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27|回复: 13

[讨论] 零中频与超外差相比,有那些不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8 11: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请高人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6: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零中频的结构简单,但相对超外差省去了在中频上的所有器件,但现在不知道这些都能造成什么不利因素,现在知道一个是:由于自混频而导致的直流偏差(DC offset)会造成较大的问题,各位高人指点下?[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22: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有对零中频简单介绍的帖子,搜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23: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有优缺点,从成本上考虑ZIF零中频较低,BOM大大地减少,而且容易集成,所以现在手持设备的芯片基本上是采用零中频的架构。超外差架构需要SAW滤波器,成本高,而且占面积,优点是可以优化得很好。零中频的问题是LO泄露,DC Offset,flicker noise噪声和IP2(AM Suppression)问题,设计难度大。[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10: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1,LO和RF频率相同,LO的频率可以直接泄漏到入射信号端,形成很强的LO泄漏干扰
2,由于基带信号在零频附近,由于偶次失真项引起的干扰开始影响接收机的性能,如偶次项失真产生的DC部分会影响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形成DC offset,另外一个偶次项失真就是IP2
3,基带附近的Flicker Noise替代了原来的高斯白噪声,形成基底噪声,影响接收机的信躁比
4,直接在RF进行IQ分离,会出现IQ通路很难匹配;
5,基带滤波器通常采用有源滤波器实现,在IC Layout中占很大面积,而且Noise Figure很大

只要克服上述主要缺点,零中频和低中频还是一种趋势[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17: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1)本振泄漏(LO Leakage)
零中频结构的本振频率与信号频率相同,如果混频器的本振口与射频口之间的隔离性能不好,本振信号就很容易从混频器的射频口输出,再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泄漏到天线,辐射到空间,形成对邻道的干扰;
2)偶次失真(Even-Order Distortion
两个高频干扰经过含有偶次失真的LNA将产生一个低频干扰信号。若混频器是理想的,此信号与本振信号coswLOt混频后,将被搬移到高频,对接收机没有影响。然而实际的混频器并非理想, RF口与IF口的隔离有限,干扰信号将由混频器的RF口直通进入IF口,对基带信号造成干扰。
3)直流偏差(DC Offset)
直流偏差是零中频方案特有的一种干扰,它是由自混频(Self-Mixing)引起的。泄漏的本振信号可以分别从低噪放的输出端、滤波器的输出端及天线端反射回来,或泄漏的信号由天线接收下来,进入混频器的射频口。它和本振口进入的本振信号相混频,差拍频率为零,即为直流,如图6(a)所示。同样,进入低噪放的强干扰信号也会由于混频器的各端口隔离性能不好而漏入本振口,反过来和射频口来的强干扰相混频,差频为直流;这些直流信号将叠加在基带信号上,并对基带信号构成干扰,被称为直流偏差。直流偏差往往比射频前端的噪声还要大,使信噪比变差,同时大的直流偏差可能使混频器后的各级放大器饱和,无法放大有用信号。
4)闪烁噪声(Flicker Noise)
有源器件内的闪烁噪声又称为噪声,其大小随着频率的降低而增加,主要集中在低频段。与双极性晶体管相比,场效应晶体管的噪声要大得多。闪烁噪声对搬移到零中频的基带信号产生干扰,降低信噪比。通常零中频接收机的大部分增益放在基带级,射频前端部分的低噪放与混频器的典型增益大约为30 dB。因此有用信号经下变频后的幅度仅为几十微伏,噪声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零中频结构中的混频器不仅设计成有一定的增益,而且设计时应尽量减小混频器的噪声。



[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11: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多谢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08: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大家,还有我很想知道,以上提到的影响因素里本振泄漏,偶次失真,直流偏离,闪烁噪声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希望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0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还是以本振泄漏来的影响最大,处理起来也很困难。
造成直流偏差的根本原因也是本振泄漏。[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8: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传2偏比较基础的文章,不过写得还是不错
【文件名】:08131@52RD_A5313C(IM2 in Two Tone and WCDMA Modulation Blocking in Direct Conversion of 3GPP).pdf
【格 式】:pdf
【大 小】:347K
【简 介】:
【目 录】:
[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3 RD币</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3: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零中频还有一个镜像干扰的问题,有没有人可以分析一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6: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零中频从原理上说,消除了镜像干扰问题
而低中频,镜像干扰确实首要难题
另外一个问题,对于DVB-T或者类似接收机,存在谐波抑制问题
这个也是蛮头疼的[br]<p align=right><font color=red>+1 RD币</font></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5 19: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的有点晚了点,但是大家讨论的很好,先谢谢各位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15: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各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52RD我爱研发网 ( 沪ICP备2022007804号-2 )

GMT+8, 2024-11-20 18:26 , Processed in 0.06945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