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回复: 2

我国首台基于龙芯2号的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在中国科大研制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7 21: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我国首台采用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芯片“龙芯2F”和其他国产器件、设备和技术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50-I”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并于12月26日通过了以王守觉院士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这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国产化的一次重要突破。

陈国良院士介绍高性能计算机情况
     在已见公开报道的运算次数达万亿次级的国内超级计算机中,中央处理芯片主要来自IBM、Intel或AMD等国外公司,尚未见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处理器芯片的万亿次计算机系统的报道。为满足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需要,建设高水平的公用科学计算平台,在教育部“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自今年5月以来,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密切合作,采用代表国内当前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设计最高水平的64位“龙芯2F”芯片,研制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以陈国良院士为项目负责人的研制队伍,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和技术攻关,终于在近日研制成功。

     据了解,“KD-50-I”万亿次计算机采用单一机柜,集成了330余颗“龙芯2F”处理器,理论峰值计算能力达到1万亿次,整机系统结构先进,采用了高密度节点设计技术,在高度不到4厘米的1U标准机箱内部紧密部署12个处理单元,组成1U12P高密度节点结构。硬件系统采用了我国自主设计的龙芯2F处理器、华为自主研发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以及曙光服务器前置机等。系统软件以开源软件为主,具有兼容性强、易维护、易升级、易使用等特点。

     “KD-50-I”还具有低占地(相当于一台家用冰箱)、低功耗(小于6千瓦)、低成本(在80万元以内)、高计算密度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高性能计算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应用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可直接推广应用在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力学、火灾科学、量子和信息科学、军事科学等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诸多方面,将为我国与日俱增的大型、密集、高性能计算需求提供优良的服务。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应用条件相对简单,便于推广使用,发展前景非常美好。

     专家称,“KD-50-I”万亿次机的研制成功,是高性能计算机向个人化方向发展这一理念的首次成功尝试,确立了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在高端并行机应用中的核心地位,为我国未来研制国产千万亿次计算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示范作用,对推动我国民族高性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闻中心、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
发表于 2007-12-28 08: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希望不是假新闻.[em08][em08]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2: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希望不是做假。这年头假货太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5-2-25 13:20 , Processed in 0.07031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