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Arm720

[讨论] 滤波器学习中的发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又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滤波理论的推导过程,发现匹配和滤波有着相似相通之处。</P><P>我前面有个LNA匹配的帖子,就是发现 PI 型匹配,兼具滤波的功能,匹配后,你会发现 PI 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就是你的期望窄带频率。 举个例子:如果你LNA匹配的频率是 1.9G,那么 PI 型匹配后的中心频率就是 1.9G 。</P><P>再来分析一下滤波器理论的基础推导过程。下面是公式:</P><P>公式1:LA  = 10lg(Pin_max/Pl) = 10lg(H(s)的平方) = 10lg( 1 + K(s)的平方 )
公式2:H(s)的平方 = 1 + K(s)的平方
<FONT color=#ff0000>公式3:GamaS的平方 = GamaL的平方 = 1- Pl/Pin_max</FONT></P><P><FONT color=#000000>上面的公式就非常清楚了,衰减LA什么时候衰减最小:就是负载吸收功率和二端口网络输入功率相等的时候,要满足这个条件,也就是输入输出共轭匹配,此时二端口网络的输入功率最大。 --- 这点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匹配后的中心频率就是 PI 型匹配的滤波中心频率。</FONT></P><P>再解释一下为什么其他的频段有衰减:当输入频率偏离 PI 型匹配的中心频率的时候,失配逐渐增大,二端口网络的输入功率逐渐降低(也就是反射功率逐渐增大),很自然传递到负载的功率就降低了。</P><P>上面这个过程在频谱上的表示就是一部分功率给滤掉了,达到了滤波的功能。</P><P>希望大家参与讨论,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如果有实践上的例证,或者案例,配合一下,就非常好了。</P>[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7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author of 《现代滤波器理论与设计》or post this book on website? </P><P>Thanks a lo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8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回楼上,该书的作者好像第一页的回复有说到,该书下载请搜索本论坛。</P><P>to ARM720:很高兴能在论坛看到你这样有兴趣研究理论。我会关注你的帖子,加油。另外,能否说明你说的》《数字信号处理》是哪个版本?目前工作繁忙,以后会仔细研究滤波器的那本书的,到时候希望能一起探讨下。</P>[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8 0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感覺是一樣的啊,現在不知道從那裡下手,一切好像又遠了,但感覺又很近,這種感覺真是莫名</P><P>唉</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To icefish: 我已经把《数字信号处理》上载到这个论坛,而且把剩下的章节不上了。</P><P>进展相对较慢,需要研究的理论较多,下面讨论一下拉普拉斯变换的精妙之处。</P><P>前面提到寻找滤波的过程,就是寻找特征函数K(s)的过程,为什么要使用拉普拉斯变换?看一下《信号处理》或者《复变函数》就可以看出,拉普拉斯变换实际上就是傅立叶变换的延伸。
实际上s=jw (损耗忽略不计),K(s)能在频域范围内,用二维坐标系,很直观的描述系统的频率响应。
目前分析s函数用到的分析手段就是零极点分析法;既然频率响应能直观描述,那么接下来就是很自然要分析零极点是如何影响频率响应的。</P><P>滤波器更进一步的分析需要解决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
1)零极点布局分析和设计 (今天看到传输零点能不改变滤波器阶数的情况下,提高衰减的陡峭度;不改变滤波器阶数在实际电路系统中的含义就是不增加电路元件,很有吸引力吧;具体我还不清楚,需要继续研究)
2)滤波器综合,就是已知特征函数或者传递函数,如何推导实现电路</P><P>上面这两个问题都是比较有挑战的,需要硬着头皮推导一些比较枯燥的公式;从第一个问题入手,继续研究中。</P>[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5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8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钦佩Arm720的钻研精神,持之以恒,必有所成.</P>[em14][em14][em14]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今天想详细推导一下Butterworth公式,被零极点的根给卡住了,看半天都不懂。 ---- 求根是必备部分,处处都要用到!</P><P>极点方程:1+(-s^2)^n=0,求s的根。下面是推导过程和总结 --- 在校的朋友可能看起来比较简单。</P><P>上面方程变为:(-s^2)^n=-1  --〉 (-1)^n * (s^2)^n = -1  --&gt; (s^2)^n =<FONT color=#0000ff> (-1)^(1-n) = (-1)^(n-1)</FONT>  --&gt; s^2n =  (-1)^(n-1)</P><P>蓝色字体部分可以多想想,下面的过程比较关键了。 ( 复平面 -1 = exp^j*PI )</P><P>左边 (-1)^(n-1) = (exp^j*PI)^(n-1) = exp^[j*PI*(n-1)] (单个根) = exp^[j*PI*(n-1) + j*k*2*PI] (根的集合)</P><P>s^2n =  (-1)^(n-1)  ---&gt; s^2n = exp^[j*PI*(n-1) + j*k*2*PI]  ---&gt;  s = exp^{ [j*PI*(n-1) + k*2*PI] / 2n}</P><P>---&gt; s = exp^{ [j*PI*(2k-1)/2n + j*PI / 2} = exp^{j*[(2k-1)/n + 1]* (PI/2)}    --- 这个就是极点根</P><P><FONT color=#0000ff>总结一下:需要注意的是把方程左边的常数或复数,转化为圆坐标系表示方法,也就是指数形式;然后变成根的集合(2PI周期重复);最后一步就比较简单了。</FONT></P>[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比较感动,多些各位朋友的鼓励! </P><P>刚开始,真的是一团乱,无从着手,经过定期的方向和关注点整理,看书逐渐有一点目的性;说起来简单,但是作用很大,需要看的内容和范围实在是很多,这个工作能使你缩小看书的内容,聚焦于问题,而且有目的性,收获大。</P><P>从目前来看,我的研究工作基本上是按照计划进行,碰到的问题在逐个解决,但是需要的时间较多。</P><P>从我角度来看,研究滤波器理论,碰到的问题很多,这可能是大多数人不愿意研究的原因,但是如果你把这些问题逐个分解,你会发现分解后的问题,你只要使一下力,就很容易解决了,经过不断的积累,大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8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滤波器综合

看见大家学得这么来劲,感觉楼主还没找对方向,贴一篇滤波器综合的入门文章。
这篇文章是电子科大的一位研究生的论文。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前半部分还不错。
再结合cameron在1999年在MTT上面的文章就可以了,不用搞得那么复杂。

【文件名】:06628@52RD_filtersynthesis.rar
【格 式】:rar
【大 小】:3484K
【简 介】:
【目 录】:
[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5 RD币</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非常感谢 jinfoxhe 兄,真是雪中送炭哪!   前几天在网上搜了一些, 网络综合的书很少,下来慢慢看。</P><P>经过几天的强化突击,现在可以慢慢看一些滤波器方面的论文了, 主要是基础太单薄了, 以前学得挺多的,现在基本上都忘了。</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0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jinfoxhe的这篇论文论述的比较清晰和清楚,非常不错,建议大家仔细研读! </P>
<P>我前面分析的滤波器理论核心公式,在看这篇论文时,就派上用场了。</P>
<P>在滤波器的优化分析中,传输零点用的比较多;说说我个人的理解。</P>
<P>零点:就是使传递函数分子为0的方程解,解的集合就是零点。在实际系统中的含义是,当输入频率和零点重合时,传递函数分子为0,H(s) = 0,很清楚了,输入信号完全衰减,不能传递到输出端。输入频率远离零点频率,信号衰减减小。</P>
<P>极点:就是使传递函数分母为0的方程解,解的集合就是极点。在实际系统中的含义是,当输入频率和极点重合时,传递函数分母为0,表现为信号无衰减通过。输入频率远离极点频率,信号衰减增加;极点数,决定系统的阶数。</P>
<P><FONT color=#0000ff>总结一下:设计滤波器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通带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到带外衰减和陡峭度。上面的分析很清楚了,就是在保持极点不变得情况下,通过增加带外零点,能提高带外的衰减的陡峭度,而且不增加系统的阶数。这个增加的零点,就是我们期望的传输零点。 --- 还有点意思吧,理论为实践提供了优化手段。</FONT></P>
<P><FONT color=#0000ff>说明:系统滤波阶数越高,实现成本就越高。</FONT></P>
<P>上面的分析可能还存在一个疑问:当零极点是复数,不在虚轴上面, 输入频率在复平面如何和零极点重合?</P>
<P>这个时候的就要使用定量分析手段,用衰减程度来描述。</P>
<P>对零点:取一个零点s_k来举例,实际上对应的方程就是 s - s_k = 0,它的衰减量实际上就是模 | s-s_k |,当s=s_k时为0,无限衰减;当 s 远离 s_k 时,衰减逐渐减小。</P>
<P>极点的分析和上面的相同。</P>
<P>如果你看期刊论文,会发现滤波器的零点是分布在极点中心轴的上下两侧,有点虚,举个例子;如果极点的中心轴为 j10处,那么传输零点的设置在 j15 或者 j5 附近。</P>[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9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关于滤波器的零点和极点的问题,可能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描述方法。</P><P>用Z(s)多项式表示的时候,一般是根据极点来确定传输函数的零点。早期的文章用的比较多</P><P>用S参数表示的话,一般就直接说传输零点。近期的文章用的较多。</P>[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9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搞射频有两条路:1、致力钻研一个方面,成为这方面的牛人。即便是滤波器,微波滤波器做好了都不容易</P><P>2、各方面都会一些:PLL,单片机,LNA,PA,Filter.成为系统工程师</P><P>不要想每个方面都做到从理论到实践的精通。不太可能。</P><P>纯属个人经验</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多谢 awp666 兄的经验共享!   人的精力确实是有限,不可能每个领域都面面俱到,很多人都是专攻一个领域,成为专家。</P><P>射频需要研究的东西确实很多,由于我需要用到这些东西,为了做到自己心理有底,就详细研究一下;实际上我还有很多内容需要研究,像天线、交调,我个人认为这些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先放下;</P><P>另外微带线也是需要研究的,之所以没有投入那么多精力,是由于微带线是在实现方面为理论服务的, 当前的设计、仿真水平相对还算是成熟的; 没有前期的理论基础,后面的调试、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是很大的问题呀。</P><P>说一下零极点的电路表现吧;前面提到二端口网络为无损耗网络,就意味着不能出现电阻吧,电路元件的形式是电感和电容。 </P><P>今天又想了一下  元件1:电感、电容串联,元件2:电感、电容并联 ; 在零极点上的表现是如何? 这个可能对实际电路更有用。</P><P>&lt;1&gt; 元件1:电感、电容串联  ---&gt;   H(s) = LS + 1/CS = (LC S^2 + 1) / CS  ---&gt;  零点:S =j*1/ square(LC),</P><P>(1)当该元件并联在电路中,频率为square(LC)的信号,阻抗为0,完全衰减,相当于传递函数系统的一个零点。</P><P>(2)当该元件串联在电路中,频率为square(LC)的信号无衰减通过,相当于传递函数系统的一个极点。</P><P>&lt;2&gt; 元件2:电感、电容并联  ---&gt;   H(s) = LS + 1/CS = LS / (LC S^2 + 1)  ---&gt;  极点:S =j*1/ square(LC)</P><P>(1)当该元件并联在电路中,频率为square(LC)的信号阻抗很大,无衰减通过,相当于传递函数系统的一个极点。</P><P>(2)当该元件串联在电路中,频率为square(LC)的信号阻抗很大,衰减很大,相当于传递函数系统的一个零点。</P><P>提高滤波器衰减,可以增加传递函数的零点; 在实际电路中的表现形式就是:(1) 串联的LC并联在系统中,(2) 并联的LC串联在系统中 。 上面的任何一种形式应该都是可以的。</P><P>上面有个概念再说明一下:增加的零点是带外零点, 如果增加在带内就麻烦了,信号都衰减掉了,这个增加的零点要满足一个条件:这个增加的零点,实际上对你的期望信号频段是有衰减的,但是系统总的衰减在你的设计指标之内。</P><P>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希望频点是 1.9G, 那么这个带外零点应该增加在以 1.9G 为对称中心的两侧, 零点的增加对1.9Gx信号的衰减是可以接受,或者满足系统设计指标要求的。</P><P>从目前的分析来看,已经基本解决了滤波器设计中的核心关键性问题,有了基本的理论指导。</P><P>从明天开始,集中解决已知传递函数 H(s),特征函数K(s),源反射函数 GamaS(s),Zin(a);求解滤波器实现电路原型的问题。</P><P>希望有朋友能提供一些实例,验证一下这些研究的内容, 如果有不对的地方, 也好及时纠正理解。</P>[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0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上面的结论是比较有用的,相信大家在看论文的时候会经常碰到。比较正式的说法为:并联臂LC元件和串联臂LC元件。</P><P>并联臂LC元件串联在电路中实现传输零点; 串联臂LC元件并联在电路中实现传输零点。</P><P>今天又找了很多滤波器综合方面的文章,正在研究中,乐观估计一下,希望下周能有结果。</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输零点

所谓的传输零点(非无穷远处)。其实就是交叉耦合的设置问题。
你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专门介绍如何设置传输零点
孔夫子说得好: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很多问题找到了根源你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文件名】:06630@52RD_cross coupling in coaxial cavity filter a tutorial overview.rar
【格 式】:rar
【大 小】:501K
【简 介】:
【目 录】:
[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5 RD币</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随着研究的深入,我真的感觉各个学科是相通的这种感觉。</P><P><FONT color=#0000ff>今天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既然滤波器就是求解传递函数,我们可以把系统当作一个黑匣子,通过输入输出的行为直接来求解系统传递函数,这个就是比较成熟的《系统辨识》里面的内容。</FONT></P><P>这个意义和实用价值非常明显:就是根据频率响应图形,进行输出采样,直接反算传递函数。也就是你根据自己的设计指标,画出输出的频率响应曲线,反算系统的传递函数。</P><P>有没有那位高手作过这方面的一些尝试?</P><P>不过无论如何设计,Z(s)转化为实际电路原型这一步是不可避开的,今天看到Z(s) 转换为实际电路的形式的非唯一的。</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jinfoxhe 兄的资料很充足,总是在关键的时候给与支持,多谢了!</P><P>应该可以看出你在这个方面很有积累,也可以猜出在这个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吧。</P><P>滤波器这个领域我从来没有涉足过,希望论坛的专家、高手说说在实践方面的经验、心得等等。</P><P>滤波在整个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我个人觉得很有必要细化分析,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ARM720你好,能给个QQ吗/?我有些问题想和你私下谈谈,请教你一些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jinfoxhe兄有没有做过L波段的滤波器呀,相关的一些实践经验可否介绍一下?</P><P>小弟想自己做一个1.8G左右的滤波器,要求面积较小(30*20左右),不知道有没有实现的可能?</P><P>谢谢指教!</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1-19 01:35 , Processed in 0.04932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