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5|回复: 6

[资料] GSM手机原理、测试及维修简明教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0 1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SM手机原理、测试及维修简明教程

Simple Training Course about GSM Handset

(Version 1.0)



目录



一、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

1.1 GSM系统历史背景

1.2 GSM系统技术规范



二、GSM通信系统

2.1 GSM通信系统的组成

2.2 基站子系统(BSS)

2.3 网路子系统(NSS)



三、GSM关键技术

3.1保密措施

3.2 BTS和MS间Um接口

3. 3 TDMA技术

3. 4 基站与移动台间的时间调整

3. 5 话音编码

3.6 信道编码



四、GSM蜂窝系统

4.1 频道管理

4.2 GSM 功能

4.3 GSM用户通话过程

4.4 呼叫处理



五、GSM手机

5.1 GSM900/1800双频手机RF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

5.2 双频手机RF部分基本工作原理

5.3 几种不同的接收机RF接收方案

5.4 发射单元

5..5 频率合成器

5.6 基带

5.7基带语音信号传输流程

5.8 基带技术实现及芯片的构成



六、GSM手机的测试




七、GSM手机维修的常用方法





一、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



1.1 GSM系统历史背景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
出来的,它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蜂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等单位提了出来,但其复
杂的控制系统,尤其是实现移动台的控制直到七十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大规模集成
电路器件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以及表面贴装工艺的广泛应用,才为蜂窝移动通信的实现提
供了技术基础。直到1979年美国在芝加哥开通了第一个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业务)模拟
蜂窝系统,而北欧也于1981年9月在瑞典开通了NMT(Nordic 移动电话)系统,接着欧洲先
后在英国开通TACS系统,德国开通C-450系统等。见下表。



1991年欧洲主要蜂窝系统



国家

系统

频带

建立日期

用户数(千)

英国

TACS

900

1985

1200

瑞典、挪威

芬兰、丹麦

NMT

450

900

1981

1986

1300

法国

Radiocom2000

NMT

450,900

450

1985

1989

300

90

意大利

RTMS

TACS

450

900

1985

1990

60

560

德国

C-450

450

1985

600

瑞士

NMT

900

1987

180

荷兰

NMT

450

900

1985

1989

130

奥地利

NMT

TACS

450

900

1984

1990

60

60

西班牙

NMT

TACS

450

900

1982

1990

60

60







蜂窝移动通信的出现可以说是移动通信的一次革命。其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
并增大系统容量,网络的智能化实现了越区转接和漫游功能,扩大了客户的服务范围,但上
述模拟系统有四大缺点:

*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

*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

*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

*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

尤其是在欧洲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相互之间不能漫游,对客户之间造成很大的不便。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史源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
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
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当时这些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为了方便全欧洲统
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
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
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
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



1986年在巴黎,该小组对欧洲各国及各公司经大量研究和实验后所提出的8个建议系
统进行了现场实验。



1987年5月GSM成员国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
RPE一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同年,欧洲
17个国家的运营者和管理者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相互达成履行规范的协议。与此同
时还成立了MoU组织,致力于GSM标准的发展。



1990年完成了GSM900的规范,共产生大约130项的全面建议书,不同建议书经分组
而成为一套12系列。



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同时MoU组织为该系统设计和注册了市场商标,将
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1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从此移动通
信跨入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同年,移动特别小组还完成了制定1800MHz频段的公
共欧洲电信业务的规范,名为DCSI800系统。该系统与 GSM900具有同样的基本功能特
性,因而该规范只占GSM建议的很小一部分,仅将GSM900和DCSI800之间的差别加以描
述,绝大部分二者是通用的,二系统均可通称为GSM系统。



1992年大多数欧洲GSM运营者开始商用业务。到1994年5月已有50个GSM网在世
界上运营,10月总客户数已超过400万,国际漫游客户每月呼叫次数超过500万,客户平
均增长超过50%。



1993年欧洲第一个DCSI800系统投入运营。到1994年已有6个运营者采用了该系统。



返回目录



1.2 GSM系统技术规范



GSM系统技术规范中只对功能和接口制定了详细规范,未对硬件做出规定。这样做目
的是尽可能减少对设计者限制,又使各运营者有可能购买不同厂家的设备。 GSM系统技术
规范共分12章:



系列01 概述

02 业务方面

03 网路方面

04 MS-BS接口与协议


05 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

06 话音编码规范

07 MS的终端适配器

08 BS-MSC接口

09 网路互通

10 业务互通

11 设备和型号认可规范

12 操作和维护



这些系列规范都是由ETSI组建的不同工作组和专家组编写而成的。1988年春天完成第
一阶段标准的第一个版本,以支撑当时的投标活动。后来修改过几次,1990年以后除了传
真方面的规范外,其它很少作改动,1992年底基本冻结。第二阶段标准到1993年底也基本
完成了主要部分,并与1994年底冻结,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从1994年6月又开始考虑第
2+阶段的有关标准的定义,后并入第二阶段标准。



GSM规范版本演进

当前的GSM规范版本是第二阶段增强版本(GSM Phase 2+),出现于1997年。下面看一
看GSM规范各个版本之间的演进特点:
Phase 1:

在1991年发表之时,GSM仅仅提供最基本的电话和紧急呼叫服务。在随后的几年之中,
也逐渐地增加了数据、短消息业务和有限的附加业务(呼叫转移、呼叫限制等)。
Phase 2:

在1995年,不断修订的GSM规范再次被冻结,形成第二阶段版本,次年,符合第二
阶段版本要求的手机也开始面世。第二阶段规范的主要特征是:

. G3传真;

. 半速率话音;

. 增强全速率话音;

. 分层小区结构;

. 改进的小区选择与重选机制;

. 改进的加密算法;

. 更多的补充业务(主叫号码显示/多方通话/呼叫等待/通话保留/呼叫等待等);
Phase 2+:

第二阶段以后的标准修订工作仍然在继续,但是新的版本不叫做第三阶段而是叫做第二
阶段增强版本,意指移动通信朝第三代的演进(注:2000年7月ETSI宣布Phase 2+终止,着
手进行3GPP工作,3GPP即: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Phase 2+并不是一个单一
的版本,而是每年都有一个版本公布。Phase 2+的主要特征是:

. 14.4kbps数据;

. HSCSD-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

.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 SIM Application Toolkit;

. Voice Group Call Service;

. CAMEL(Intelligent Network);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着手规划第三代移动通信。GPRS是GSM网络朝着第三代移动通信
演进的第一步。在这一步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两点:一是在GSM网络中引入分组交换能
力,二是将速率提高到100kbit/s以上。



GPRS是GSM Phase2+ (1997年)规范实现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基于GSM的移动分组数
据业务,面向用户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者X.25连接。



于是我们可以看出移动通信演进的脉络:在第二代的数字移动网络(如GSM)中引入分
组交换能力,并提升速度(在GPRS中一个MS终端可以占用一个载波的8个时隙进行数据
传输),培育移动数据通信/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在业务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网络演进,
将GSM网络升级到第三代系统。





返回目录



二、GSM通信系统



2.1 GSM通信系统的组成



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
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
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TACS规范只对Um接口进行了规定,
而未对A接口做任何的限制。因此,各设备生产厂家对A接口都采用各自的接口协议,对
Um接口遵循TACS规范。也就是说,NSS系统和BSS系统只能采用一个厂家的设备,而
MS可用不同厂家的设备。







返回目录





2.2 基站子系统(BSS)





基站子系统是由下列部份所构成:



2.2.1. MS(Mobil Station):移动台/移动用户



移动台是用户端的设备总称,它可以是车载型,便携型,手持型。在移动端有一个物理设备,
我们称它为"SIM卡"(用户识别卡),有关用户的所有资料都储存在这片卡片里,而这张卡片可
在任何的移动台上使用。


对基站而言,基站可利用SIM卡来识别移动用户,而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合法的移动用户使
用移动通信网路资源。在SIM卡中还有两个重要的识别码,一是个人识别码(PIN),可以防止
SIM卡在未经授权而遭盗用,另一个是国际移动台设备识别码(IMEI),这是移动台本身独一无
二的编码,它是由型号许可证代码加上出产厂商有关的产品号码所构成.网路系统对IMEI进
行检查是有其必要性,网路可经由这种检查方式,关掉故障及非法移动台,并可藉由这种方式
来确定被盗移动位置且将其阻断。



2.2.2. BS(Base Station)基站


BS在GSM通信系统中是固定部份和无线部份的介面,通过空中的无线传输,MS可以和
BS相互连接。BS也具有某些交换功能,它能把无线信道的传输内容传送到MSC与BS间的
PCM信道上,反过来,MSC也可以将内容藉由BS传送到某一个MS。


BS是由基站收发信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所组成,它是把控制与传输功能结合起
来.BTS与BSC可设置在同一地点或者是分开设置也可以,完全是视网路规划来决定。


2.2.3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可控制一个或多个BTS,它主要负责管理无线网
路资源,小区域资料管理,功率控制,定位和切换等功能是一个非常强的传输控制点。



2.2.4 BTS(base Tranrec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台



BTS(base Tranrec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台:是一个无线接囗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
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因此我们可知道,BSS监视著无线部份的连接,管理分配无线频道.也控制著连接无线频
率的娈化(跳频)和射频功率的变化.同样的信道和数字化语音的编码及资料传输速率的调配
都由BSS来进行。


BTS与BSC之间距离如果小于10公尺,则彼此间的信道可直接连接(称为组合方式),否则
就须用Abis接口连接起来(称远程连接)。



返回目录




2.3 网路子系统(NSS)



NSS主要负责交换功能,用户资料及通信所需的所有资料库。NSS分成六个功能部份:
1.移动交换中心(MSC);
2.用户所属位置寄存器(HLR);
3.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4.权限鉴别中心(AUC);
5.设备识别暂存器(EIR);

6.操作与维护中心(OMC)。
各功能单元简述如下:



2.3.1 MSC:移动交换中心


MSC是移动网路中的主要核心,它提供了重要的交换功能,将移动用户与传统固定用户
相互连接,它可完成网路连接,公共信道的信号系统和重要的计费功能。


MSC能从三个暂存器中取得用户呼叫过程中所须的所有资料,这三个暂存器就是
HLR,VLR,AUC。



2.3.2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是一个数据库,储存由它区MSC所管理的用户进入本MSC所管理区的移动用户之
全部有关资料(例如客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的识别,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等),这使的移
动用户即使到达非原所属之MSC也能正常使用移动电话。我们可以把VLR看成一个动态的
资料库,随时登录来访者的用户资料,它随时可与用户相关的HLR做资料交换,如果用户进入
了另一个VLR,则原VLR所储存的用户资料则被删除.

2.3.3 HLR:所属位置暂存器

HLR也是一个数据库,是用来储存管理移动用户资料,每一个移动用户都应在所属HLR
进行注册与登记才能使用, 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客户的参数;二是有关客户目前
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例如MSC、VLR地址等。

2.3.4 AUC: 鉴权中心



AUC用于产生和储存为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鉴权、加密的三参数(随
机号码RAND,符合响应SRES,密钥Kc)的功能实体。无线通信是极易受到侵入,因此GSM
特别采用了防护措失,如移动用户的身份,对呼叫进行保密所需之鉴别权限及通信传输过程之
加密。



2.3.5 EIR:设备识别暂存器

EIR也是一个数据库,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参数。主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
闭锁等功能,以防止非法移动台的使用。移动通信系统可拒绝某些移动台IMEI使用移动通
信,而这些移动台IMEI号码就储存在EIR。
EIR中存有三种名单:


白名单-包括已分配给可参与营运的GSM各国的所有设备识别序列号码
黑名单-包括所有应被禁用的设备识别号码
灰名单-包括有故障的及未经认证的移动台



2.3.6 OMC:操作维护中心


OMC由两个单元构成。OMC-SC(操作维护中心-交换部份)它用于MSC和有关VLR的
操作与维护。OMC-M(操作维护中心-移动部份)它的功能是对整个BSS移动部份的维护与操
作。





返回目录







三、GSM关键技术



3.1保密措施



许多人都知道,GSM的保密方式非常严谨,密码不易被盗,为何原因呢?主要是GSM加强
了好几道保密关卡:在接入无线通信网路方面对用户进行鉴别;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对移动
设备采用设备识别;对用户识别码是采用临时识别码来加以保密;对SIM卡用PIN码来进行保
密。



3.1.1.系统提供三参数组



系统会提供用户三参数组来对用户进行鉴别与加密,而产生三参数组的是在GSM系统
中的AUC。每个用户在登记注册使用时就被分配到一个客户号码也就是电话号码和用户识
别(IMSI)码。IMSI是经由SIM卡写卡机写进用户的SIM卡中,在此同时写卡机也产生了一个
唯一的对应此IMSI的用户鉴别键-Ki,此鉴别键分别被储存在用户SIM卡和AUC中。而在
AUC中有个随机码产生器,用以产生一个不可预测的随机数目(RAND)。RAND和Ki再经由
AUC中的A8算法(也叫加密算法)产生了一个Kc(密匙)。RAND和Ki又经由AUC中的A3
算法再产生一个SRES。



用户的三参数就是RAND,Kc,SRES。这三参数组会传送给HLR,存储在该用户的资料库
中。通常AUC一次会产生5组三参数传送给HLR,HLR会自动的将之储存。HLR可储存10
组参数,当MSC/VLR向HLR要求传送三参数组时,HLR便一次性的向VLR传送五组三参数。
VLR会一组一组的使用,当用到剩2组时VLR会再向HLR要求传送三参数组。



3.1.2 鉴别权力

鉴别用户的使用权目的是保护网路系统,防止非法用户盗用。当移动用户开机要求接入
系统,VLR会藉由控制信道将三参数中的其中一个参数-随机参数(RAND)传送给用户,SIM卡
收到RAND后,便将RAND与SIM卡储存的用户鉴别键Ki经由A3算法得出一个SRES,并
传送回VLR。


VLR收到移动用户端送来的SRES,会将此SRES与AUC送来的SRES做比较。由于是
同样的RAND和同样的Ki,经由各自却相同的A3算法,便会得出相同的SRES。VLR比较两
个SRES是否相同,如果比较结果相同便允许移动用户接入系统,否则便会认定是非法用户而
拒绝接入系统。在这里要注意的是,VLR传给移动用户的RAND不是每次都一样,故产生出来
的SRES便就每次都不一样。



移动用户每次在登记,拨电话,位置更新时都会执行鉴别的动作。



3.1.3 加密

GSM通信系统的加密是指Radio传输上的加密。它是BTS和MS之间的通信不被非法
侵入(如监听)。在上面所述的鉴别权力过程中,当移动用户计算SRES时,同时也进行另一算法
-A8算法,利用A8算法计算出秘密匙-Kc。而VLR也会同时向MS发送出加密命令-M,此命令
会使BTS和MS两端均开始使用Kc。MS收到加密命令后会将加密命令M与Kc,TDMA的
Frame_序列号一起经由A5算法来对无线通信进行加密。在BTS这一边,会把Radio部份所
收到的加密信号,TDMA/Frame_No及Kc,经由A5算法来解密,然后传送到BSC,MSC。而加密
的对象包括语音,资料和有关移动用户的参数。

3.1.4设备识别码

每个移动设备都会有一个移动设备识别码:当移动设备在接入网之前必需经过欧洲型号
认证中心认可后,会分配到一个六位数字 ,而这六位数便占用了IMEI15位数字的前六位数
字。设备识别码的作用就是确认使用中的移动设备不是盗用的或是非法的设备。设备的识别
是在设备识别暂存器(EIR)中进行完成。

设备识别码的作用就是确保系统中使用的移动台设备不是盗用的或非法的。设备的识别
是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中完成。
EIR中存有三种名单:
白名单一包括已分配给可参与运营的GSM各国的所有设备识别序列号码。
黑名单一包括所有应被禁用的设备识别码。
灰名单一包括有故障的及未经型号认证的移动台设备,由网路运营者决定。

3.1.5 临时识别码(TMSI)

临时识列码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非法个人或团体通过监听无线路径上的信令交换而窃得
移动客户真实的客户识别码(IMSI)或跟踪移动客户的位置。

客户临时识别码(TMSI)是由MSC/VLR分配,并不断地进行更换,更换周期由网路运营者
设置。更换的频次越快,起到的保密性越好,但对客户的SIM卡寿命有影响。

客户识别码保密程序:每当MS用IMSI向系统请求位置更新、呼叫尝试或业务起动
时,MSC/VLR对它进行鉴权。允许接入网路后,MSC/VLR产生一个新的TMSI通过给IMSI
分配TMSI的命令将其传送给移动台,写入客户SIM卡.此后,MSC/VLR和MS之间的命令交
换就使用TMIS,客户实际的识别码IMSI便不再在无线路径上传送。


3.1.6 PIN码


在GSM系统中,客户签约等信息均被记录在一个客户识别模块(SIM)中,此模块称作SIM
卡。SIM卡插到某个GSM终端设备中,便视作自己的电话机,通话的计费账单便记录在此客
户卡户名下。为防止帐单上产生计费讹误,保证入局呼叫被正确传送,设置了PIN码操作(类
似计算机上的Password功能)。PIN码是由4-8位数字组成,其位数由客户自己决定。如客户
输入了一个错误的PIN码,它会给客户一个提示,重新输入,若连续3次输入错误,SIM卡就被闭
锁,即将SIM卡拔出或关掉手机电源也无济于事。闭锁后,还有个“个人解码"是由8位数字组
成,若连续I0次输入错误,SIM卡将再一次闭锁,这时只有到SIM卡管理中心,由SIM卡管理中
心予以解决。



返回目录



3.2 BTS和MS间Um接口


BTS与MS之间的Um接口称为空间接口(即无线信道),它采用LAPDm信令。该接口包括
三层协议:

第一层为物理层,该层通过无线信道发送或接收各种编码信息,主要提供了信息传送所
需要的时分复用(TDM)帧结构;

第二层为链路层,是介于第三层和第二层之间的传送媒体,其功能是将第三层信令无差
错地传送给第一层;

第三层为网络层,主要提供3种网络管理功能:
(1)RR--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包括寻呼(Paging)、加密模式设定(cipher mode
setting)、信道分配、切换、测试报告;
(2)MM--移动性管理(mobilitymanagement),包括鉴权(authentication)、位置更新
(locationupdating)、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附着或分离(IMSIattach/detach)、周期性登
记(periodic registration);
(3)CM--呼叫连接管理(call connection management),包括呼叫建立、补充业务、双音多
频DTMF、短消息业务(short message scrvice)。


3.2.1 空间接口的无线特性

由于数字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信息在空间传送所需要的频带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关
键问题所在。如何利用好有限的频率资源以及与采用新的频率资源进行合理的投资,从而规
划好移动通信网络,是每个运营商现在就必须面对的问题。


3.2.1.1工作频段
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
上行:890-915 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
下行:935-960 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



随著业务的发展,可视需要向下扩展,或向1.8GHz频段的DCS1800过渡,即1800MHz频段:
上行:1710-1785 MHz (移动台发、基姑收)
下行:1805-1880 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



3.2.1.2频道间隔

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
个信道(全速率)。每信道占用带宽200kHz/8-25kHz,同模拟网TACS制式每个信道占用的频
率带宽。从这点看二者具有同样的频谱利用率。
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

3.2.1.3 无线信道复用

根据频率规划和容量要求,每个基站都分配有若干个载频,每个基站无线覆盖区内的手
机都能共享所分配的频率资源,而且不同手机可在同一个载频上分享不同的时间进行通信,
这就是所谓的时分多址接入(即TDMA)。

在GSM中,无线路径上是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每一频率(频道)上可分成8个时隙,
每一时隙为一个信道,因此,一个频道最多可有8小移动客户同时使用。

返回目录



3.3 TDMA技术

3.3.1 TDMA系统特性

1.每载频多路。如前所述,TDMA系统形成频率时间矩阵,在每一频率上产生多个时隙,这个矩
阵中的每一点都是一个信道,在基站控制分配下,可为任意一移动客户提供电话或非话业务;
2.突发脉冲序列传输。移动台信号功率的发射是不连续的,只是在规定的时隙内发射脉冲序
列;
3.传输速率高,自行适应均衡。每载频含有时隙多,则频率间隔宽,传输速率高。但数字传输
带来了时间色散,使时间延迟扩展量加大,则务必采用自行适应均衡技术;
4.传输开销大。由于TDMA分成时隙传输,使得收信机在每一突发脉冲序列上都得重新获得同
步。为了把一个时隙和另一个时隙分开,保护时间也是必须的。因此,TDMA系统通常比FDMA
系统需要更多的开销;
5.对于新技术是开放的。例如当话音编码算法的改进而降低比特速率时,TDMA系统的频道很
容易重新配置以接纳新技术;
6.共用设备的成本低。由于每一载频为许多客户提供服务,所以TDMA系统共用设备的每客户
平均成本与FDMA系统相比是大大降低了;
7.移动台较复杂。它比FDMA系统移动台完成更多的功能,需要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3.3.2 TDMA 频道

TDMA频道概念:
空间接口泛指手机和基站所建立的连接。该接口采用TDMA技术,即每个载频携带一个TDMA


帧,每一帧包括8个时隙(即信道)。从手机至基站定义为上行链路,从基站至手机为下行链
路,而信道(即时隙)则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物理信道
——一个载频所携带的TDMA帧中的一个时隙就是一个物理信道,每个载频(即一个TDMA帧)
可含8个时隙,在一个时隙中所传送的信息称为一个“burst”(突发),每个时隙长度为
577μs。该时隙中的数据则以546μs的“burst”突发脉冲信号发射出去,这样8个
“burst”是按顺序以TDM(时分复用)方式在同一个载频上发射的,而多个TDMA帧可形成一
个复帧。例如,在上行链路上,某一手机A与基站收发信机所建立的联系,是基于一个TDMA
时隙的。当该手机发送完一个“burst”后,它必须停止发送一段时间,使其他手机(如B
利用与A手机相同频率的其他“burst”与基站建立联系)。由于信息是成帧传给基站的,每
一个帧所含的8个TDMA“burst”信息均发给同一个基站收发信机,以及手机离基站的远近
不同等原因,一个TDMA帧中的各个“burst”之间需要一定的保护时间,这样8个“burst”
的长度总合应小于一个TDMA帧的时间长度。






(2)逻辑信道
——由于基站和手机之间需传送大量的用户数据和各种不同的控制信令,因此根据所传信息
的不同,定义了各种不同的逻辑信道,这些信道可按照一定的规则映射到物理信道上。逻辑
信道分为控制(或信令)信道和业务信道(TCH)两类。逻辑信道根据不同的特殊功能分为以下
发表于 2009-5-20 09: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9 16: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太强 了[em10][em10][em10]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6 16: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不全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4: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晕。看起来好像我有。呵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20: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楼主真不容易啊,帮顶下吧,呵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8 15: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良苦啊 [em01]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5-1-25 02:37 , Processed in 0.05633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