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84|回复: 13

转:惊讶人性之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0 22: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某网站是铺天盖地的欢天喜地的文章,都在“恭祝”李洪志自我篡改的“诞辰”。公然声称汶川大地震是“天灭中共、天灭中国”。皈依李洪志的魏京生、王丹、王军涛、伍凡等打着“民运”旗号的败类们,同李洪志们策划着要借汶川之难“迫使中共停办奥运”。在他们的网站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和悲伤,有的只是嘲笑、谩骂和谣言。

    大难之时,竟有人如此打劫,并且打的是政治之劫!打劫之人,不是旁人,而是那几个血管里流淌着同死难的灾民一样的、同全体中国人一样的鲜血的人,是那几个曾和我们一起在这块国土上出生、长大的人!

    先贤有言:“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让我们记住这几个中华民族败类的名字:

    李洪志;

    魏京生;

    王丹;

    王军涛;

    伍凡;

    盛雪。

    先贤还说:“尔曹身与名倶灭,不废江河万古流!”30年或50年后,当我们的后人回顾汶川之难的历史时,他们必将看到在他们身上还在延续的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而李洪志、魏京生们让他们后代回顾的会是什么呢?是他们人性的丑恶和无耻!
发表于 2008-5-21 09: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下啊   
魏京生  
   高干子弟  和毛家是中南海的邻居  小时候被江青抱过  由于西单民主墙等问题换来牢狱十来年把
王丹  王军涛   是六四 学生运动发起人   其中王丹是北大学生会主席

伍凡 不大清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1 10: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鸟都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1 12: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国难财。。。
无语。。。
千刀不解心头恨,万剐难平百姓愤!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22: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解放报:灾难来的真是时候 一场被充分利用的灾难 


近一星期来,中国向世界展示着民族主义和专治主义的冰冷画面,继承了文革时期一样的宣传方式。自从四川受灾以来,西藏问题,火炬传递被干扰的画面和随之而来的民族主义浪潮都被扔到一边了。所有时间都用到同情,调动,行动上。中央台,国家的电 视台里不间断的播放着。 


整个民族被整个悲剧凝结在一起了,国家领导人开始向国际数额会发出开放的信号。没有警察的戒严了,没有信息自由的管制了。国家被戏剧焊接,而他与她与其领导者传输 国际社会中的开始的信号。以前一直喊的所谓的“安全”问题也不成问题了。记者们,依然在西藏被禁止,现在他们可i进入四川了 


昨天,一直以“物流问题”为借口拒绝国际援助的中国,居然接受了日本的专家和救援人员到他们的领土上。还有台湾的。这两个国家(倒,居然把台湾说是国家),战略外交上回暖的两个邻国也不是随 便选的。南韩,澳大利亚和联合国的救援任务志愿者就被拒绝了。迟到的救援的决定,悲剧发生后4天,那几万失踪者挽救生命的机会变得渺茫。但是这是摆个样子--北京是 全新的,透明的,现代的,开放的。一反常态,特别是和缅甸形成鲜明对比。在飓风后他们变得比以前更加封闭。一如既往,需要英雄。地震后的2小时,总理温家宝就全副武装。无处不在,他成了2000多种报纸和电视频道的主题。。温家宝,穿着球鞋,亲吻着孩子,和幸存者一起哭泣,在尸体前的沉思,加倍传达和个体和团结的信息。很人性的一面,正是掌权人常缺的那一面。中国的二号人物为正在积攒的不满降温。大批的城市与外界失去联络,扬 子江上的那些水坝存在让人担忧的隐患。那些家长决绝这种收买,失去孩子让他们狂怒了!通常是独生子女,在那些乱建的破学校的瓦块下死去。尽管如此,人民日报,跟随 温家宝穿越四川“66岁,在途中摔倒,为了不影响救援,拒绝了医护人员的帮忙。”屏幕上,感动得家长感谢他们的救命恩人。那些剪接画面配上让人作呕的粗俗音乐,配上他的特写,和交错的直升飞机,成群的救援人员,和13万救援军队中的几个。而在那里,现实是尸体就一堆叠在土地上,伤者一排排躺在地上。和可能我们永远不知道数字的失踪者(能说出上述的法国人真的是“人类”吗?)


我被这些生物的无耻气得发抖,还有一点人性吗?  


【附原文:】

Il y a moins d'une semaine, la Chine renvoyait au monde l'image gla? ante d'un régime nationaliste et autoritaire, plombé par une propagande h éritée de la Révolution culturelle. Depuis la catastrophe du Sichuan, le Tibet, le parcours agité de la flamme olympique et la vague nationaliste qui a suivi sont passés à la trappe. L'heure est à la compassion, à la mobilisation et à l'action, montrées sans interruption sur CCTV, la cha? 238;ne nationale. La nation est soudée par le drame et ses dirigeants envoient des signaux d'ouverture à la communauté internationale. Plus de barrages de police, plus d'entraves à la liberté d'informer. Les consignes de ?sécurité? inlassablement invoquées ne sont plus d 'actualité. Les journalistes, toujours interdits dans la zone tibétaine, ont jusqu'à présent été libres de leurs mouvements dans le Sichuan.


Transparence. Hier, la Chine, qui prétextait depuis lundi ?des problè mes logistiques? pour décliner les offres d'aide internationale a mê me accepté l'arrivée sur son territoire d'une équipe d'experts et de secouristes japonais, et celle d'un groupe de Taiwan. Les deux pays, en voie de réchauffement diplomatique avec leur voisin, n'ont pas été choisis au hasard. La Corée du Sud, l'Australie et l'ONU, également volontaires pour des missions de sauvetage, ont été refusés. La décision intervient tard, quatre jours après le drame, alors que les chances de sauver des vies deviennent infinitésimales au regard des dizaines de milliers de disparus. Mais c'est un symbole. Pékin signifie qu'une nouvelle ère, transparente et moderne, est ouverte. A l'opposé de ses ré flexes habituels et surtout de son allié birman, plus fermé que jamais malgré le cyclone qui l'a frappé (lire page 4). La presse nationale relaie le message. ?L'onde de choc a été suivie d'un flot d'informations, souligne le Quotidien du Peuple, flot qui n'a absolument pas semé la panique.? ?La Chine - en période d'é mergence en tant que grande puissance - et son peuple, savent de mieux en mieux faire face aux défis par l'ouverture d'esprit.? Une autre fa? 231;on d'utiliser la propagande, à moins de trois mois des JO, le rendez- vous tant attendu des Chinois. Selon le Financial Times, les plus hauts dirigeants du PCC, réunis mardi, auraient dicté des consignes pour ? donner la priorité à une propagande positive? et ?une orientation correcte de l'opinion publique?. L'urgence est à la ? 171;stabilité?. Rien de nouveau au pays de Mao. Musique sirupeuse. Comme toujours, il faut un héros. Deux heures après le séisme, le Premier ministre Wen Jiabao en a endossé la panoplie. Omnipré sent, c'est lui qui fait les gros titres des 2000 quotidiens et autant de cha?nes de télévision du pays. Wen Jiabao, en baskets, embrasse les enfants, pleure avec les survivants, se recueille devant les corps et multiplie les messages d'unité et de solidarité. Touche d'humanité qui manque si souvent au pouvoir, le numéro 2 du PCC apaise la colère qui monte. De nombreux villages restent isolés, les barrages sur les affluents du Yang-Tsé montrent d'inquiétantes fissures. Des parents dénoncent la corruption, furieux d'avoir perdu leurs enfants, souvent uniques, sous les décombres d'écoles mal construites... Rien de tout cela dans le Quotidien du Peuple, qui suit Wen Jiabao à la trace à travers le Sichuan : ?A 66 ans, le Premier ministre est tombé lors d'une visite, mais pour ne pas entraver les secours, il a refusé l'aide d'un travailleur médical.? Sur les écrans, des parents émus remercient leur sauveur. Des fondus encha?nés sur fond de musique sirupeuse le montrent en gros plan, entrecoupés d'hélicoptères bourrés de secouristes et de quelques-uns des 130 000 soldats réquisitionnés . Sur place, la réalité est celle de cadavres empilés, de blessés alignés sur le sol. Et d'une immensité de disparus, dont on ne conna?tra peut-être jamais le nombre.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22: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4日,德国《明镜》周刊在线刊登头条评论文章,无端指责中国政府“把灾难变成公关行动”。文章开头写道,中国领导层对地震做出的反应是:总理像一个消防队员一样急切地赶往地震灾区。共产党想要利用这次灾难的危机处理结束在西藏危机之后的国际孤立。文章对中国媒体灾情报道进行恶意中伤:从来不无的放矢的中国官方媒体充分利用了这次地震,用习以为常的政治口号把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如今的中国太复杂了,不可能用过时的手段来统治占世界1/4的人口了。只能实现更多的参政议政和透明度,才能长久地保障和谐。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维兰德•瓦格纳自2004年8月起担任《明镜》周刊驻上海的记者。该记者所撰写的中国报道几乎都是指责性的。去年《明镜》周刊的辱华报道《黄色间谍》,他也是主要作者之一。近日,同属于贝塔斯曼旗下的《明星》周刊也刊文提出类似观点,似乎中国灾害频繁都是政府的错。甚至对于中国成功将被埋在废墟下5天的德国游客伯格达解救出来,也有文章认为,中国是在作秀。这样的报道让在德华人非常愤怒。在柏林的王先生说,看那语气和论调,好像我们多么希望和庆幸这场灾难!



一些媒体对华偏见尤深



对于《明镜》、《明星》这类观点,大多数德国媒体并不认同。《每日新闻报》写道:“没有遮掩、美化,在四川发生地震的当天,中国领导人就努力展示了透明度和效益。”德国《时代周报》写道:“政府及时的反应同灾区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并无关联。中国政府为救灾付出的努力绝非是出于宣传目的的作秀。中国在本次地震灾害中的表现受到联合国的表扬是当之无愧的。”


5月16日路透社网站刊出专栏文章,特别对这类偏见做出分析。文章说,在灾难发生后,西方媒体一片赞扬声,对比“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美国总统布什未出现在灾区,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申卡尔表示:“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要好得多,中国领导人马上到了现场,卷起袖子救灾。”相对频频休假、或是花边新闻不断的西方领导人来说,中国最高领导人简直不像凡人,难怪那些人要“大惊小怪”。文章说,西方对中国有一种“复杂情绪”,他们欣赏来自中国的廉价电视机,但痛恨有质量问题的玩具;惊叹浦东群起的高楼,同时又在抱怨不该拆了那些老城墙。赞扬声中也不免看出他们的偏见,把中国政府的积极救灾当姿态就是其一。文章认为,普通西方人对中国缺乏了解,中国和西方的价值观也有很大差距,中国要转变其形象不是一日之功,这也是个倾听不同声音、完善自己的好机会。



恶意曲解太不人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媒体对此次中国发生大地震非常关注,报道也很密集,大致可分为四类:对震情每日跟踪;采访科学家,认为此次地震很难被预测;关注救灾措施和信息透明度,肯定的占大多数;讨论建筑结构对灾难的影响。在总体冷静、友好的报道氛围中,也有部分媒体认为中国政府在危机处理中另有企图,这一方面表现了一些人一贯的反华立场,这和以前的对华负面报道,比如说中国留学生都是间谍,是出于同一立场,只要是中国的事情就要被做另类解读;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一些人看到中国的进步但仍无法改变偏见看法,因而产生误解甚至妖魔化的现状。



孙恪勤表示,就在中国救灾最紧张的时刻,德国一些政客却与达赖喇嘛见面,一面大讲人权、自由的同时,一面恶意解读中国政府富有人性的救灾行动。应该警告那些对中国别有用心的人,请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样的曲解太不人道,这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22: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4日,德国《明镜》周刊在线刊登头条评论文章,无端指责中国政府“把灾难变成公关行动”。文章开头写道,中国领导层对地震做出的反应是:总理像一个消防队员一样急切地赶往地震灾区。共产党想要利用这次灾难的危机处理结束在西藏危机之后的国际孤立。文章对中国媒体灾情报道进行恶意中伤:从来不无的放矢的中国官方媒体充分利用了这次地震,用习以为常的政治口号把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如今的中国太复杂了,不可能用过时的手段来统治占世界1/4的人口了。只能实现更多的参政议政和透明度,才能长久地保障和谐。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维兰德•瓦格纳自2004年8月起担任《明镜》周刊驻上海的记者。该记者所撰写的中国报道几乎都是指责性的。去年《明镜》周刊的辱华报道《黄色间谍》,他也是主要作者之一。近日,同属于贝塔斯曼旗下的《明星》周刊也刊文提出类似观点,似乎中国灾害频繁都是政府的错。甚至对于中国成功将被埋在废墟下5天的德国游客伯格达解救出来,也有文章认为,中国是在作秀。这样的报道让在德华人非常愤怒。在柏林的王先生说,看那语气和论调,好像我们多么希望和庆幸这场灾难!



一些媒体对华偏见尤深



对于《明镜》、《明星》这类观点,大多数德国媒体并不认同。《每日新闻报》写道:“没有遮掩、美化,在四川发生地震的当天,中国领导人就努力展示了透明度和效益。”德国《时代周报》写道:“政府及时的反应同灾区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并无关联。中国政府为救灾付出的努力绝非是出于宣传目的的作秀。中国在本次地震灾害中的表现受到联合国的表扬是当之无愧的。”


5月16日路透社网站刊出专栏文章,特别对这类偏见做出分析。文章说,在灾难发生后,西方媒体一片赞扬声,对比“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美国总统布什未出现在灾区,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申卡尔表示:“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要好得多,中国领导人马上到了现场,卷起袖子救灾。”相对频频休假、或是花边新闻不断的西方领导人来说,中国最高领导人简直不像凡人,难怪那些人要“大惊小怪”。文章说,西方对中国有一种“复杂情绪”,他们欣赏来自中国的廉价电视机,但痛恨有质量问题的玩具;惊叹浦东群起的高楼,同时又在抱怨不该拆了那些老城墙。赞扬声中也不免看出他们的偏见,把中国政府的积极救灾当姿态就是其一。文章认为,普通西方人对中国缺乏了解,中国和西方的价值观也有很大差距,中国要转变其形象不是一日之功,这也是个倾听不同声音、完善自己的好机会。



恶意曲解太不人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媒体对此次中国发生大地震非常关注,报道也很密集,大致可分为四类:对震情每日跟踪;采访科学家,认为此次地震很难被预测;关注救灾措施和信息透明度,肯定的占大多数;讨论建筑结构对灾难的影响。在总体冷静、友好的报道氛围中,也有部分媒体认为中国政府在危机处理中另有企图,这一方面表现了一些人一贯的反华立场,这和以前的对华负面报道,比如说中国留学生都是间谍,是出于同一立场,只要是中国的事情就要被做另类解读;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一些人看到中国的进步但仍无法改变偏见看法,因而产生误解甚至妖魔化的现状。



孙恪勤表示,就在中国救灾最紧张的时刻,德国一些政客却与达赖喇嘛见面,一面大讲人权、自由的同时,一面恶意解读中国政府富有人性的救灾行动。应该警告那些对中国别有用心的人,请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样的曲解太不人道,这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2 08: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自己心存大道,为什么要去计较别人怎么说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2 10: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生任何事都会有正反两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2 11: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em08]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3: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大地震,令人间大爱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得以凸显。日本民众涌动的捐款热潮,秘鲁举国哀悼的动人画面,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与中国的距离是如此之近。

    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最先从东边的邻国那里传来。在韩国政府和多数民众纷纷以不同方式支援中国的同时,韩国网络上却充满了幸灾乐祸。一些韩国网民扬言“取消奥运会”,还有人甚至称“地震是对中国的惩罚”。这种丑陋的言论很快传到国内,中国网友对此自然气愤难平。其实,对于这些刺耳的声音,我们本不必过于在意。

  灾难是检验朋友的镜子

    虽然不能指望一次关怀和救助就可以化敌为友,但至少日本救援队、医疗队和日本政府、民间的善意,让我们发现了日本人平时被忽略的一面,即在人类共同的自然灾难面前,人性迸发的光辉可以暂时超越一切恩怨情仇。

    灾难未必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但却是检视朋友最好的一面镜子。韩国网民这一次的落井下石,无异于在中国人背后捅了一刀,虽然这或许不能代表韩国全部民众的态度,但至少可以让我们了解韩国民间对中国友好的成色。联想到之前奥运圣火传递时韩国一些媒体和民众有意放大中国留学生护圣火的报道方式和态度,更让我们知道,中韩民间友好交往或许还需要经历更多时间的考验。

    我们应该谢谢他们的提醒,因为他们让我们看清了前方的路并非坦途。

  不必苛求他人同情

    认清外界的另一种面孔,才能让我们更加清醒。这一次天灾过后,也让我们看到,并非所有人都真心盼望中国的强大。

    这样的例子几乎可以信手拈来。5月14日,德国《明镜》周刊网站发表文章,煞有介事地指责中国政府“把灾难变成公关行动”,恶意中伤中国媒体对灾情的报道。法国《解放报》16日发表了标题为《算计》的评论,称中国积极赈灾和对外国记者开放灾区是“一种算计”,因为可以改善自己形象。后者的评论连法国人也看不下去了,一个法国网友对此揶揄道:当中国的一个面积像法国那么大的省遭受地震灾难的时候,您居然还没忘了政治上的算计!政治比穷人的命还重要吗?

    韩国网民的幸灾乐祸,以及西方少数媒体的恶意污蔑,在被中国媒体引进后,网络上的鞭挞声立刻不绝于耳。但我们真的不必过于在意这些如苍蝇一般的嗡嗡鸣叫。不仅因为现在的愤怒有些不合时宜(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关心灾区的同胞),更在于对这些冷嘲热讽或落井下石,我们听见了,我们看到了,我们了解了,这就足够了。

    我们从来都不企望别人的同情,因为同情若非发自内心,不过是伪善的稻草,所带给我们的伤害甚至比沉默更加可怕。没有诚意的问候不如没有问候。

自力更生永远不会过时

    不必在意那些带有敌意的言论,还因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身的力量。

    我们诚意地接受国际社会的雪中送炭,感谢他们无私伸出的援助之手,但对于抗震救灾的庞大工程来说,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仍是最关键最直接的力量。刚刚访华的新加坡外长杨荣文也表示,中国的救灾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自力更生是鼓舞中国几代人的口号,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敞开了胸怀接纳世界不同的文化,但自力更生并没有过时,因为它是发自我们内心的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在此次灾难面前已经得到了最好的诠释。5月19日下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数千民众在默哀三分钟后高喊“中国加油”的口号,喊出了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最强音。这股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才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中流砥柱。

    所以,对于国外少数人的刺耳鸣叫,就由它去吧,我们只要做好自己,也只需做好自己。(晓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2 14: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自己的事,不要把别人的事挡在自己的胸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2 16: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必须团结强大起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2 19: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国内的几个人转几个都稍微显得过气的谣言和曝光“阴暗面”文章,就把坛子里的一堆RD挑唆的恨不得明天就去挑了市政府,省政府。如果整个国家民众都像坛子里的这些RD们一样,这样一个信仰缺失到如此地步的国家真的还有多少前途?外国人会瞧得起?内外勾结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5-2-26 02:49 , Processed in 0.05297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