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8|回复: 8

西班牙的白银诅咒与中国的美元魔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5 17: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如明末以降,中国可以称为白银中国一样,以现在中国美元储备的增加程度,称为美元中国并不过份。



    中国是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今年9月更是大增618亿美元,截止9月底以2.27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与去年底1.946万亿美元相比,增加了16.8%。并不止于中国,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是吸收美元的海绵。各国中央数据显示,9月份亚洲外汇储备激增1116.3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4.96万亿美元。



    作为全球通行的支付手段,现在的美元与当初的白银性质是一样的。



    自从明代以后全球海外贸易大通道打通之后,形成了一条白银交易链条,链条的终端在中国,有如下形成通道:一是从西班牙属美洲流往马尼拉,从马尼拉流往中国;二是葡萄牙、荷兰流往日本长崎、澳门,转向中国;三是经由英国、印度流往中国。随着西班牙菲律宾殖民地的巩固和在明帝国海禁的结束,中西之间贸易也迎来了全新的时代—马尼拉大帆船时代(1573年—1644年)的来临,在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在国际贸易中,英国取代了西班牙的地位。



    中国获得的白银之多使得中国富得遍地流银,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从1571-1821年间,输入马尼拉的美洲白银共计4亿比索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或说1/2、或说1/4)转输中国。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仅1631年一年,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大约相当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大明王朝30年鼎盛期内中国官银矿总产量的2.1倍,是万历年间明朝国库岁入的3.8倍。



    整个18世纪,中国对英国贸易“一边倒”,“当时每一艘英国船的货物中有百分之九十是从英国载运出来的白银。”以1751年四艘英国船为例,所载白银价值119000镑,而货物仅10842镑。以至于英国政府不得不下令,凡往中国的货船,必须载有10%以上“英国出产、生产或制造”的商品,但直至18世纪中叶没有一艘船能做到。自1792-1807年,东印度公司从广州运至伦敦的货值27157006镑,运往广州的货值只有16602388镑;1765-1766年度该公司付出为商品输入值的202%;至1785-1786年度,该差额升至328%,差额均由中国人只认的白银填充。直到英国人说明出鸦片,情况才出现逆转。



    应该承认,获得白银甚至获得全球的大部分硬通货是一种能力。当时中国沿海地区的产品是世界走俏商品,从福建的瓷器到苏南的棉布,行销世界。可以说,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出口产品生产区,仅凭这些产品,中国就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白银输入地。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史上才有“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课题。



    但是,中国没有改变制度利用白银创造财富的能力。中国的出口贸易区从未突破东南沿海地区的狭窄范围,宋代的小说中就有福建商人下南洋的记载,到了明末,我们仍然看到相同的记载。中国狭小的商业区被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略有风吹草动,这些商业区就迅速被剿灭,直到最后被剿灭干净,不得不重头再来。



    即便在贸易区内部,其保有财富与制度仍围绕土地运转。如明末从北京致仕退休的高官如宰相徐阶等人回到富庶的江南地区,敛财之途是大肆购买、强占良田,纵容豪仆抢掠,导致民变屡生。



    虽然在苏州、松江等地,我们看到了完整、较为细分的贸易链和产业链,有专门从事订单的人、有专门开厂生产丝织物的企业主、有提前预支货款的方式,所有这些都星星点点闪烁在历史的断片中,没有成为制度性的财富生成方式得到传承,社会的制度根基仍附着于土地市场,附着在农产品身上。原因就是笔者所说的支撑朝廷运作的税费制度,因为朝廷的赋税来源是农民与农业税,所以从道德上矮化所有与商业有关的人士,维持庞大的纳税群体,逼迫商人恢复小农身份,以巩固帝国的经济基础。财富的创造者不能成为财富的享用者,更不能制订财富的创造与分配制度。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能够逐渐走向商业工业立国之路吗?清朝不能。在上世纪初的一战以后,中国有很大的机会,但当时中国缺乏统一的政权。



    西班牙存在白银诅咒,他们在南美获得巨额白银之后,物价飞涨、国内穷人极度贫困而权势者穷奢极欲,他们热衷于奢侈品消费,当时没有瑞士的名表意大利的时装,西班牙统治者得到的是南美的宝石、东南亚的香料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为了保持白银优势,西班牙王朝不得不穷兵黩武。中国同样存在白银诅咒,明末后期贫富差距分化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西北旱灾人吃人,京都与苏南的官员地主挥霍无度。权势阶层在每个消费细节上刻意与普通民众保持距离。当时关于精致消费的笔记体记载层出不穷,从食物到首饰,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美元储备国,这是一种依附于出口能力之上的财富创造能力,恍惚白银时代回归。但赚取储备的能力,迄今尚未转化为制度创造力,更没有将东南沿海的商业信用文化推广至全国,反而将官场的行政性商业规则行销到各地,反而由国企的官场文化主导了市场的行为。



    拥有足够多的硬通货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但不是关键因素,要打破白银或者美元魔咒需要的是制度性的创新能力,需要的是对市场文化的尊重。



注:东亚勤勤恳恳储备美元,合力买入美元,为美元托市。
    9月底,日本以1.053万亿美元创下外汇储备纪录,今年1-9月外汇储备只增加224亿美元,增幅仅2.2%,9月大增103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外汇储备也在今年1-9月增加403亿美元(13.8%),9月份增加68亿美元,在9月底以3322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香港地区9月底的外汇储备额为2269亿美元,比去年底的1825亿美元增加了444亿美元(24.3%)。韩国今年年初的外汇储备额仅2000亿美元,3月起连续七个月增加,9月底达到了2542亿美元,今年前九个月的增幅为26.3%(530亿美元)。
发表于 2009-10-26 11: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说不定哪天成废纸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屁![em02]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2: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贬值肯定是老美的阴谋;回过头来,就会升值;一降一升就兵不血刃地把钱你你手里拿回去了,这才是高手.
对于我们普通人,倒是可以逢低吸纳,炒美元还是有赚头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3: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09: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Just for your information
   
西班牙的白银诅咒与中国的美元魔咒

正如明末以降,中国可以称为白银中国一样,以现在中国美元储备的增加程度,称为美元中国并不过份。
    中国是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今年9月更是大增618亿美元,截止9月底以2.27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与去年底1.946万亿美元相比,增加了16.8%。并不止于中国,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是吸收美元的海绵。各国中央数据显示,9月份亚洲外汇储备激增1116.3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4.96万亿美元。
    作为全球通行的支付手段,现在的美元与当初的白银性质是一样的。
    自从明代以后全球海外贸易大通道打通之后,形成了一条白银交易链条,链条的终端在中国,有如下形成通道:一是从西班牙属美洲流往马尼拉,从马尼拉流往中国;二是葡萄牙、荷兰流往日本长崎、澳门,转向中国;三是经由英国、印度流往中国。随着西班牙菲律宾殖民地的巩固和在明帝国海禁的结束,中西之间贸易也迎来了全新的时代—马尼拉大帆船时代(1573年—1644年)的来临,在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在国际贸易中,英国取代了西班牙的地位。
    中国获得的白银之多使得中国富得遍地流银,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从1571-1821年间,输入马尼拉的美洲白银共计4亿比索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或说1/2、或说1/4)转输中国。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仅1631年一年,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大约相当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大明王朝30年鼎盛期内中国官银矿总产量的2.1倍,是万历年间明朝国库岁入的3.8倍。
整个18世纪,中国对英国贸易“一边倒”,“当时每一艘英国船的货物中有百分之九十是从英国载运出来的白银。”以1751年四艘英国船为例,所载白银价值119000镑,而货物仅10842镑。以至于英国政府不得不下令,凡往中国的货船,必须载有10%以上“英国出产、生产或制造”的商品,但直至18世纪中叶没有一艘船能做到。自1792-1807年,东印度公司从广州运至伦敦的货值27157006镑,运往广州的货值只有16602388镑;1765-1766年度该公司付出为商品输入值的202%;至1785-1786年度,该差额升至328%,差额均由中国人只认的白银填充。直到英国人说明出鸦片,情况才出现逆转。
    应该承认,获得白银甚至获得全球的大部分硬通货是一种能力。当时中国沿海地区的产品是世界走俏商品,从福建的瓷器到苏南的棉布,行销世界。可以说,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出口产品生产区,仅凭这些产品,中国就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白银输入地。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史上才有“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课题。
    但是,中国没有改变制度利用白银创造财富的能力。中国的出口贸易区从未突破东南沿海地区的狭窄范围,宋代的小说中就有福建商人下南洋的记载,到了明末,我们仍然看到相同的记载。中国狭小的商业区被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略有风吹草动,这些商业区就迅速被剿灭,直到最后被剿灭干净,不得不重头再来。
    即便在贸易区内部,其保有财富与制度仍围绕土地运转。如明末从北京致仕退休的高官如宰相徐阶等人回到富庶的江南地区,敛财之途是大肆购买、强占良田,纵容豪仆抢掠,导致民变屡生。
    虽然在苏州、松江等地,我们看到了完整、较为细分的贸易链和产业链,有专门从事订单的人、有专门开厂生产丝织物的企业主、有提前预支货款的方式,所有这些都星星点点闪烁在历史的断片中,没有成为制度性的财富生成方式得到传承,社会的制度根基仍附着于土地市场,附着在农产品身上。原因就是笔者所说的支撑朝廷运作的税费制度,因为朝廷的赋税来源是农民与农业税,所以从道德上矮化所有与商业有关的人士,维持庞大的纳税群体,逼迫商人恢复小农身份,以巩固帝国的经济基础。财富的创造者不能成为财富的享用者,更不能制订财富的创造与分配制度。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能够逐渐走向商业工业立国之路吗?清朝不能。在上世纪初的一战以后,中国有很大的机会,但当时中国缺乏统一的政权。
    西班牙存在白银诅咒,他们在南美获得巨额白银之后,物价飞涨、国内穷人极度贫困而权势者穷奢极欲,他们热衷于奢侈品消费,当时没有瑞士的名表意大利的时装,西班牙统治者得到的是南美的宝石、东南亚的香料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为了保持白银优势,西班牙王朝不得不穷兵黩武。中国同样存在白银诅咒,明末后期贫富差距分化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西北旱灾人吃人,京都与苏南的官员地主挥霍无度。权势阶层在每个消费细节上刻意与普通民众保持距离。当时关于精致消费的笔记体记载层出不穷,从食物到首饰,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美元储备国,这是一种依附于出口能力之上的财富创造能力,恍惚白银时代回归。但赚取储备的能力,迄今尚未转化为制度创造力,更没有将东南沿海的商业信用文化推广至全国,反而将官场的行政性商业规则行销到各地,反而由国企的官场文化主导了市场的行为。
拥有足够多的硬通货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但不是关键因素,要打破白银或者美元魔咒需要的是制度性的创新能力,需要的是对市场文化的尊重。
注:东亚勤勤恳恳储备美元,合力买入美元,为美元托市。
    9月底,日本以1.053万亿美元创下外汇储备纪录,今年1-9月外汇储备只增加224亿美元,增幅仅2.2%,9月大增103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外汇储备也在今年1-9月增加403亿美元(13.8%),9月份增加68亿美元,在9月底以3322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香港地区9月底的外汇储备额为2269亿美元,比去年底的1825亿美元增加了444亿美元(24.3%)。韩国今年年初的外汇储备额仅2000亿美元,3月起连续七个月增加,9月底达到了2542亿美元,今年前九个月的增幅为26.3%(530亿美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0 11: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是鸦片,中国的财富将是其他国家不可想象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0 16: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财富多有什么用,大肥羊而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08: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又从而来?
可是我们大部分人却脚无立锥之地,头无片瓦遮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1-26 14:23 , Processed in 0.04995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