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4|回复: 8

[讨论] 信号回流及跨分割z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9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一段时间论坛里一些朋友问到信号回流的问题。这里把我对电源回流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_^(其中介绍的一些处理方法在国内外很多高速PCB电路里都有应用的)
这里简单构造了一个“场景”,结合下图介绍一下地回流和电源回流以及一些跨分割问题。为方便作图,把层间距放大。
[upload=gif]UploadFile/2006-2/0629@52RD_pcb.gif[/uploa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发表于 2006-2-9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C1为信号输出端,IC2为信号输入端(为简化PCB模型,假定接收端内含下接电阻)第三层为地层。IC1和IC2的地均来自于第三层地层面。顶层右上角为一块电源平面,接到电源正极。C1和C2分别为IC1、IC2的退耦电容。图上所示的芯片的电源和地脚均为发、收信号端的供电电源和地。
在低频时,如果S1端输出高电平,整个电流回路是电源经导线接到VCC电源平面,然后经橙色路径进入IC1,然后从S1端出来,没第二层的导线经R1端进入IC2,然后进入GND层,经红色路径回到电源负极。
但在高频时,PCB所呈现的分布特性会对信号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常说的地回流就是高频信号中经常要遇到的一个问题。当S1到R1的信号线中有增大的电流时,外部的磁场变化很快,会使附近的导体感应出一个反向的电流。如果第三层的地平面是完整的地平面的话,那么会在地平面上会有一个蓝色虚线标示的电流;如果TOP层有一个完整的电源平面的话,也会在顶层有一个沿蓝色虚线的回流。此时信号回路有最小的电流回路,向外辐射的能量最小,耦合外部信号的能力也最小。(高频时的趋肤效应也是向外辐射能量最小,原理是一样的。)
由于高频信号电平和电流变化都很快,但是变化周期短,需要的能量并不是很大,所以芯片是和离芯片最近的退耦电容取电的。当C1足够大,而且反应又足够快(有很低的ESR值,通常用瓷片电容。瓷片电容的ESR远低于钽电容。),位于顶层的橙色路径和位于GND层的红色路径可以看成是不存在的(存在一个和整板供电对应的电流,但不是与图示信号对应的电流)。
因此,按图中构造的环境,电流的整个通路是:由C1的正极-&gt;IC1的VCC-&gt;S1-&gt;L2信号线-&gt;R1-&gt;IC2的GND-&gt;过孔-&gt;GND层的黄色路径-&gt;过孔-&gt;电容负极。可以看到,电流的垂直方向有一个棕色的等效电流,中间会感应出磁场,同时,这个环面也能很容易的耦合到外来的干扰。如果和图中信号为一条时钟信号,并行有一组8bit的数据线,由同一芯片的同一电源供电,电流回流途径是相同的。如果数据线电平同时同向翻转的话,会使时钟上感应一个很大的反向电流,如果时钟线没有良好的匹配的话,这个串扰足以对时钟信号产生致命影响。这种串扰的强度不是和干扰源的高低电平的绝对值成正比,而是和干扰源的电流变化速率成正比,对于一个纯阻性的负载来说,串扰电流正比于dI/dt=dV/(T&amp;shy;<SUB>10%-90%</SUB>*R)。式中的dI/dt (电流变化速率)、dV(干扰源的摆幅)和R(干扰源负载)都是指干扰源的参数(如果是容性负载的话,dI/dt是与T&amp;shy;<SUB>10%-90%</SUB>的平方成反比的。)。从式中可以看出,低速的信号未必比高速信号的串扰小。也就是我们说的:1kHZ的信号未必是低速信号,要综合考虑沿的情况。对于沿很陡的信号,是包含很多谐波成分的,在各倍频点都有很大的振幅。因此,在选器件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不要一味选开关速度快的芯片,不仅成本高,还会增加串扰以及EMC问题。
任何相邻的电源层或其它的平面,只要在信号两端有合适的电容提供一个到GND的低电抗通路,那么这个平面就可以作为这个信号的回流平面。在平常的应用中,收发对应的芯片IO电源往往是一致的,而且各自的电源与地之间一般都有0.01-0.1uF的退耦电容,而这些电容也恰恰在信号的两端,所以该电源平面的回流效果是仅次于地平面的。而借用其他的电源平面做回流的话,往往不会在信号两端有到地的低电抗通路。这样,在相邻平面感应出的电流就会寻找最近的电容回到地。如果这个“最近的电容”离始端或终端很远的话,这个回流也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回流通路,而这个通路也是相邻信号的回流通路,这个相同的回流通路和共地干扰的效果是一样的,等效为信号之间的串扰。
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跨电源分割的情况,可以在跨分割的地方跨接电容或RC串联构成的高通滤波器(如10欧电阻串680p电容,具体的值要依自己的信号类型而定,即要提供高频回流通路,又要隔离相互平面间的低频串扰)。这样可能会涉及到在电源平面之间加电容的问题,似乎有点滑稽,但肯定是有效的。如果一些规范上不允许的话,可以在分割处两平面分别引电容到地。
对于借用其它平面做回流的情况,最好能在信号两端适当增加几个小电容到地,提供一个回流通路。但这种做法往往难以实现。因为终端附近的表层空间大多都给匹配电阻和芯片的退耦电容占据了。

时间原因就先写这些…如果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提醒。共同学习提高^_^。

先设为置顶一周,供大家讨论.[em08]
[此贴子已经被clotus于2006-2-9 21:16:00编辑过]

[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5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9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强`顶!好</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0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黑体 color=#e6421a size=1>顶!!!!</FONT>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7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学习学习</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1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請問:“那么会在地平面上会有一个<FONT color=#0909f7>蓝色虚线</FONT>标示的电流”輿“C1的正极-&gt;IC1的VCC-&gt;S1-&gt;L2信号线-&gt;R1-&gt;IC2的GND-&gt;过孔-&gt;GND层<FONT color=#b39e4d>的黄色路径</FONT>-&gt;过孔-&gt;电容负极”中<FONT color=#0909f7>蓝色虚线</FONT><FONT color=#000000>輿<FONT color=#b39e4d>黄色路径</FONT></FONT><FONT color=#000000>是否可以理解為同一信號?如果不是,那么</FONT><FONT color=#0909f7>蓝色虚线</FONT><FONT color=#000000>標示的電流通路又是怎樣的呢?</FONT></P><P>   期盼樓主的回復!!!謝謝!</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1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老大,高频的时候电流直接通过C1,C2由VCC到GND,不是绕了你那样的一圈</P><P>所以去耦电容C1,C2的作用即如此</P><P>所以你后面那么一大段都是BULLSHIT</P><P>我在以前的帖子说过了,电源分割与单点接地是对于低频、大电流才有作用的</P><P><a href="http://www.52rd.com/bbs/viewthread.php?tid=8267&amp;replyID=38881&amp;skin=1" target="_blank" >http://www.52rd.com/bbs/viewthread.php?tid=8267&amp;replyID=38881&amp;skin=1</A></P><P>对于高频、小信号反而是要大面积接地</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1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你这个分析其实简单点就是“右手螺旋”法则</P><P>假设没有C1,C2的去耦电容,电流的环行走向会产生磁场,对高频信号(电流)的变化会产生感抗。所以不能走成环行,也就是直观的说法“环路包围的面积最小”,极限情况下就是就是带状,这样感抗相互抵消</P><P>但是加了C1,C2,只要在大面积接地的情况下,这种环行走线的影响就小得多</P><P>在设计阶段,SCHEMATIC尽量用电路参数来前瞻性地做最坏考虑,这样会给PCB LAYOUT更多的自由度</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1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i all
what is T&amp;shy;10%-90% mean?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6-28 05:07 , Processed in 0.04946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