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1|回复: 12

逝者如歌 细数7年消失的20个手机品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6 18: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份: 2001年
  消失品牌:  爱立信   索尼
  年份: 2002年
  消失品牌:  厦门中桥  
  年份: 2004年
  消失品牌:  阿尔卡特 易美
  年份: 2005年
  消失品牌:  东芝 熊猫 南方高科 西门子 科健 松下 托普   厦华   迪比特
  年份: 2006年
  消失品牌:  三菱 VK  NEC 
  年份:2007年
  消失品牌:  泛泰
发表于 2007-4-26 20: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卷土重来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7 08: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Philips呢,卖给CEC了
大牌公司又怎么样,Moto盛传把最后的天津厂卖给富士康也很长时间了(很长时间以来天津厂产量一直不算多大)
没有商标、只靠贴牌的那些就更多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韩国,台湾,riben的多

国内的bird ,amoi活的还都好好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0 08: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信也没了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0 08: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天 想想就让人郁闷:首信和NOKIA合作,结果成了代工,东信和MOTO合作,结果也成了代工,BIRD和沙鸡母合作,现在半死不活.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0 09: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索尼和爱立信变成了索爱,中桥变成了新中桥,南方高科去了七喜,厦华嫁给了联想,


阿尔卡特没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0 1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面九成还是在玩手机,并没有消失,所谓当初的震荡只是为了应付资金链的欠款而做的商业上的脱壳动作

通常先通过收购或者分拆成立2个独立的经营实体,然后转移财富到一家,债务流给另一家,然后另一家宣布倒闭甩清烂摊子

在中国,做老板才是上策,哪怕是屡战屡败,但是通常自身豪发不损还有的赚

还是这些人,还是这席菜,不同的是换了个台面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1 14: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我受教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1 14: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深有体会。豪码走了,中亿来了[em0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1 14: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老板就是点菜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0: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有体会了,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7 12: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牌照(品牌厂商)

在核准制出台前长达6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对手机行业准入采取严格的控制和审批措施。1999年1月,信息产业部和当时的国家计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规定在国内生产和销售手机必须经过信息产业部的批准。
截止到2004年,信产部一共颁发了49张牌照,其中,GSM手机牌照30张(13家合资企业和17家国内企业),CDMA手机牌照19张。

拥有GSM牌照的厂家是:
中科健、康佳、中兴、南方高科、厦华电子(后手机业务卖给联想)、东信、波导、海尔、TCL、首信、中电通信、南京熊猫、夏新、托普、天时达、多普达(打CEC双品牌)、易美(打熊猫双品牌)、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后转为索尼爱立信)、三星、西门子、台湾大霸(后改名迪比特)、飞利浦、松下、阿尔卡特、LG、京瓷、NEC等
拥有CDMA牌照的厂家是:
中科健、康佳、中兴、南方高科、厦华电子、东信、波导、海尔、TCL、首信、中电通信、摩托罗拉、大唐、贵州京瓷振华、山东浪潮、青岛海信、大连大显、南京普天通信、天津电话设备厂(后NOKIA,Pantech等也陆续拿到CDMA牌照)

2005年2月19日,中国手机生产牌照“严格审批时代”画上了句号。当天,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该《规定》的出台,会使(手机)市场化程度更高。通信行业将由市场来调节,并逐步形成一个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审批制阶段,审批单位对进入手机领域的厂商的注册资金并没有硬性约束,只是更注重申报单位的研发能力,但最后审批须由信产部通过。

2005年3月30日至2006年6月16日,国家发改委核准许可34家企业生产手机。
◎第一批(2005年3月):深圳华为、青岛海信、大连大显泛泰、宁波奥克斯、江苏高通
◎第二批(2005年5月):深圳金立、深圳创维、上海英华达、苏州明基
◎第三批(2005年8月):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德赛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第四批(2005年9月):广州金鹏、万利达、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四川长虹、夏新电子(CDMA)
◎第五批(2006年1月日):深圳宇阳科技有限公司
◎第六批(2006年2月):贵州振华、上海达业、北京恒基伟业、上海迪比特(CDMA)、宁波屹东
◎第七批(2006年3月):浙江华立、北京天宇朗通、江西华禹、武汉多普达
◎第八批(2006年5月):宇龙酷派、长城科技、松讯达中科
◎第九批(2006年6月):惠州侨兴
◎第十批(2006年8月):广州七喜控股、深圳友利通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牌照。
◎第十一批(2006年10月):深圳信晖(原为深圳万利达移动的战略合作伙伴)、深圳3G无线、深圳光华
◎第十二批(2007年2月):深圳邦华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埃立特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广东高科时代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5-2-24 16:09 , Processed in 0.05073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