慰问老人,张绍奎连声说:“不该!不该!”修武县委书记、县长带来了3000元钱和一辆轮椅,他也总是念叨着给组织添了麻烦。一位名叫刘延香的退休工人,得知张绍奎的事迹后,立即寄来150元。还有许多不认识的热心人寄来了钱。

    不久,张绍奎的病又犯了,可老人不敢住院,他知道家里已欠账14000多元。张国平和魏红英硬是把他送到医院,这个没有在战场上流泪的英雄,此时哭喊着:“我不住院!我不住院!!”

    住进医院,张国平和魏红英又到处借钱。有一天,两手空空而归的张国平和魏红英来到父亲床前,张绍奎仿佛知道了一切,一手按着痛疼难忍的胃,一手拉着张国平的手说:“唱唱教你的那首歌吧!”张国平用走调的声音颤抖地唱起了“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了一遍又一遍,一边唱一边流泪。张绍奎也用低弱的声音跟着唱。他说:“这歌使我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过去我们一遇到困难,就唱这首歌,到啥时候,也不能忘了共产党呀!”
发表于 2010-11-29 10: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值得敬仰!!!敬礼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悲剧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0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坚守住了281高地,我们胜利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12: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虎作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0 13: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可爱的人为什么到最后到了那种地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0 10: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engmo44在2010-11-29 11:40:22的发言:
光看战争是正剧,把时间拉到20XX年的时候,那这些故事就是悲剧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7: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jiu yi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3: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敬礼!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3: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情何以堪,看看今天的朝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3: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2: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名英雄了[em03]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1: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剧,被洗脑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1: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看战争是正剧,把时间拉到20XX年的时候,那这些故事就是悲剧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1: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杯具啊,当兵的就是杯具!!为GF效力往往有讨不到好处的时候,现在国富民衰,看看法国,国家穷得贷款给公务员发工资,杯具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这些人才真正应该得到我们的敬仰。
而不是现在到处横生的级别很高的贪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11: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样文章,坚定完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1 21: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庞得来、张绍奎两位在战场上从未流泪的老人却早已泣不成声。他们就是《军史》中记载的尖刀连一排的排长和机枪班的班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1-25 13:42 , Processed in 0.04876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