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8|回复: 0

电子产业“危机管理”之我见 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6 18: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殷春燕先说一个故事:王先生手里有四家工厂,两家工厂略有盈利,另外两家工厂则亏损累累,加起来资产总和已经为负,银行拒绝再给他贷款,并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即刻申请破产。眼看自己半辈子的辛劳就要付之一炬,走投无路的王先生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找到了“危机管理专家”马先生。

  听了王先生的陈述,马先生只说了一句话:“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护资产。”王先生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保护资产?我都已经是负资产了,还有什么可以保护的?”马先生早就料到他有此一问,淡淡地说:“不错,虽然你的总资产已经是负值了,但是你仍然有两座盈利的工厂不是吗?如果你就此破产,卖厂房的钱仅仅够偿还外债,银行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是如果你对这两座盈利的工厂善加利用,让银行重新建立起信心,说服他们继续投资,一方面积极扩大盈利,另一方面就可以用赚回来的钱填补另两座工厂的亏损,与银行实现双赢。”一席话说的王先生茅塞顿开,他也由此转危为安。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进行“危机管理”的时刻。得益于日益发达的通讯工具,我们与美国民众几乎在同一时间得知了雷曼兄弟破产的消息,这场来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席卷全球。大浪之下人人自危,谁也无法预知其破坏程度究竟有多严重,又将会持续多久?于是乎,不管是该做的还是不该做的事情都不敢做了,该花的还是不该花的钱都不敢花了,捂住口袋,准备过冬。

  而电子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从2008年公布的财报来看,各公司四季度出货量增长都下滑得非常严重,大家纷纷忙着“降低库存”、“缩减开支”、“冻结人力”。但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正是由于四季度过度的库存降低,2009年春节刚过,大家纷纷发现自己又面临库存短缺的尴尬,于是许多电子元器件公司2月份出货量竟然逆市大增,某家MLCC供应商的出货量居然“创了5年来的新高”。无怪乎有人说,这场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是一场信心危机。

  在我看来,“危机管理”可以分为两种:消极的“危机管理”和积极的“危机管理”。从前面的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导致的直接后果存在巨大差异:如果按照王先生自己的消极管理,他恐怕早已一文不名,但是经过专家的指点,他采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危机,终于绝境逢生。

  而目前在电子产业里同样弥漫着一种消极情绪。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IIC-China2009上,意料之中的没有看到一些老面孔,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经济不景气,要控制成本”,但是也有一些出乎我意料的新发现:虽然参展商少了,但是高质量的观众多了。原因也不难解释,经济不景气,大家心里都很紧张,采购也面临着更多压力,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坐等供应商上门了,纷纷到展会上来捕捉产业热点和更优化的解决方案,而那些态度消极的供应商就这样与机会失之交臂。

  更加让人担忧的是,技术创新永远是电子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如果公司将这股情绪带入到企业发展策略中去,盲目的为了保证“现金流”而减少甚至停止对研发的投入,那么势必会在下一波上升行情到来之时,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本届展会上我也了解到,尽管大的市场环境在发生变化,依然有很多公司能够积极沉着应对,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他们或是快人一步掌握了行业领先的高端技术,或是在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小的工业、军工应用领域站稳了脚跟,或是迎合市场热点积极对原有产品进行升级,或是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拓出了全新的天地;又或是在海外经济出现崩盘的时候,积极转型开拓内地市场。

  看到过一句话:没有垮掉的行业,只有倒掉的企业。深以为然,这次金融危机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越是困难时期,越不能失去信心,电子企业只有进行积极的“危机管理”,才能从逆境中积蓄力量。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2-29 12:33 , Processed in 0.05661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