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6|回复: 3

[资料] EMI / EMC設計講座(一)PCB被動元件的隱藏特性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1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MI / EMC設計講座(一)PCB被動元件的隱藏特性解析
傳統上,EMC一直被視為「黑色魔術(black magic)」。其實,EMC是可以藉由數學公式來理解的。不過,縱使有數學分析方法可以利用,但那些數學方程式對實際的EMC電路設計而言,仍然太過複雜了。幸運的是,在大多數的實務工作中,工程師並不需要完全理解那些複雜的數學公式和存在於EMC規範中的學理依據,只要藉由簡單的數學模型,就能夠明白要如何達到EMC的要求。

本文藉由簡單的數學公式和電磁理論,來說明在印刷電路板(PCB)上被動元件(passive component)的隱藏行為和特性,這些都是工程師想讓所設計的電子產品通過EMC標準時,事先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

導線和PCB走線
導線(wire)、走線(trace)、固定架……等看似不起眼的元件,卻經常成為射頻能量的最佳發射器(亦即,EMI的來源)。每一種元件都具有電感,這包含矽晶片的銲線(bond wire)、以及電阻、電容、電感的接腳。每根導線或走線都包含有隱藏的寄生電容和電感。這些寄生性元件會影響導線的阻抗大小,而且對頻率很敏感。依據LC的值(決定自共振頻率)和PCB走線的長度,在某元件和PCB走線之間,可以產生自共振(self-resonance),因此,形成一根有效率的輻射天線。

在低頻時,導線大致上只具有電阻的特性。但在高頻時,導線就具有電感的特性。因為變成高頻後,會造成阻抗大小的變化,進而改變導線或PCB走線與接地之間的EMC設計,這時必需使用接地面(ground plane)和接地網格(ground grid)。

導線和PCB走線的最主要差別只在於,導線是圓形的,走線是長方形的。導線或走線的阻抗包含電阻R和感抗XL = 2πfL,在高頻時,此阻抗定義為Z = R + j XL j2πfL,沒有容抗Xc = 1/2πfC存在。頻率高於100 kHz以上時,感抗大於電阻,此時導線或走線不再是低電阻的連接線,而是電感。一般而言,在音頻以上工作的導線或走線應該視為電感,不能再看成電阻,而且可以是射頻天線。

大多數天線的長度是等於某一特定頻率的1/4或1/2波長(λ)。因此在EMC的規範中,不容許導線或走線在某一特定頻率的λ/20以下工作,因為這會使它突然地變成一根高效能的天線。電感和電容會造成電路的諧振,此現象是不會在它們的規格書中記載的。

例如:假設有一根10公分的走線,R = 57 mΩ,8 nH/cm,所以電感值總共是80 nH。在100 kHz時,可以得到感抗50 mΩ。當頻率超過100 kHz以上時,此走線將變成電感,它的電阻值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此10公分的走線將在頻率超過150 MHz時,將形成一根有效率的輻射天線。因為在150 MHz時,其波長λ= 2公尺,所以λ/20 = 10公分 = 走線的長度;若頻率大於150 MHz,其波長λ將變小,其1/4λ或1/2λ值將接近於走線的長度(10公分),於是逐漸形成一根完美的天線。

電阻

電阻是在PCB上最常見到的元件。電阻的材質(碳合成、碳膜、雲母、繞線型…等)限制了頻率響應的作用和EMC的效果。繞線型電阻並不適合於高頻應用,因為在導線內存在著過多的電感。碳膜電阻雖然包含有電感,但有時適合於高頻應用,因為它的接腳之電感值並不大。

一般人常忽略的是,電阻的封裝大小和寄生電容。寄生電容存在於電阻的兩個終端之間,它們在極高頻時,會對正常的電路特性造成破壞,尤其是頻率達到GHz時。不過,對大多數的應用電路而言,在電阻接腳之間的寄生電容不會比接腳電感來得重要。

當電阻承受超高電壓極限(overvoltage stress)考驗時,必須注意電阻的變化。如果在電阻上發生了「靜電釋放(ESD)」現象,則會發生有趣的事。如果電阻是表面黏著(surface mount)元件,此電阻很可能會被電弧打穿。如果電阻具有接腳,ESD會發現此電阻的高電阻(和高電感)路徑,並避免進入被此電阻所保護的電路。其實,真正的保護者是此電阻所隱藏的電感和電容特性。

電容

電容一般是應用在電源匯流排(power bus),提供去耦合(decouple)、旁路(bypass)、和維持固定的直流電壓和電流(bulk)之功能。真正單純的電容會維持它的電容值,直到達到自共振頻率。超過此自共振頻率,電容特性會變成像電感一樣。這可以由公式:Xc=1/2πfC來說明,Xc是容抗(單位是Ω)。例如:10μf的電解電容,在10 kHz時,容抗是1.6Ω;在100 MHz時,降到160μΩ。因此在100 MHz時,存在著短路(short circuit)效應,這對EMC而言是很理想的。但是,電解電容的電氣參數:等效串聯電感(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ESL)和等效串聯電阻(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ESR),將會限制此電容只能在頻率1 MHz以下工作。

電容的使用也和接腳電感與體積結構有關,這些因素決定了寄生電感的數目和大小。寄生電感存在於電容的銲線之間,它們使電容在超過自共振頻率以上時,產生和電感一樣的行為,電容因此失去了原先設定的功能。

電感

電感是用來控制PCB內的EMI。對電感而言,它的感抗是和頻率成正比的。這可以由公式:XL = 2πfL來說明,XL是感抗(單位是Ω)。例如:一個理想的10 mH電感,在10 kHz時,感抗是628Ω;在100 MHz時,增加到6.2 MΩ。因此在100 MHz時,此電感可以視為開路(open circuit)。在100 MHz時,若讓一個訊號通過此電感,將會造成此訊號品質的下降(這是從時域來觀察)。和電容一樣,此電感的電氣參數(線圈之間的寄生電容)限制了此電感只能在頻率1 MHz以下工作。

問題是,在高頻時,若不能使用電感,那要使用什麼呢?答案是,應該使用「鐵粉珠(ferrite bead)」。鐵粉材料是鐵鎂或鐵鎳合金,這些材料具有高的導磁係數(permeability),在高頻和高阻抗下,電感內線圈之間的電容值會最小。鐵粉珠通常只適用於高頻電路,因為在低頻時,它們基本上是保有電感的完整特性(包含有電阻和抗性分量),因此會造成線路上的些微損失。在高頻時,它基本上只具有抗性分量(jωL),並且抗性分量會隨著頻率上升而增加,如附圖一所示。實際上,鐵粉珠是射頻能量的高頻衰減器。

其實,可以將鐵粉珠視為一個電阻並聯一個電感。在低頻時,電阻被電感「短路」,電流流往電感;在高頻時,電感的高感抗迫使電流流向電阻。

本質上,鐵粉珠是一種「耗散裝置(dissipative device)」,它會將高頻能量轉換成熱能。因此,在效能上,它只能被當成電阻來解釋,而不是電感。
 
圖一:鐵粉材料的特性
 

變壓器

變壓器通常存在於電源供應器中,此外,它可以用來對資料訊號、I/O連結、供電介面做絕緣。根據變壓器種類和應用的不同,在一次側(primary)和二次側(secondary)線圈之間,可能有屏蔽物(shield)存在。此屏蔽物連接到一個接地的參考源,是用來防止此兩組線圈之間的電容耦合。

變壓器也廣泛地用來提供共模(common mode;CM)絕緣。這些裝置根據通過其輸入端的差模(differential mode;DM)訊號,來將一次側線圈和二次側線圈產生磁性連結,以傳遞能量。其結果是,通過一次側線圈的CM電壓會被排拒,因此達到共模絕緣的目的。不過,在製造變壓器時,在一次側和二次側線圈之間,會有訊號源電容存在。當電路頻率增加時,電容耦合能力也會增強,因此破壞了電路的絕緣效果。若有足夠的寄生電容存在的話,高頻的射頻能量(來自快速瞬變、ESD、雷擊……等)可能會通過變壓器,導致在絕緣層另一端的電路,也會接收到此瞬間變化的高電壓或高電流。

上面已經針對各種被動元件的隱藏特性做了詳盡的說明,底下將解釋為何這些隱藏特性會在PCB中造成EMI。

淺談電磁理論

上述的被動元件具有隱藏特性,而且會在PCB中產生射頻能量,但為何會如此呢?為了瞭解其原由,必須明白Maxwell方程式。Maxwell的四個方程式說明了電場和磁場之間的關係,而且它們是從Ampere定律、Faraday定律、和Gauss定律推論而來的。這些方程式描述了在一個閉迴路環境中,電磁場強度和電流密度的特性,而且需要使用高等微積分來計算。因為Maxwell方程式非常的複雜,在此僅做簡要的說明。其實,PCB佈線工程師並不需要完全瞭解Maxwell方程式的詳細知識,只要瞭解其中的重點,就能完成EMC設計。完整的Maxwell方程式條列如下:
第一定律:電通量(electric flux)(來自Gauss定律)
第二定律:磁通量(magnetic flux)(來自Gauss定律)



第三定律:電位(electric potential)(來自Faraday定律)


第四定律:電流(electric current)(來自Ampere定律)
在上述的方程式中,J、E、B、H是向量。此外,與Maxwell方程式相關的基本物理觀念有:

●Maxwell方程式說明了電荷、電流、磁場和電場之間的交互作用。
●可用「Lorentz力」來形容電場和磁場施加在帶電粒子上的物理作用力。
●所有物質對其它物質都具有一種組成關係。這包含:

1. 導電率(conductivity):電流與電場的關係(物質的歐姆定律):J=σE。
2. 導磁係數:磁通量和磁場的關係:B=μH。
3. 介電常數(dielectric constant):電荷儲存和一個電場的關係:D=εE。
J = 傳導電流密度,A/m2
σ= 物質的導電率
E = 電場強度,V/m
D = 電通量密度,coulombs/ m2
ε= 真空電容率(permittivity),8.85 pF/m
B = 磁通量密度,Weber/ m2或Tesla
H = 磁場,A/m
μ= 媒材的導磁係數,H/m



依據Gauss定律,Maxwell的第一方程式也稱作「分離定理(divergence theorem)」。它可以用來說明由於電荷的累積,所產生的靜電場(electrostatic field)E。這種現象,最好在兩個邊界之間做觀察:導電的和不導電的。根據Gauss定律,在邊界條件下的行為,會產生導電的圍籠(也稱作Faraday cage),充當成一個靜電的屏蔽。在一個被Faraday箱包圍的封閉區域,其外部四周的電磁波是無法進入此區域的。若在Faraday箱內有一個電場存在,則在其邊界處,此電場所產生的電荷是集中在邊界內側的。在邊界外側的電荷會被內部電場排拒在外。

Maxwell的第二方程式表示,在自然界沒有磁荷(magnetic charge)存在,只有電荷存在,也就是說沒有單一磁極(magnetic monopole)存在。雖然,目前的統一場理論(Grand Unified Theory)預測有很少的磁荷存在,但迄今都無法從實驗中證明。這些電荷是帶正電的或負電的。磁場是透過電流和電場的作用產生的。由於電流和電場的發射,使它們成為輻射能量的來源點。磁場在電流四周形成一個封閉的迴圈,而磁場是由電流產生的。

Maxwell的第三方程式也稱作「感應的Faraday定律」,說明當磁場環繞著一個封閉的電路時,此磁場會使此封閉電路產生電流。第三方程式和第四方程式是相伴的。第三方程式表示變動的磁場會產生電場。磁場通常存在於變壓器或線圈,例如:馬達、發電機…等。第三和第四方程式的交互作用,正是EMC的主要焦點。兩者一起來說,它們說明了耦合的電場和磁場是如何以光速輻射或傳播。這個方程式也說明了「集膚效應(skin effect)」的概念,它可以預測「磁屏蔽(magnetic shielding)」的有效性。此外,它也說明了電感的特性,而電感允許天線能合理地存在。

Maxwell的第四方程式也稱作Ampere定律。此方程式說明了產生磁場的兩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電流以傳輸電荷的形式在流動。第二個來源是,當變動的電場環繞著一個封閉的電路時,會產生磁場。這些電和磁的來源,說明了電感和電磁的作用。在此方程式中,J就代表以電流產生磁場的分量; 就是以電場產生磁場的分量。

綜合而言,Maxwell方程式可以說明在PCB中,EMI是如何產生的。PCB是一個會隨時間改變電流大小的環境,而這些微積分方程式正是要對發生EMI的根源做解析。靜電荷分佈會產生靜電場,而不是磁場。固定電流會同時產生靜磁場和靜電場。時變(time-varying)電流會同時產生電場和磁場。

靜電場會儲存能量,這是電容的基本功能:累積和保有電荷。固定的電流源是電感的基本功能和概念。

電和磁的來源

前面已經提到,變動中的電流會產生磁場,靜電荷分佈會產生電場,下面將進一步討論電流和輻射電場之間的關係。我們必須檢視電流源的結構,並觀察它是如何影響輻射訊號的。此外,我們也必須要注意,當距離電流源越遠時,訊號強度會越低。

時變電流存在於兩種結構中:1.磁的來源(是封閉迴路),2.電的來源(是雙極天線)。首先探討磁的來源。

 

圖二:一個磁場的射頻傳送
 

在附圖二中,一個電路包含有一個時脈源(振盪器)和一個負載。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回傳電流(return current),在此電路沿著封閉迴路流動著。這個封閉迴路是由PCB走線和射頻電流的回傳路徑組成的。我們可以利用模擬軟體,來建立此訊號走線的模型,並評估此模型所產生的輻射電場。此迴路所產生的電場是下面四個變數的函數。

1.迴路中的電流振幅:電場大小和存在於訊號走線的電流大小成正比。

2.迴路的極性和測量裝置的關係:如果測量裝置的天線也是呈迴路狀(loop),迴路電流的極性必須和測量裝置的天線之極性相同,如此才能測量到正確的迴路電流。例如:如果測量裝置是使用雙極(dipole)天線,則迴路電流的極性必須和它一樣,兩者的極性都必須是垂直的(vertical polarization)。

3.迴路的大小:如果迴路非常的小(比迴路訊號或工作頻率的波長小很多),則電磁場的強度將和迴路面積成正比。如果迴路越大,在天線端所測量到的頻率就越低。對特定的迴路面積而言,此天線會在特定的頻率下共振。

4.距離:電磁場強度下降的比率,是決定於來源端和天線之間的距離。此外,此距離也決定所產生的是電場或者是磁場。當距離比較短時,磁場強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當距離比較長時,會出現一個電磁平面波(plane wave)。此平面波強度和距離成正比。在平面波上,電場向量和磁場向量相交點的位置,大約在1/6波長的地方(也可使用λ/2π來表示,波長(λ)= 300/f)。1/6波長和EMI的「點源(point source)」相關,「點源」是指電磁波發射的起源。接收端天線越大,1/6波長的值可以越大。

結語

和大多數的電子工程設計一樣,EMC設計是需要細心的思慮的。閱讀本文時,讀者應該同時參照平時所執行的EMC實務工作,如此就可能會發現許多過去未曾注意到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就是EMI最容易發生的處所。

在強調產品迅速上市的時代裡,工程師所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使用良好的EMI模擬工具雖然可以協助我們快速地達成任務;但若過度依賴這些工具,恐怕會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況或環境下,無法舉一反三。所以,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將可以彌補常態的實務工作之不足。[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6-5-11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I / EMC設計講座(二)磁通量最小化的概念<TABLE white; WIDTH: 100%; mso-cellspacing: 3.7pt; mso-padding-alt: 2.25pt 2.25pt 2.25pt 2.25pt"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 0; mso-yfti-firstrow: yes"><TD #ece9d8; PADDING-RIGHT: 2.25pt; BORDER-TOP: #ece9d8; PADDING-LEFT: 2.25pt; PADDING-BOTTOM: 2.25pt; BORDER-LEFT: #ece9d8; PADDING-TOP: 2.25pt; BORDER-BOTTOM: #ece9d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在PCB中,會產生EMI的原因很多,例如:射頻電流、共模準位、接地迴路、阻抗不匹配、磁通量……等。為了掌握EMI,我們需要逐步理解這些原因和它們的影響。雖然,我們可以直接從電磁理論中,學到造成EMI現象的數學根據,但是,這是一條很辛苦、很漫長的道路。對一般工程師而言,簡單而清楚的描述更是重要。本文將探討,在PCB上「電的來源」、Maxwell方程式的應用、磁通量最小化的概念。<p></p></P></TD></TR><TR 1"><TD #ece9d8; PADDING-RIGHT: 2.25pt; BORDER-TOP: #ece9d8; PADDING-LEFT: 2.25pt; PADDING-BOTTOM: 2.25pt; BORDER-LEFT: #ece9d8; PADDING-TOP: 2.25pt; BORDER-BOTTOM: #ece9d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B>
</B><B>電的來源</B><B> </B><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與磁的來源相反,電的來源是以時變的電雙極(electric dipole)來建立模型。這表示有兩個分開的、極性相反的、時變的點電荷(point charges)互為相鄰。雙極的兩端包含著電荷的變化。此電荷的變化,是因為電流在雙極的全部長度內,不斷地流動而造成的。利用振盪器輸出訊號去驅動一個沒有終端的(unterminated)天線,此種電路是可以用來代表電的來源。但是,此電路無法套用低頻的電路原理來做解釋。不考慮此電路中的訊號之有限傳播速度(這是依據非磁性材料的介電常數而定),反正射頻電流會在此電路產生。這是因為傳播速度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此假設是:導線在所有點上,都包含相同的電壓,並且此電路在任何一點上,瞬間都是均衡的。這種電的來源所產生的電磁場,是四個變數的函數:

1. 迴路中的電流振幅:電磁場和在雙極中流動的電流量成正比。
2. 雙極的極性和測量裝置的關係:與磁來源一樣,雙極的極性必須和測量裝置的天線之極性相同。
3. 雙極的大小:電磁場和電流元件的長度成正比,不過,其走線長度必須只有波長的部份大。雙極越大,在天線端所測量到的頻率就越低。對特定的大小而言,此天線會在特定的頻率下共振。
4. 距離:電場和磁場彼此相關。兩者的強度和距離成正比。在遠場(far field),其行為和迴路源(磁的來源)類似,會出現一個電磁平面波。當靠近「點源(point source)」時,電場和磁場與距離的相依性增加。

近場(near field)(磁和電的成份)和遠場的關係,如附圖一所示。所有的波都是磁場和電場成份的組合。這種組合稱作「Poynting向量」。實際上,是沒有一個單獨的電波或磁波存在的。我們之所以能夠測量到平面波,是因為對一個小天線而言,在距離來源端數個波長的地方,其波前(wavefront)看起來像平面一樣。

這種外貌是由天線所觀測到的物理「輪廓」;這就好像從河邊向河中打水漂一樣,我們所看到的水波是一波波的漣漪。場傳播是從場的點源,以光速<v:shapetype> <v:stroke joinstyle="miter"></v:stroke><v:formulas><v:f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v:f><v:f eqn="sum @0 1 0"></v:f><v:f eqn="sum 0 0 @1"></v:f><v:f eqn="prod @2 1 2"></v:f><v:f eqn="prod @3 21600 pixelWidth"></v:f><v:f eqn="prod @3 21600 pixelHeight"></v:f><v:f eqn="sum @0 0 1"></v:f><v:f eqn="prod @6 1 2"></v:f><v:f eqn="prod @7 21600 pixelWidth"></v:f><v:f eqn="sum @8 21600 0"></v:f><v:f eqn="prod @7 21600 pixelHeight"></v:f><v:f eqn="sum @10 21600 0"></v:f></v:formulas><v:path connecttype="rect" gradientshapeok="t" extrusionok="f"></v:path><lock aspectratio="t" v:ext="edit"></lock></v:shapetype><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的速度向外輻射出去;其中,<v:shape> <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電場成份的測量單位是V/m,磁場成份的測量單位是A/m。電場(E)和磁場(H)的比率是自由空間(free space)的阻抗。這裡必須強調的是,在平面波中,波阻抗Z<SUB>0</SUB>,或稱作自由空間的特性阻抗,是和距離無關,也和點源的特性無關。對一個在自由空間中的平面波而言:

<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
波前所承載的能量單位是watts/m<SUP>2</SUP>。

就Maxwell方程式的大多數應用而言,雜訊耦合方法可以代表等效元件的模型。例如:在兩個導體之間的一個時變電場,可以代表一個電容。在相同的兩導體之間,一個時變磁場可以代表互感(mutual inductance)。附圖二表示這兩種雜訊耦合機制。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

圖一:波阻抗和距離的關係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平面波的形狀<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若要使此雜訊耦合方法正確,電路的實際大小必須比訊號的波長小。若此模型不是真正正確時,仍然可以使用集總元件(lumped component)來說明EMC,原因如下:

1. Maxwell方程式不能直接應用在大多數的真實情況中,這是因為複雜的邊界條件所造成的。如果我們對集總模型的近似正確度沒有信心,則此模型是不正確的。不過,大多數的集總元件(或稱作離散元件)是可靠的。
2. 數值模型不會顯示雜訊是如何根據系統參數產生的。縱使有一個模型可能是答案,但與系統相關的參數是不會被預知、辨識,和顯現的。在所有可用的模型當中,集總元件所建立的模型算是最好的。

為什麼這個理論和對Maxwell方程式的討論,對PCB設計和佈線(layout)很重要?答案很簡單。我們必須先知道電磁場是如何產生的,之後我們就能夠降低在PCB中,由射頻產生的電磁場。這與降低電路中的射頻電流有關。此射頻電流直接和訊號分佈網路、旁路和耦合相關。射頻電流最後會形成時脈的諧波和其它數位訊號。訊號分佈網路必須盡量的小,如此才能將射頻回傳電流的迴路區域盡量縮小。旁路和耦合與最大電流相關,而且必須透過電源分散網路來產生大電流;而電源分散網路,在定義上,它的射頻回傳電流之迴路區域是很大的。<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p></p></P><P 0cm 0cm 12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align=center>圖二:雜訊耦合方法<BR line-break"><BR line-break"><p></p></P></TD></TR><TR 2"><TD #ece9d8; PADDING-RIGHT: 2.25pt; BORDER-TOP: #ece9d8; PADDING-LEFT: 2.25pt; PADDING-BOTTOM: 2.25pt; BORDER-LEFT: #ece9d8; PADDING-TOP: 2.25pt; BORDER-BOTTOM: #ece9d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B>
</B><B>Maxwell</B><B>方程式的應用</B><B>

</B>到目前為止,Maxwell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已經介紹過了。但是,要如何將此物理和高等微積分的知識,與PCB中的EMC產生關聯呢?為了徹底了解,必須再將Maxwell方程式簡化,才能將它應用到PCB佈線上。為了應用它,我們可以將Maxwell方程式和Ohm定律產生關聯:<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Ohm定律(時域): V = I * R
Ohm定律(頻域): V<SUB>rf</SUB>=I<SUB>rf </SUB> * Z

V是電壓,I是電流,R是電阻,Z是阻抗(R + jX),rf是指射頻能量。如果射頻電流存在於PCB走線中,且此走線具有一個固定的阻抗值,則一個射頻電壓將被產生,而且和射頻電流成正比。請注意,在電磁波模型中,R是被Z取代,Z是複數(complex number),它具有電阻(屬於實數)和電抗(屬於虛數)。

就阻抗等式而言,有許多種形式存在,這取決於我們是否要檢視平面波的阻抗、電路阻抗….等。對導線或PCB走線而言,可以使用下列公式:
<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

其中,X<SUB>L</SUB>=2πfL,是在此公式中,唯一和導線或PCB走線有關的元件。
X<SUB>c</SUB>=1/2(2πfC), ω=2πf

當一個元件的電阻值和電感值都是已知,例如:一個「附導線的鐵粉珠(ferritebead-on-lead)」、一個電阻、一個電容、或其它具有寄生元件的裝置,必須考慮阻抗大小會受到頻率的影響,這時可以應用下列的公式:

<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當頻率大於數kHz時,電抗值通常會比R大;但在某些情況下,這並不會發生。電流會選擇阻抗最小的路徑。低於數kHz時,阻抗最小的路徑是電阻;高於數kHz時,電抗最小的路徑成為主宰者。此時,因為大多數電路是在數kHz以上的頻率中工作,而「電流會選擇阻抗最小的路徑」這種想法變成不正確,因為它無法正確解釋「電流如何在一條傳輸線中流動」。

對承載電流頻率超過10 kHz的導線而言,因為其電流總是選擇阻抗最小的路徑,其阻抗等同於電抗最小的路徑。如果負載阻抗是連接到導線、電纜(cable)或走線,並且比傳輸線路徑上與它並聯的電容大,此時電感將變成主宰者。若所有連接的導線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積,則電感最小的路徑就是具有最小迴路區域的路徑。迴路區域越小,電感就越最小,因此,電流會流向這個路徑。

每一條走線具有一個有限的阻抗值。「走線電感」是為何射頻能量可以在PCB中產生的唯一理由。甚至可能因為連接矽晶片和安裝座(mounting pad)的銲線過長,而導致射頻能量的存在。在電路板上繞線會產生很高的電感值,尤其是要繞的走線很長時。長的走線是指那些繞線長度很長的線,這會導致在走線中,往返傳播有所延遲的訊號,在尚未回到來源驅動端時,下一個觸發訊號就被產生(這是在時域中觀察)。換在頻域中觀察,是指一條長的傳輸線(走線),其總長大約超過頻率的λ/10,且此頻率存在於傳輸線(走線)中。簡單說,若一個射頻電壓施加在一個阻抗上,就可以得到射頻電流。就是這個射頻電流,將射頻能量輻射到自由空間,因此違反了EMC的規定。上述例子可以協助我們了解Maxwell方程式和PCB佈線,而且是使用非常簡單的數學公式來說明。

根據Maxwell方程式,移動走線中的電荷可以產生一電流,此電流又會產生一磁場,這種被移動電荷產生的磁場稱作「磁通線(magnetic lines of flux)」。使用「右手法則(Right-Hand Rule)」可以輕易地指出磁通線的方向,如附圖三所示。右手拇指代表走線電流流動的方向,其餘捲曲的手指包圍著走線,代表磁場或磁通線的方向。此外,時變磁場會產生一個垂直的電場。射頻輻射是此磁場和電場的組合。藉由輻射或導電的方式,磁場和電場會離開PCB結構。

請注意,此磁場是環繞著一個封閉式迴路的邊界運行。在PCB中,來源驅動端產生射頻電流,並經過走線將射頻電流傳送到負載。射頻電流必須經過一個回傳系統回到來源端(Ampere定律)。其結果是,產生了一個射頻電流迴路。這個迴路不必然是環狀的,但通常是呈迴旋狀。因為這個過程會在回傳系統內產生一個封閉迴路,因此會產生一個磁場。這個磁場又會產生一個輻射的電場。在近場處,是由磁場成份主導;然而在遠場處,電場對磁場的比率(波阻抗)大約是120πΩ或377Ω,和來源端無關。所以明顯可知,在遠場處,磁場可以使用一個迴圈型天線和一個相當靈敏的接收機來測量。接收準位將是E/120π(A/m,若E的單位是V/m)。同理,可以應用到電場,能在近場處使用合適的測量儀器來測量電場。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圖三:右手法則<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射頻如何存在於PCB中的另一種簡單解釋,可由附圖四和五中得知。在這裡以時域和頻域來分析典型的電路。根據Kirchhoff和Ampere定律,如果要使電路能夠工作的話,一個封閉型迴路電路必須存在。Kirchhoff電壓定律表示:在一個電路中,環繞任何一個封閉路徑的電壓總合必須是零。Ampere定律表示:給定的電流會在一個點上產生磁感應,它是以電流單元和電流與那個點的相對位置來計算的。

若封閉迴路型電路不存在,訊號是無法透過傳輸線,從來源端到達負載的。當開關關閉時,電路就成立,交流或直流電流就開始流動。在頻域,我們將此電流視為射頻能量。其實,並沒有存在兩種不同的電流(時域或頻域電流)。始終只有一種電流存在,它可以在時域或頻域中呈現。從負載到來源端的射頻回傳路徑也必須存在,否則電路將無法工作。因此,PCB結構必須遵守Maxwell方程式、Kirchhoff電壓定律,和Ampere定律。

Maxwell方程式、Kirchhoff和Ampere定律全部都在說:若要使一個電路正常工作或依期望的目的工作,一個封閉迴路型網路必須要存在。附圖四表示了這樣的典型電路。當一條走線從來源端到達負載,一個回傳電流路徑也必須要存在,這是Kirchhoff和Ampere定律所規定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
圖四:封閉迴路型電路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v:shape><v:imagedata></v:imagedata></v:shape><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center>圖五:一個封閉迴路型電路的描述<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如附圖五所示,一個開關和來源驅動端(E)串聯。當開關關閉時,電路按照期望結果正常工作;當開關開啟時,則不具任何功能。對時域而言,期望訊號從來源端到達負載。此訊號必須具有一個回傳路徑,才能使此電路成立,這通常是經過一個0V(接地)的回傳結構(Kirchhoff定律)。射頻電流的流動是從來源端到達負載,而且必須經過阻抗盡可能最小的路徑返回,通常它是經過一個接地走線或接地平面(鏡射平面)。射頻電流的存在,最好使用Ampere定律來說明。<p></p></P></TD></TR><TR 3"><TD #ece9d8; PADDING-RIGHT: 2.25pt; BORDER-TOP: #ece9d8; PADDING-LEFT: 2.25pt; PADDING-BOTTOM: 2.25pt; BORDER-LEFT: #ece9d8; PADDING-TOP: 2.25pt; BORDER-BOTTOM: #ece9d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B>
</B><B>磁通量最小化</B><B>

</B>在探討「EMI是如何在PCB內產生」之前,必須先明白「磁通線是如何在傳輸線中產生」的基本機制,因為後者是前者的一個基本概念。磁通線是一電流流經一個固定或變動的阻抗所產生的。在一個網路中的阻抗,永遠都存在於走線、元件的銲線、通孔(via)……等。如果磁通線有存在於PCB內,根據Maaxwell方程式,射頻能量的各種傳送路徑也一定存在。這些傳送途徑可能是經過自由空間輻射出去,或經過纜線的相互連接傳導出去。

為了消除PCB內的射頻電流,必須先介紹「磁通量消除(flux cancellation)」或「磁通量最小化(flux minimization)」的概念。因為磁通線在傳輸線中,以逆時鐘方向運行,如果我們使射頻回傳路徑,平行且鄰近於來源端的走線,在回傳路徑(逆時鐘方向的場)上的磁通線,與來源端的路徑(順時鐘方向的場)做比較,它們的方向是相反的。當我們將順時鐘方向的場和逆時鐘方向的場相互組合時,可以產生消除的效果。如果在來源端和回傳路徑之間,不需要的磁通線能夠被消除或減至最少,則輻射或傳導的射頻電流就不會存在,除非是在走線的極小邊界上。消除磁通量的概念很簡單,但是在進行消除或最小化設計時,必須注意一些陷阱和容易疏忽的地方。因為一個小失誤,可能會引起許多額外的錯誤,造成EMC工程師更多偵錯和除錯的負擔。最簡單的磁通量消除法,是使用「鏡射平面(image plane)」。不管PCB佈線是設計的多麼好,磁場和電場都永遠存在。但是,如果我們消除了磁通線,則EMI就不存在。就是那麼簡單!

在設計PCB佈線時,要如何消除磁通線呢?目前有許多技巧可供參考,但是它們不是全部都和消除磁通線有直接關係,簡述其中的一些技巧如下:

●多層板具有正確的多層設置(stackup assignment)和阻抗控制。
●將時脈走線(clock trace)繞到回傳路徑接地平面(多層PCB)、接地網格(ground grid)的附近,單側和雙側板可以使用接地走線,或安全走線(guard trace)。
●將元件的塑膠封裝內部所產生的磁通線,捕捉到0V的參考系統中,以降低元件的輻射量。
●警慎選擇邏輯元件,盡量減少元件和走線所輻射的射頻頻譜分佈量。可以使用訊號緣變化率(edge rate)比較慢的裝置。
●藉由降低射頻驅動電壓(來自時脈產生電路,例如:TTL/CMOS),來降低走線上的射頻電流。
●降低接地雜訊電壓,此電壓存在於供電和接地平面結構中。
●當必須推動最大電容負載,而所有裝置的腳位同時切換時,元件的去耦合(decoupling)電路必須充足。
●必須將時脈和訊號走線做妥善的終結,以避免發生阻尼振盪(ringing)、電壓過高(overshoot)、電壓過低(undershoot)。
●在選定的網絡上,使用資料線路濾波器和共模扼流圈(common-mode choke)。
●當有提供外部I/O纜線時,必須正確地使用旁路(非去耦合)電容。
●為會輻射大量的共模式射頻能量(由元件內部產生)之元件,提供一個接地的散熱器(heatsink)。

檢視上面所列的項目,可以知道,磁通線只是「在PCB內會產生EMI」的部份原因而已。其它原因還有:

●在電路和I/O纜線之間,有共模和差模(differential mode)電流存在。
●接地迴路會產生一個磁場結構。
●元件會輻射。
●阻抗不匹配。

請注意,大多數的EMI輻射是由共模準位產生的。在電路板或電路中,
這些共模準位可能會被轉變成最小的場。<p></p></P></TD></TR><TR 4; mso-yfti-lastrow: yes"><TD #ece9d8; PADDING-RIGHT: 2.25pt; BORDER-TOP: #ece9d8; PADDING-LEFT: 2.25pt; PADDING-BOTTOM: 2.25pt; BORDER-LEFT: #ece9d8; PADDING-TOP: 2.25pt; BORDER-BOTTOM: #ece9d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3p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B>
</B><B>結語</B><B>

</B>要消除PCB中的EMI,必須先從消除磁通量開始。但是,這是「說比做容易」,因為射頻能量是看不見、聞不著的。不過,藉由尋找射頻電流的位置與流動方向,並採用本文所介紹的幾項技巧,以及參照Maxwell方程式、Kirchhoff和Ampere定律,就可以逐漸縮小可疑的區域,找出正確的EMI位置,並消除它。<p></p></P></TD></TR></TABLE>[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11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奇怪了,怎么图片不能贴上去</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店最上面的回复按钮,才能上船图片,你在试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2-28 18:30 , Processed in 0.0467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