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第1代行動電話技術問世迄今已逾20年,隨科技進步,今日已進入第3代行動電話時代;而在20多年來發展過程中,行動電話技術更趨成熟並更高度整合。
常見的第1代行動電話技術,包括了在美洲、台灣、韓國、香港、澳洲...等地區使用的AMPS(American Mobile Phone System),英國、愛爾蘭、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採用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及北歐各國、瑞士、法國、比利時...等國採用的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不同於第1代行動電話系統的類比式通訊,第2代行動電話系統改採數位方式傳送,換句話說,手機與網路端改以位元形式交換語音訊號。數位系統讓網路業者得以將有限的頻寬資源,提供更多使用者、更多樣化服務。除改善上一代行動電話通話品質外,第2代行動電話系統,亦開始提供數據傳輸服務;透過此項服務,可使用如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無線應用協定)。另為回應全球化需求,更高度相容的技術規格被提出:最主要的2個技術規格分別是一般所稱美規系統IS-95(Interim Standard 95)及歐規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前身為Pan-European digital cellular system的GSM,採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術,允許更多使用者共用同1個頻道;同時蜂巢式系統下的每1個細胞使用1個頻率,代表著1個頻道,相鄰的細胞則可使用不同頻率/頻道,減少彼此間的干擾。新增在不同國家和網路間漫遊的能力,亦提升使用便利性。
GSM中CSD(Circuit-Switched Data)和改良後的HSCSD(High Speed Circuit-Switched Data),加上常被稱為2.5G的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以及2.75G的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the GSM Evolution),讓手機在語音通話外,還可以提供傳輸數據功能。除了上述語音及數據傳輸,GSM亦提供許多附加服務(Supplementary Service),包括來電轉接(Call Forwarding)、通話限制(Call Barring)、來電待接(Call Waiting)...等服務。
2、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
存取網路可能是舊有GSM/GPRS為基礎的GERAN(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或新增以WCDMA為基礎的UTRAN(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它們包括所有網路端手機,對網路存取所需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